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孟子名句及翻译及感悟50字(61条)

孟子名句及翻译及感悟50字(61条)

时间:2024-05-08 08:34:39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孟子名句及翻译及感悟

1、孟子名句经典语录及翻译

(1)、(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 人最忌讳的是遇到问题只找外部原因,而不去向内反思;“内省”是最重要的修身智慧。当然儒家并没有说不要向外寻找原因,只不过儒家向来主张“先内后外”的步骤。所以儒家有如下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4)、(技法指导)先秦诸子的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有其独特和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分析其论证特点,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智慧,对我们的写作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有指导作用。

(5)、  统治者经常将自己比喻成“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不好做,高处不胜寒,做得好流芳百世,做得不好遗臭万年。身死国灭的君王比比皆是啊。

(6)、正确答案:D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可以基于特定的话题展开逐层深入的探讨。

(7)、(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9)、(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传播给群众。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2)、⑨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⑩苟:如果   ⑪保:使……安定。

(13)、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14)、“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5)、不用规和矩,就不能画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社会的“规矩”,必须从教育中来,在教育中普及。因此,要重视教育。

(16)、(感悟)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没有远大梦想,也要坚持修炼自己。

(17)、译文:能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能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

(18)、(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

(19)、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课文,并积累名言名句。

(20)、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2、孟子名句及翻译及感悟50字

(1)、正确答案: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效,仿效)(《庄子逍遥游》)

(2)、(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3)、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4)、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5)、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7)、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8)、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9)、  原始儒家有很多可贵的思想,比如孟子的另一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很明显,孟子认为所谓禅让不过是一种形式,关键是是继承人有没有这个德行和能力来治理***,如果没有这个资格治理天下,百姓就可以让他***,换一个合理的君王来治理。那么怎么证明此君王是否适合做君王呢?只有一条标准:老百姓的支持与否。因为老百姓就是天,天就是老百姓。

(10)、老子认为,再圆满的东西看起来也会有所欠缺。同样,获得了极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现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满,这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还会有所进步。

(11)、孟子曰:“体有贵***,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12)、但从中唐起,情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孟子之名被厕于孔子之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贤人”;孟子其人被***封了爵号,从祀孔庙;孟子其书被增入儒经之列,悬为科举功令,不久又超越“五经”而跻身于“四书”,变成***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历史上的“孟子升格运动”。

(13)、(译文)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14)、(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

(15)、(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6)、下列关于《孟子》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17)、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18)、孟子已经非常明显的告诉了我们领导者发火的标准:一发火,下属更忠诚公司;一发火,下属更佩服你;一发火,团队凝聚力更强;一发火,工作绩效提升了。。。那么你就尽情的发火吧。

(1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3、孟子名句加翻译

(1)、D.《孟子》和《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简约、含蓄,前者则长于论辩,气势磅礴。

(2)、(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3)、(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4)、(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5)、④孺子:多指幼儿、儿童。  ⑤怵惕:惊骇,恐惧。 ⑥恻隐:哀痛,怜悯。    

(6)、王知夫苗乎?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7)、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去森林中砍伐木材,要注重时节,这样就会有砍不完的木材。

(8)、(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明确  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11)、(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勿施,尔也。——孟子

(12)、解释: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3)、 那么该怎么发火呢?什么时候发火呢?孟子提供了两个榜样:周文王,周武王。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依然对商朝忠心耿耿。且周文王始终是一位温厚长者的形象,有子夏形容的:“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领导者风范。可是周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他一发火,收拾旧山河,天下安定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了。他的儿子周武王亦如是,他一发火,推翻了商纣王暴政,开创了800年的周朝。

(14)、(译文) (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15)、(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也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例如,仁慈者在战场上,心肠软便不会勇敢,但老子说仁慈所以才能勇敢,这不是说反了吗?

(16)、所以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但儒家也反复强调:要去爱别人,先学会爱自己。过自尊自信自强的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爱才有力量,才有感染力。

(17)、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18)、正确答案:C教科书选文均可作为训练习作层次的典型材料

(19)、译文:所以,上天要让某个人担负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0)、(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4、《孟子》名句及翻译

(1)、(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对大成的理解有两种:一是获得了极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圆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