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李白的唐诗三百首百首(105条)

李白的唐诗三百首百首(105条)

时间:2024-05-09 20:32:54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李白的唐诗三百首

1、李白的唐诗三百首全集图片

(1)、(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3)、(唐诗三百首62)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4)、李白好玩儿就好玩儿在,他找朋友喝酒喝得很开心,自己一个人喝也能喝得很快乐。这是一个内心多么丰富灵魂多么有趣的人啊!李白古体诗第二首《月下独酌》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想象一下,李白坐在院子里,院子里种着很多花。他提了一壶酒,心想:一个人喝真没意思。于是,他就仰起头对月亮说:你陪我喝酒吧!再加上我的影子,咱们就三个人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难道不知道月亮和影子都是虚物吗?他是在自欺欺人,自我麻醉吗?他当然知道。所以他说: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他说,我当然知道月亮不会喝酒,影子也只是跟着我的身体动。但是为了抓住美好的春光,我只好暂时和他们结成酒伴了。你看,他多么清醒!他是在清醒地自我沉醉,因为他不想错过当下这大好春光。窃以为,享受当下,就是最大的理智!

(5)、唐诗三百首|026《贼退示官吏》(唐)元结

(6)、(唐诗三百首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7)、乘兴会之,腰如大水缸。。。(哎,老祖先也没逃过这一劫。。。)

(8)、唐诗三百首|036《塞上曲·其一》(唐)王昌龄

(9)、(唐诗三百首96)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那怎么办啊?李白的选择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偏舟”“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1)、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12)、(唐诗三百首89)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3)、(唐诗三百首16)李隆基《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14)、除了《长相思二首》里有一首是男思女,以及《关山月》中有一句描写戍边战士“思归多苦颜”外,其他都是描写女思男。仔细品读,你会发现李白的细腻就在于他把男思女和女思男时状态的不同表现出来了。

(15)、(唐诗三百首2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6)、《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徐兰英伉俪合编的唐诗普及读物。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问世以来,伴随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俗谚广为传布,并逐渐取代《千家诗》成为新的家塾课本,编订之初曾家弦户诵,“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迄今二百余年来仍在启蒙教育、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陶冶审美趣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8)、《唐》开篇张九龄的《感遇》二首之后,便是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感遇》二首我非常喜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但是读完这两首之后,紧接着去看《下终南山》,会鲜明地对比出直白的孤傲“不高级”。为什么呢?

(19)、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

(20)、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2、李白的唐诗三百首百首

(1)、唐诗三百首|022《寻西山隐者不遇》(唐)丘为

(2)、这首诗从字面上没有‘送别’之意,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标题“送别”两字可能是误传、误抄、误刻应该删除,尤以清朝《唐诗别裁》的沈德潜主张删去二字,以此来推也说的过去,但依本人对此诗的理解剖析还是不能删除,如果去除“送别”二字,从题目上就感觉平平淡淡天气势可言,试想《渡荆门》与《渡荆门送别》怎能相提并论呢!

(3)、押韵:本诗中,千、钱、然、川、天、边押平声先韵,山押的是平声删韵,在、海押上声贿韵。

(4)、唐诗三百首|024《宿王昌龄隐居》(唐)常建

(5)、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写都是为后面的做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离人思妇之情,在一班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与过于愁苦,与之相适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6)、 无论是什么情绪吧,这首诗直到这儿都是在劝人喝酒,痛快喝酒,所以大家一定会以为李白就是那个尽职尽责的好主人吧,才不是。看最后几句,“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原来李白并不是主人,而是客人,可是他真豪迈,豪迈的直接反客为主了。事实上他比主人还主人,他是直接指挥起主人来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的这么痛快,你怎么能说钱不够了呢,你把你那名贵的五花马,把你那珍贵的千金裘都拿出来,让你的小童拿去换酒喝吧,这是何等快人快语,不拘小节呀!说到这儿啊,真要感慨一下李白的气概,他才是天生的皇帝呀,无怪乎唐明皇见到他都要低下头来,也无怪乎贺知章要拿金龟换酒给他喝,他就是那么颐指气使,他就该那么颐指气使,因为他不是酒徒,他是一个寂寞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原本就该被人捧着,被人纵着呀。问题是他这样痛饮狂歌,谁都不会想到,他一下子就结尾了,怎么结尾呢?“ 与尔同销万古愁”。一下子开头那萦回不去的悲哀又回来了,人生是那么短暂,世事是那么污浊,我们只能是喝酒再喝酒,一醉解千愁了,可是什么酒才能解这万古之愁呢?什么酒也解不了。所以诗到这儿也就戛然而止了,甚至让你要打一个激灵,回过神来才意识到,这首诗真如江河奔腾、一泻千里,却又如五色花开、参差错落,起得惊心动魄,收的鬼斧神工。

