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陶渊明诗意人生话题写800字作文(88条)

陶渊明诗意人生话题写800字作文(88条)

时间:2023-12-28 15:20:56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陶渊明的诗意人生作文1000字

(1)、有《郊居赋》,其赋与潘岳的《闲居赋》、谢灵运的《山居赋》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三篇大赋。(11)东坡,苏轼,号东坡。

(2)、古代的“劝学诗”,白了少年头。--海伦·凯勒

(3)、细说不同侧面,只为全面鲜活的认识陶渊明。他的那份自然状态一直深受后人敬仰和摹仿,但却没有能能超越的,实在是因为陶公心与天游而开气象万千。

(4)、不禁化作诗中片语,化作千年的飞扬。渌江书院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曾在渌江书院教学授课,可谓名噪一时,至今渌江书院还有他的匾额画像供人驻足浏览。

(5)、    在19世纪的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与陶渊明也有过一段类似的隐居生活,他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并且以此为题材写成长篇散文《瓦尔登湖》。

(6)、我忽然想起白鹭的一句“莫赖烟花违客情,垂杨三月负冬令。”以往的思绪也随之灿烂起来,解释季节的语言,眉睫之间,满是碧玉交流万松叠翠的意境,如秋日的一抹暖阳温馨无边。

(7)、(5)《重登岳麓》黄道让万壑风来雨乍晴,登高一览最忪惺。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8)、和劝学诗相类的,有不少提倡惜时的诗,譬如大书法家颜真卿写过一首《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诗,比空讲道理的规劝有意思。陶渊明也写过一首劝人珍惜时间的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9)、到了讲究守节、追求平淡的宋代,陶渊明的地位急剧上升,成为能与杜甫相提并论的圣人之钱钟书认为对陶渊明文学价值的认同在宋代达到了极点。

(10)、 “建安七子”之一曹操,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多气韵沉雄、慷慨悲凉,感情深厚。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在宴会上,饮酒到半夜,见乌鸦南飞,心中有感而发,作下《短歌行》。而曹操心中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时光流逝,已过半百但功业未成的深沉愁苦,对贤才的渴望都跃然纸上。曹操一生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但直至年已过半仍旧未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但他善于用人,用“饶树三匝,何枝可依”提醒贤才不要三心二意,进而表现对贤才的渴望与关心。

(1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2)、★盛年不重来,乌纱头上有青天,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13)、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还是艺术家,都有着一致的回家方向,那就是家。家是一个艺术家艺术造诣的表现,是生活方式的具象体现。折射出一种生活方式的辩证取舍和个人情致的独特见地。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

(14)、这座古代名胜它位于仙山西侧俯瞰渌江,清澈的江水泛出层层涟漪,秋天的醴陵,更有一种成熟的美,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江水轻轻地扣击着岸边的杨柳,清澈通透安然坦明。窈窕曲折的江道宛若玉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

(15)、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16)、    3月16日,杨柳依依,桃花灼灼,又是一年春好时。大好年华,应该用来共读诗与春。 

(17)、《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18)、(3)《再登岳麓看红叶》姜国仁麓山景色已初冬,三度登临意趣浓。最喜长风驱晓雾,瞳龙红日满高峰。

(19)、落蕊翻风去,流莺满树来。兴阑笋御动,归路起浮埃。

(20)、最严重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陆游>,岁月不待人------晋,切身须要急思量;>,此日中流自在行。----鲁迅

2、陶渊明诗意人生话题写800字作文

(1)、你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你的高洁,你把闲适的田园生活当作自己向往的生活,你脱离了世俗的繁琐,超脱于自然。静观窗前菊花依然迎风盛开。

(2)、冠世绝境兮云居,大士所庐兮真如(20)!欧峰之巅,云烟氤氲神清气爽,天浑地成。莲花城,环城峰峦以叠嶂;明月湖,环湖碧水以清澈。

(3)、海昏:海昏县。根据地方志记载,汉海昏包括了今日的永修、武宁、靖安、安义和奉新5个县。

(4)、陶渊明一生崇尚美、爱好自然、怀有理想主义,还是一个喜欢做梦的男人。而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把自己做的梦,变成了所有人的梦。也许他的一生不一定有桃花源那般美好,但他辞官后归隐田园的几十年,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5)、*******************************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7)、他把个人生活理想及精神寄寓在田野中,身处茅屋,俯仰天地,参化自然万物,体察山水花鸟之乐,过着如水般淡泊清净却充满诗意的日子。这些田园景物构成了他的诗歌世界,也投射出他的心灵世界,也展示了他丰富的个性和魅力。

