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于丹哪里人
1、于丹原籍是哪里
(1)、于丹几年前在北大被嘘,于丹被“轰下”讲坛,此事发生在十年前了。2007年3月2日,知名论坛天涯网上出现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发起者为中山大学研究古诗词和古文献的徐晋如博士,后面有清华北大10位博士的签名。文中言辞激烈,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还呼吁不要再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了,文中甚至要求于丹从《百家讲坛》中下课,并向电视观众道歉。
(2)、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于丹是怎么红的。她是因为解读《论语》而爆红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论语》就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体现,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值得我们学习。
(3)、接着,科幻大片也来了。《流浪地球》,热闹一波接一波。科幻什么呢?科幻是让人想到未来的新材料,生物科技,量子计算,核聚变,人和智能机器的高度融合等。“流浪地球”呢,给了我们什么?娱乐。一个巨大的灾难声光电,缺少科技想象力的恐怖,落后于现在的大笨运输车…。可是,票房厉害了,面包男女们欢声一片。挺好,只要没有啥的思想,达到高兴的目的就好。
(4)、从此后,蒙曼女士便悄悄走上台面,她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先后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
(5)、中新网珠海12月11日电(记者邓媛雯)11日,北京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传播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暨“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粤港澳大湾区巡展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成功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担任该中心首席专家。
(6)、可是话总得让我说完。那我们就从已经沦为广大人民群众鸡肋和敝屣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起吧。不牛逼的作家朱自清说,盼望着,盼望着,元旦过了,春节的脚步近了。牛逼的诗人雪莱又说,元旦过了,春节还会远吗?
(7)、然后,2006年的十一黄金周,该妮子因为在《百家讲坛》狂喷了七天《论语》而迅速窜红。
(8)、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常宁)1月13日,由新华网主办的“第六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在京举办。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致辞中认为,要让旅游变成美好生活的基本方式。
(9)、我们没有看过于丹的阅读书目,对此不好回答,但从她在央视讲的《庄子》《论语》来看,她对心理学只知皮毛。
(10)、于丹小朋友采取的就是下策,在北大被轰下讲台之后,立即就出国去也。犯得着吗?大妹子,你的心灵鸡汤不是天天教育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恬淡,自然”么?你怎么不恬淡不自然了呢?还是你平日里说的话只是为了糊弄我们?一来真格的,连几个学生都顶不住?你被赶下去的那个视频我看了,学生们其实就是让你“下去”,其他的也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话啊。这就受不了了?你的小心脏也太脆弱了吧。
(11)、这是正义感爆棚,还是心情本来就太压抑急需释放?
(12)、尽管如此,于丹还是有很多的支持者,毕竟于丹的解读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在2012年的时候,她在北京大学的讲座上被北大的学生们轰下了台,这也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当时于丹上台发表感想,大致说了一下对于老艺术家的致敬,但是台下嘘声一片,更有人大喊下台。
(13)、还记得当于丹早年参加活动时,她错误地提到了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而低级错误说成是王安石主持。这个低级错误发生在一个学者和教授身上,这实在令人困惑。
(14)、于丹在2012年被邀在北京某大学讲堂上进行演出,而于丹作为观众代表上台发言。她当时却身着超短裙,高跟鞋,却遭到同学们的反对,有一些激动的同学还将她轰下讲台,于丹在讲座上说了几句话,意思是不管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没用了,结束后,她只是对参加演出的老师表示了感谢,这才引起了轰动,有人则说你根本就代表不了观众。
(15)、听于丹,让我恍惚间回到了少年时代,那个时候有一个诗人名叫汪国真,据说他要拿诺贝尔文学奖。后来,他成了一个笑柄,现在,他死逑了。