(7)、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丛书。自2006年推出第一辑开始,累计销售上千万册,销售码洋突破6亿元,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学习国学经典名著的主要版本。

(9)、那么诗人到底最后找到出路没有呢?看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谓“长风破浪”用的是南朝刘宋将领宗悫(què,该字的主要字义诚实,谨慎。如:法正则民悫)的典故啊,宗悫小的时候,叔叔就问他,长大后想干什么呀?其实我们小时候都回答过类似问题啊,有的小朋友会说当***,有的小朋友会说当科学家,像我吧就说我要当老师,但是呢,宗悫他没有选择任何一种具体的职业,他说呀:“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说得太有少年气象,也太有英雄气象了,所以直接就被同样有少年气象也同样有英雄气象的李太白给借用了过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前一句不是还在问:“多歧路,今安在?”此刻诗人到底找到出路没有,其实并没有,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什么呀,诗人找回了信心:也许此时此刻并不知道道路在哪里,但是尽管如此,他相信必定会有长风破浪的那一天,到那时候,他会高高地挂起云帆横渡沧海,这是什么呀?这就是千载之后还让人感叹不已的太白本色呀!他可能失败,但永不言败;他可能悲愤,但永不沉溺。那对比一下鲍照是如何结尾的呢?鲍照讲啊:“自古圣贤尽贫***,何况我辈孤且直。”鲍照最终还是那么郁郁不平,他的气势是下沉的,而李白呢,李白靠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重拾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得虎虎有生气,他的气势是上扬的,所以这两句话呀,是自带鼓舞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还会在各种场合反复引用,就和“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样,已经成为金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奋斗之中的人。

(10)、唐诗三百首丨004《感遇·其四》江南有丹橘

(1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

(12)、李白喜欢做梦。他梦见“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可是醒来的时候“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他安慰自己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3)、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

(1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5)、李白其实也是唱上了。他已经摆脱了文学创作的境界,直接换回了酒宴的场景,那他唱什么呢?“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古代贵族吃饭是鸣钟列鼎((解释):钟,打击乐器,泛指一般乐器;鼎,盛物食器。谓用食时身边响着乐器,眼前列着鼎器。后形容古代贵族高官生活的豪奢。),所以“钟鼓”代指贵,那“馔玉”是指精美如玉的食物,所以又可以代指富,李白是说,鸣钟列鼎、饫甘餍肥((解释):饫:饱食;餍:吃饱。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这样的富贵生活并不值得追求,我只想长醉,不愿清醒,这是什么情绪呀?这是欢乐吗?这不是欢乐,这是激愤哪,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清醒的时候,就会想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就会想到“嫫母衣锦,西施负薪。”(出自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意思是嫫母虽然丑陋但是贤惠赈济贫困中的韩信,后来韩信报答她,西施虽然美丽但是导致吴国灭亡,受后人指责)想到世上的种种不平,这样的清醒是痛苦的,所以才会“但愿长醉不愿醒”。那么诗人真的是鄙薄富贵吗?并不尽然,李白始终有一颗入仕之心哪,始终愿意追求功名,但是因为世事污浊,富贵并不属于真正有本事的人,所以诗人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那既然愿意长醉,就继续喝酒吧,“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圣贤皆寂寞,诗人又岂能不寂寞呢,可是寂寞无法排遣,还是只能喝酒,而且给喝酒找理由。那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到底是哪个饮者留下了名字呀?“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所谓“陈王”就是陈思王曹植啊,一看李白举的例子,我们就知道他心里佩服谁,又自比为谁了。曹子建才高八斗,李白岂能不引为同类呀。曹子建受人猜忌、终身蹭蹬,李白又岂能不感同身受。所以他讲饮者不讲别人,单单讲陈王曹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自我期许了。当年曹植写《名都篇》,里头有一句诗“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是说打猎回来,在平乐宫畅饮美酒。那李白呢,就直接借用了这句诗,所以才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其实是拿古人自比身价,但是也是拿古人来浇心中的块垒。这种感慨、这种寂寞,又岂是“及时行乐”四个字所能概括的,所以谁要是说这首诗就讲及时行乐,那也是小看李白了。