(8)、庐山西海地处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个省会城市的十字交汇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西麓、昌九工业走廊中段,地跨永修、武宁两县。距南昌市区80公里、九江市区86公里、庐山风景区88公里,武汉市区280公里、长沙市区320公里,合肥市区430公里。

(9)、千岛迷蒙,恰似处子眉黛,宛若仙女浴淋。至若巘路蹑云,攀莲城之绝顶,登欧峰之脊颈

(10)、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庐山西海名人诗句庐山西海赋淦家凰庐山西海①,浔城之璀璨明珠,豫章之休闲乐园②。

(11)、他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弹琴,但朋友相聚,却“抚而和之”。手中无琴,心中有琴,万物皆是琴。兴之所至,抚而和之,抚者是用心去抚,听者是用心去听,可见其自然洒脱,随性逍遥。

(12)、其实在我的心目当中,陶渊明所过的生活就算得上是如诗一般的人生。陶渊明是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人,在陶渊明的早期,陶渊明因为一篇文章就轻松的当上了官。

(1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14)、在闲暇的时候,许婆婆还会赶一回时髦,和老伴儿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15)、陶渊明的诗如果转化为当下时尚的语言,陶渊明所勾勒的生活便是人人向往的美好诗意生活,但却甚少有人从见过它真正的模样。

(16)、而血性十足的陶渊明之所以将恬淡留给后人,正是因为他对人格和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将百炼钢化成了绕指柔。

(17)、盖幕阜山孕育一代代豪杰,修江水滋润一批批俊秀。魏源公(30)荐贤举能,刚正不阿,清正爱民;雷发达(31)筑殿建堂,诚信勤奋,标样立榜。

(18)、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⑤幕阜:幕阜山,古称天岳山,主峰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东面,系罗霄山脉,海拔1606米,为湘、鄂、赣三省边界最高峰,东接江西修水,北临湖北通城,西南皆踞湖南,距长沙160公里,岳阳90公里,武汉240公里。

(19)、在我看来,醴陵的风景名胜都荟萃于渌江的环绕,市区十里水光,园林相接,形成一条漫长的风景带,江岸上三步一杨五步一柳。渌江河正中央有几座现代桥点缀江中,但比不上那渌江古桥,比王鳌玉蝀,虽则短些,可它却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

(20)、曹操心中有伟业,也有人民。而这里的人民,不仅有贤才,还包括普通的百姓。在他的另一首诗《却东西门行》中”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也许还蕴含着对人民流离迁徙的慨叹。《蒿里行》中“白骨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念之断人肠。”更是饱含着国家战乱、百姓遭殃的悲悼之意。

3、陶渊明诗意人生作文800字

(1)、散文、杂文、小说、诗歌…体裁不限,五千字以下。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我处刊后,一周后方可转投其它自媒体。

(2)、他希望构建一种无压迫,无剥削,人民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也就是这样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让他在笔下一次次勾勒出桃花源般的生活。后来写出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

(3)、由莲花城景区、青石湖景区、桃花溪景区、鹿角尖景区、百湾迷宫景区、红岩潭景区这六大景区组成。②浔城,指九江。

(4)、不信莽苍无觅处,还从登眺访遗踪。(2)《春晚从李长史游岳麓道林》骆宾王幽寻极幽壑,春望陟春台。

(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上的花朵,开出没有风的,寂寞的森林 。

(6)、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为此,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传为佳话。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指老人。人年老后,头发变白再变黄。垂髫(tiáo条:指儿童。古代孩子头发下垂称,“髫”,长大后就把头发束起来。这两句大意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生活得高高兴兴,快快活活。桃花源是陶渊明幻想中的乌托邦,那里与世隔绝,“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男女老少都生活得“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垂髫”,实际上指代“人人”。现在可化用以形容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村的富足景象及人们的愉悦神态。 《桃花源记》

(8)、续之治经于匡庐公择读书于山房李燔讲学于白鹿吴白创学于云阳巍巍乎云居山,汲天地以灵气,沐日月以神光;泱泱乎柘林湖,纳清泉以淼淼,吐修水以汤汤

(9)、葳蕤(wēiruí):形容枝叶繁盛。④永武:永修、武宁。

(10)、盖幕阜山孕育一代代豪杰,修江水滋润一批批俊秀。魏源公(30)荐贤举能,刚正不阿,清正爱民;雷发达(31)筑殿建堂,诚信勤奋,标样立榜。

(11)、今后要进一步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与课程资源,合理设计课程。进一步加大对学生阅读的督促与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与感悟能力,使课程尽量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达到教育学生,润物无声的目的。

(12)、比起消极地去山野间逃避俗世的人,陶渊明是积极地追随本心的人。在浮躁喧嚣、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无法选择时代,但我们可以选择像陶渊明一样,选择拥有一片心灵的栖息之地,在世俗中生活,在诗意中栖居,在宁静的精神家园中发现生活之美。

(13)、在学习中体验生命之美、诗意之美和情感之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劳动意识及生命意识。与时代紧密结合,探求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当代价值及教育意义。

(14)、不信莽苍无觅处,还从登眺访遗踪。(2)《春晚从李长史游岳麓道林》骆宾王幽寻极幽壑,春望陟春台。

(15)、寸金难买寸光阴,既学患不行。水去汩汩流,涵泳工夫兴味长;>,时间也放弃他,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时间就是力量;杂诗>>.卫风,春去秋来老将至;诸葛武侯>!若言姑待明朝至;昨日何其好。(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16)、若乃登坝游湖,高坝壁立兮雄浑,傲居亚洲土坝冠首(14);群岛星罗兮灿灿,胜似东方蓬莱仙境。湖水澹澹(15)兮缀绿,青山隐隐兮溢彩。

(17)、不过他恐怕是史上最有情趣和才气的农民。别的农民见到山林间美景,都已经习以为常。他看到美景,不仅乐开了花,还要赋诗N首发表感慨。他一边喝着自家酿的米酒,一边从园中随便摘一些蔬菜作菜肴下酒。一阵微雨携着清风从东门而来。读读书、写写诗、看看风景,比现代人宅在被窝里玩ipad,还不知道惬意多少倍。

(18)、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提升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在疫情当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学生回归内心世界,热爱劳动,追求一种豁达的人生。

(1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秋水醴陵作文秋水醴陵我知道,秋水是一个好词,坐卧秋天,行吟渌江水,万千江流,我只取一瓢饮。

(20)、六朝的世家子弟都要接受完整规范的诗书教育,讲究经学传家,陶渊明也是自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熟读经史子集,追求“佐君立业”的事业,怀有“大济苍生”的愿望,有强烈的用世之志 。

4、陶渊明诗意人生给我的启示

(1)、李白写有《之彭蠡经松门》诗。⑨乐天:即白居易,字乐天,他写有《建昌江》诗,其中有“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的诗句。

(2)、尔其雄踞江右,处四城之交汇。北观匡庐岩岩以葳蕤,东瞰鄱湖茫茫以浩淼,南望衡岳苍苍以巍峨,西眺长江荡荡以汹涌③。

(3)、在走向神坛、成为理想隐士人格的过程中,陶渊明也逐渐被完美化、神圣化,被忽视了人间性的一面。

(4)、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5)、《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6)、渌江书院设讲堂、内厅、斋堂和考棚。院前有千年古樟。古樟下刻有明王守仁在醴之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右下方有洗心泉,清澈见底,水味甘甜,可消暑气。左前有宋名臣祠、靖兴寺,可通渌江书院。书院左侧有考棚一字排开,考棚前院有于右任书“宁太一纪念碑”(碑原立于太一墓旁,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遭破坏。后由教师进修学校找回,暂立于此)。光绪三十年(1904),改渌江书院为渌江高等小学堂,次年再改办为渌江中学(后改县立中学)。民国16年秋冬停办。17年,在中学原址办县立乡村师范,1950年又改为县立中学。县立中学与湘东、遵道两所私立中学合并为醴陵一中后,原址曾办过医院或闲置。1981年,创办醴陵教师进修学校。1982年,政府拨款维修,我国著名醴籍书法家李铎为题门额:“渌江书院”。198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描写书屋的诗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沈菊明: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昆山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昆山市优秀班主任、苏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以“青胜于蓝”为荣,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三十载;披星戴月,收获辛酸与幸福满怀。教书育人,神圣使命时时在;兢兢业业,燃烧青春青丝渐浸白。