(16)、(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7)、《送友人》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18)、如果说《下终南山》和《月下独酌》表现的是李白可爱有情趣的一面,那几首春闺诗表现的是李白情感细腻的一面,那么《蜀道难》《行路难》《将近酒》《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就是李白豪爽洒脱的一面了。

(19)、(唐诗三百首71)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0)、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

3、李白的唐诗三百首都有哪些

(1)、唐诗三百首|028《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唐)韦应物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唐诗三百首)45|《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5)、译文: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6)、乐府·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7)、唐诗三百首|037《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8)、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

(9)、“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10)、《唐诗三百首》收录李白全部诗章33篇,按体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乐府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

(12)、⑵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13)、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

(14)、(唐诗三百首)52|《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1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唐诗三百首)5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17)、聊得投机想见人(嘿嘿,诗圣大人雄心勃勃啊)

(18)、浩荡长风掠过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19)、不过呢,当年李白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凭着一股骨子里的豪情,想要一场不管不顾的盛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大家看,人和人是多么不一样啊,孟浩然的宴会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白居易的宴会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出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朋友!”)。他们都满足于寻常的小日子,愿意享受属于普通人那种温暖而不张扬的快乐,但是李白不一样啊,李白是人,但又不是凡人,他是“谪仙人”,他要铺张的排场,他要贵族的气派,他不要山肴野蔌,他要烹羊宰牛,他不要“能饮一杯无”,他要“会须一饮三百杯”。

(20)、《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三首七言古诗,选自《李白集校注》,乐府《杂曲歌辞》调名,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

4、李白的唐诗三百首三年级

(1)、乐府·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2)、长干是地名,在今江苏南京。乐府旧题有《长干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二载有古辞一首,五言四句,写一位少女驾舟采菱、途中遇潮的情景。与李白同时的崔颢有《长干曲》,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也都是五言四旬的小乐府体,所描绘的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男女青年的生活场景。这些诗歌内容都较简单。李白《长干行》的篇幅加长了,内容也比较丰富。它以一位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自述的口气,叙述了她的爱情生活,倾吐了对于远方丈夫的殷切思念。它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深挚的情感的少妇形象,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3)、花儿和鸟儿都不会希望自己“无情”,因为他们无思。但是人会,诗人更会。李白看似一天大大咧咧喝酒唱歌,其实却比谁都更“有情”。因为他比一般人更有想象力更敏感更正直,所以比一般人更为世俗所累。他喜欢与月亮影子结无情游,恰恰说明了“道是无情却有情”。

(4)、(唐诗三百首2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5)、那酒宴到了这里,已经从开始的悲感转为热闹,甚至转为狂放,于是呢,李白也就发出狂歌,“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岑夫子是岑勋哪,丹丘生是元丹丘,他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却也一定不是俗人。因为李白都愿意跟他们喝酒,而且跟他们喝酒的时候还能写出那么多好诗。你看李白说,岑夫子啊,丹丘生,请喝酒吧,杯莫停,我给你们唱首歌请你们侧的耳朵仔细听。大家想想这几句诗多神奇啊,神奇在哪啊?首先在短促的句子,短促的节奏,几个长句之后,突然出现这样急促有力的短句,就好像在音乐之中忽然敲起了鼓点儿啊,哒哒哒,哒哒哒,岑夫子,丹丘生,哒哒哒,哒哒哒,将进酒,杯莫停。这不正是我们在现在的宴会上也能看到的场景嘛。本来都在斯斯文文地喝酒,可是越喝越高兴之后就开始喊着名字劝酒了,“老张,来一个,老李,来一个”,这不就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嘛。这还不够,更神奇的是“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要知道李白本来就是在写诗啊,写诗就是做歌,可是这里头呢又出现了诗中之诗,歌中之歌。这还是让人会想到今天的宴会,本来就是劝酒嘛,越劝越热闹之后有人就唱上了。

(6)、(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7)、先看前四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不就是对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扩充嘛。那扩充在哪呢?首先就是在前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这两句一出来,马上一个最强烈、最不可思议的对比也就出现了。谁都知道李白是喜欢享乐的人,他说“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还说“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他爱美食,更爱美酒,所以我们一直觉得只要有酒有肉,李白就能快乐、就能豪放,可是呢,现在面对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李白居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杯一杯复一杯”,没有豪饮、没有沉醉,反倒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可思议,一下子就抓住了人的感情,也抓住了人的好奇心。这是一个扩充。还有一个扩充,因为有这两句诗啊,整个场景都不一样了,你看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是一个什么场景啊?是一个人食不下咽、一个人感慨叹息,但是李白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他就不一样了,他是在高朋满座的状态下仍然食不下咽,茫然无措,就是说不仅美酒失效了,这么多良朋也无法排遣李白内心的痛苦。这该是多大的痛苦啊!这又是一个扩充。那还有第三个扩充,扩充在哪儿呢?在缤纷的色彩。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是一个非常朴素的句子,这里头没有颜色,没有材质,但李白不一样,我们一直讲李白是有贵族气的,他喜欢华丽的东西,所以就算是一腔孤愤,也一定要写出华丽丽的颜色、写出夸张的数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你看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这四个连续的名词都是最炫目的,而接下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四个连续的动词又都是最迷茫的,这样的写法,多美,又多有震撼力呀!问题是鲍照也罢、李白也罢,为什么食不下咽,为什么茫然失措呢?先看鲍照:“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所谓蹀躞就是小步徘徊呀。所以说鲍照他是因为人生不能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而苦恼。那李白呢,其实李白也是一样的呀,这首诗正是写在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之后,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已经成为笑话,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出自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的***理想更是成为泡影。

(8)、  那生命如此短暂,怎么办呢?看看李白的解决方式吧。“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人生短促,那就及时行乐吧,一定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明月呀!这一句诗可是李白的经典表达,他不是还说过,“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出自李白《梁园吟》)嘛。所谓得意,其实和达命差不多。李白真的得意吗?要知道这首《将进酒》可是李白晚年的作品,他已经经历过大半个人生了,当年“御手调羹”、“龙巾拭吐”的时候,他是得意过,可是旋即又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了。皇帝需要的,只是一个会写诗的弄臣,可是呢他偏要当帝王师,偏要“为君谈笑静胡沙”,所以最后只落得一个“赐金还山”的命运。这真的是得意吗?他并不真的得意。但是,李白不是怨妇,他不会躲在角落里抹眼泪,也不会拉着别人倾诉,他会把失意过得和得意一样,他会把激愤化作豪迈,这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莫”是否定,“空”还是否定,我们之前讲《金缕衣》的时候说过,双重否定意味着格外强烈的肯定。所谓“莫使金樽空对月”,就犹如“莫待无花空折枝”,充满了怂恿,充满着号召。

(9)、⑴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下篇一作张潮。黄庭坚作李益诗。

(10)、网上M M原是猪。。。 (看来韩先生受的打击不小)

(11)、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2)、比如,秦地少妇思念远戍燕地的丈夫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女人的那点小情绪就出来了。“你这春风,我又不认识你,你跑进我的罗帏账干嘛(为什么跑进来的不是我的丈夫?)”和那些苦大愁深思念抱怨夫婿的女子相比,你会觉得这种可爱多了。在众多春闺诗中,我最喜欢的是金昌绪那首〈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和李白这首《春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另一首《子夜吴歌·秋歌》中对思念的描述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你瞧,女子把对丈夫的思念全部寄托在捣衣声中了。再一首《长干行》更是情深可见。从“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一直数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妇人的思念只能靠回忆来填补。很多这样的诗到最后写成了怨妇。但这首诗可贵之处在于最后一句“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我思念你,甚至有一点小抱怨,但是这不能改变我‘常存抱柱信’的信念。你回来的时候一定要提前给我写信,我要一直走到长风沙那个地方去接你。既然思念,就不畏路途遥远。一首春闺甚至可以说春怨诗被李白写得这么温暖!

(13)、唐诗三百首|031《夕次盱眙县》(唐)韦应物

(14)、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1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6)、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17)、“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发出“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的主旨。“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诗人引用典故,在“关山”自然边塞风光之上迭印出沙场点兵征战的宏大场景。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曾领兵征战匈奴,在白登山一带(今山西大同市西)展开了殊死搏斗,刘邦的将士被匈奴于此围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湾一带也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历代这种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将士几乎难以生还故乡。那无奈的开怀痛饮,也许就成为未来沙场征战的最后诀别。此种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18)、最可悲的是这些女子明明是对对方非常思念、是爱一个人的表现,但是就用到了“恨”这个字眼。

(19)、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20)、好一个“古来惟有谪仙词”,可见苏轼把这首诗推为千古绝唱。无人能出其右者。还有人评价说:非身历其境者,绝不能道出。泉水从峰顶流出,所以从香炉发端,从天际而下。首句写红日初生的香炉峰美景,在五彩纷呈的阳光照耀下,香炉峰上,团团紫烟冉冉升起,犹如缥缈仙境。