(8)、李白,永不熄灭的高岸之火。怀揣信念,一路高歌,路途坎坷却从不消沉,多事不顺却永远进取向前。永远折服于李白的惊世才华,以及永远昂扬向上的精神,他是诗国中一抹不一样的色彩,异于常俗,浓墨重彩。“豪”字贯穿他的一生,豪于广阔山川自然,豪于弃官拂袖而去,豪于斗酒诗百篇。他留给世界的,不止壮丽诗句,更是永远意气风发、勇往直前的精神。

(9)、明清时期,文人备加赞赏陶诗的自然、本色、平淡,对陶渊明的评价更加细致入微,陶渊明的事迹、形象也更深入人心。

(10)、常念太白鼓琴于松门山⑧,乐天唤渡于杨柳津⑨;又忆沈公独居于东田⑩,东坡泛舟于顺济南有危楼雅阁,常念滕王阁王子赋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忆岳阳楼范公作记政通人和,为国为民。

(1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2)、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李立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13)、古代诗歌内容包罗万象,中华文化中,诗歌的主体是人,描写的客体也是人,所以诗歌创作是人们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从人出发,又以人为归宿,因此,读诗成了追求诗意人生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诗人蕴藏诗中的品行、意志也给我们追求诗意人生给予了启示。

(14)、影片中五位学者出镜寻访都很专业。例如在《杜甫》一集中,诗人西川表现得朴挚睿智,与中年杜甫气韵很是切合。他装束随意,在登青城山的时候大汗淋漓、憨态可掬。在杜甫曾生活过的陇南村落,他津津有味品尝村民煮的“罐罐茶”。在成都杜甫草堂,他风趣幽默地与业余导游——一个小学生默契地配合。在夔州,真正明白杜甫写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含义时他爽朗地开怀大笑。在次晚州村,他在黑板上俊逸地书写和动情地讲解杜甫的《次晚州诗》等,这些真挚情感的流露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15)、天气逐渐变得暖和,绿植渐渐恢复了生机,长寿花开着,花架上的多肉也是萌萌的很可爱。

(16)、***********************************************

(17)、青石湖花鸟依依,莲花城禅风醇醇,鹿角尖桃花夭夭,桃花溪漂流怡怡,百湾宫岛湖迷迷,红岩潭碧水盈盈⑥。溯夫古艾圣地,五县同邑,共系幕阜一脉;海昏秀域,二邑同宗,同饮修江一水⑦。

(18)、他是最有才气的农民,东晋用人看身世,出身低微的陶渊明三十出头就做到了厅局级,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可任性的他却不珍惜大好政治前途,说不干就不干,回家种田,为了明志,还写了劝农。

(19)、若乃登坝游湖,高坝壁立兮雄浑,傲居亚洲土坝冠首(14);群岛星罗兮灿灿,胜似东方蓬莱仙境。湖水澹澹(15)兮缀绿,青山隐隐兮溢彩。

(20)、泛舟揽胜,秀林吐绿,芳草袭人。水母游弋于湖中蝴蝶比翼于花亭。

5、陶渊明诗意人生素材

(1)、不过,不管是寄托还是练笔抑或是超脱,此赋读罢谁能不怦然心动,不为之缠绵摇荡,谁又能说这不是爱情的味道?

(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分明就是一位老农在干农活嘛!多亲切!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    辛弃疾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5)、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晋・陶渊明《桃花谭诗》。这两句大意是:孩子们纵情地放声歌唱,白发人欢乐地到处游玩。这是陶渊明理想境界中人民生活的写照。在这个桃花源中。没有剥削压迫,也没有烦恼愁苦,老老少少都是“怡然有余乐”。可化用以描写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安居乐业尊老爱幼的情状。 《桃花谭诗》

(6)、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关于劝学的诗句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从诗歌欣赏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艺术性,但在老百姓中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从前成人教子,在这些诗句中各取所需,让孩子背诵。我小时候,就在日记本上抄过其中的句子。

(7)、提起造桥者还有一段美丽神奇的传说,只是造桥者追求的不是诗意的抒情,牵绕他们的是沉睡在历史中的真实和隐含的技术秘密,他们提示历史带着千年陈酿的沧桑,更让人有自醉的魅力。如果说秋水怡人,那么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更是如诗如画,更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这——秋水醴陵。渌江书院为何闻名遐迩醴陵的渌江书院原址在青云山,南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八月的一天,理学大师朱熹踏进了院门。

(8)、屈原的人生有沉有浮,可歌可泣。对故土的坚定热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或许散入江风中的琅琅吟颂声,就是他的悲愤独白引起的巨大回响。真正的诗歌不朽,真正的诗人不灭,他的生命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闪耀永恒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