5、李白的唐诗三百首全集

(1)、唐诗三百首|012《梦李白二首·其二》(宋代)杜甫

(2)、五言绝句,贵在能用平易浅显的语言,带给人无穷的余韵和感受,写情也好,言事也罢,如果没有余味,那就不是上佳之作,而因为篇幅原因,所以五言绝句想写出妙诗,不是易事。

(3)、《唐诗三百首》一般收录唐诗大概310首左右,但是每个版本不尽相同。中华书局的版本一共313首。其中古体诗82首。李白占了14首。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鬼斧神工。

(6)、在我们印象当中,李白的形象好像并不复杂,但是他的诗词内容却呈现多样化。比如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古诗就是如此,情感基调极为悲凉,而且所描写的内容也和我们印象中的李白不大一样。

(7)、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写船过荆门山白天激荡的心灵还在震颤,月下该平复一下小酌休憩,可是这么壮丽的景色怎能不兴奋,静静的江面上飞投一轮明镜依然描写动静之壮美。夜美晨更美,氤氲霞蔚,像海市蜃楼一样仙境玄美,暗喻作者象仙人一样境界生活,十分惬意。

(8)、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这是一种生命的挥霍,可是“莫使金樽空对月”,又必然意味着金钱的挥霍呀,怎么解决金钱这个问题呢?李白说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两句诗真有气势,非李白不能道,非李白不能为。当年李白游维扬,不出一年散金三十万,这不是一般的潇洒呀。自古以来大家都喜欢说“物物而不物于物”(出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乎!””,意思是,庄子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美誉,也没有毁辱,时而为龙,时而为蛇,随时势而变化,而不肯专为一物;时而上,时而下,以顺应自然为准则,在万物的原始状态中漫游,主宰万物而不被万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遭到灾祸呢?这就是神农、黄帝所取法的处世原则。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怎么可以偏执一方而加以依仗呢?”),就是说役使金钱,但是不被金钱役使,可事实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但是李白真能做到,因为他有这份自信哪。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建立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基础之上的,只要我的天才还在,要想挣钱还不是举手之劳。既然如此,今天的挥霍又有什么可顾虑的呢。这真是一种足以让人咋舌(以前都读成(zǎ)舌了,应读作(zéshé),意思是咬舌,形容吃惊、害怕,说不出话或不敢说话。咬住舌头。谓因害怕而不敢说话。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从族乎?”唐 刘禹锡 《刘君遗爱碑》:“诉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莫说顾夫人是个女娘家,就险些儿吓得死了;便是一家们在那里守尸的,那一个不摇首咋舌。”谓因惊异而说不出话。闻一多 《画展》:“那边画展热烈的情形,真令人咋舌。”)的豪情。可是啊,我们今天说这句诗好,又不仅仅是因为它代表了李白的豪情,更因为它也代表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会有的一种精神向往。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将进酒》,但是也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也激励别人,因为这句话太有震撼力了。作为万物之灵,作为天地之间大写的人,我们都需要承认自己存在的意义,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才可以从一首具体的诗中抽离出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情感,千百年来引起无数人的深深共鸣,这就是这句诗的伟大之处!

(9)、实是恐龙见青蛙 (哇,又是小杜,看来真是感触良多啊)

(1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唐诗三百首|021《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唐)王昌龄

(12)、诗人李白写过许多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长干行两首》就是其中杰出的诗篇。

(13)、痛苦之所以痛苦,在于它无以言说。只能喝酒。不是因为酒好喝,而是因为“但愿长醉不愿醒”……

(14)、五古·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15)、(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6)、同时作两首诗,一首男思女,一首女思男。若是没有洞察人性的能力,怎么能写出这种不同呢?这世间有些男子不是只会仰天长叹的,比如李白。哈哈哈

(17)、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18)、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19)、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

(1)、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

(2)、读完好羡慕李白。古代虽也有“学而优则仕”的主流价值观,但文人们思想自由有气节。钟子期虽不多,却还是给伯牙遇着了。李白同学厌倦了俗世还可以去找隐士朋友喝顿酒,一喝一唱一通宵。可是环顾周围,每个人都比你入世更深。找他们喝酒?估计喝完更不痛快了。还是自个儿喝吧!

(3)、(唐诗三百首21)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唐诗三百首93)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5)、唐诗三百首|027《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韦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