(16)、这场闹剧给于丹带来不小打击,也使她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据了解,台下的观众认为于丹的资历不足以作为最后亮相嘉宾,一些人并不认可她对经典的阐释。同时还有人指出,于丹对论语的解读不够全面,人们认为她不能以一己之见论述先贤的思想,也不能将现代的“鸡汤”逻辑套入经典之中。由于北大具有思想开放、学术交流频繁的特点,参加讲座的并不全是在校的学生,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人士,因而在众人思想不一时有反对的声音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17)、终于,2015年消失了很久很久的于丹再一次走进了《鲁豫有约》,这一次你再看她的眼神,有点可怜的无奈,当然你重点可以看她的眼袋,算了不说了,怎么感觉在落井下石呢?毕竟,我本善良……
(18)、而普通群众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十分向往,而于丹,便通过《论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她从女性角度出发,分析孔子所阐述的道理,并且,她还能从自己成长经历中去谈《论语》,这样下来,她所说出来的道理,就很对观众们的胃口,也就更加能让人们理解和接受。
(19)、辛弃疾“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20)、于丹跌落神坛,本无须我辈再踏上一只脚,但事涉我国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于良心所在,聊发一声。
2、于丹是干什么的
(1)、其实名气并不能代表才学与水平高低,若要比较二人的硬实力,还得从她俩的背景说起。
(2)、32岁,这在《百家讲坛》的嘉宾小组中绝对是最年轻的了,很多人因此认为年轻的蒙老师将来会前程无量。
(3)、于丹开始还是谦虚的,蹿红之后,开始自我膨胀。粉丝包围,鲜花簇拥,媒体争相采访,讲座订单雪片一样飞来,于丹顿失体重,飘飘乎如凭虚御风,扶摇直上,被“学术超女”、“国学形象代言人”等桂冠迷失自我。一直被捧到天上的于丹到了国外,没了粉丝的追捧和特殊待遇,顿感不适,一连换了三个房间,对酒店种种挑剔。后又口出狂言,怒骂助理翻译,仅仅因为打断了她的话。
(4)、可是,看看下面两个稍长一点点的视频,你就非常直观地理解了什么叫别有用心、断章取义,还有群起而攻之。
(5)、于丹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7月参加工作。从1988年开始活跃在影视传媒实践的第一线。2007年,“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于丹以106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引发广泛关注。
(6)、术业有专攻,我们来看看二位女侠的专业研究方向。蒙老师主要是研究隋唐历史的,她更多地关注古代历史、哲学及相关领域知识。
(7)、从此于丹从一个普通大学教授一步步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院长等多重身份。但是越走越高的于丹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有人开始对她的解读提出了反对的声音,认为这只是她的个人观点。还说于丹的解读一点也没有深度。
(8)、有位哲人说过:人类的智慧在于,第改变能改变的;第适应不能改变的;第识别前二者。
(9)、在上了央视许多节目之后,她还给国家部委、各大机关以及各地高校都做了专题传统文化讲座。因为太有人气,她被人们奉为国学大师,可这样的大师后来却在人们心中陨落了。
(10)、于丹上课语言优美,初一听字字如珠玑,有时妙语连珠,有时警句迭出,以致有人收集于丹妙语汇编成语录。但,仅语录而已,有句无章,有碎片而无思想。这种表面华丽而无内容的语言,恰如张炎评吴文英《梦窗词》的“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断”。
(11)、好了,绕了半天,我们终于说到正题了,那就是于丹女士。公元2006年之前,于丹女士几乎不被大众所知,但问一下度娘你会发现她在幕后策划了一大堆牛逼的节目,譬如《东方时空》啦《今日说法》啦《艺术人生》啦啦啦啦啦。但简历越长此人是大忽悠的嫌疑就越大,我也一大把年纪了,靠一大篇长长的简历是吓不住偶滴,该喷还得喷啊。
(12)、于丹在并不是自己修读专业的熟悉的领域中,强化自己在该领域的观点,本身就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本身学术上的事情历来都是有争论的,但是于丹总是想强调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不惜大动干戈,有的时候只是一些特别小的事情。似乎于丹红了之后就有点飘了,做出了很多的举动,这些举动本不是一位老师应该做的。在一位老师的身上,完全的看不出来一位老师的样子了。
(13)、无论讲《庄子》还是《论语》,于丹每段话都指向“幸福”“适应”“满足”“正能量”,言必称弗洛伊德、马斯洛,乍一听好像在讲心理学。
(14)、其实个人看来,她的选择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曾经一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的她,终究还是留下了遗憾,再加上她对自己主业的疏忽,没有完成主业就急着搞副业,开始被人们痛批,万人唾弃。
(15)、就算是普及国学,也应该重文本,重原义。负责任的讲法,应该是讲清本义、引申义、老师自己的体会,把三者分清,让观众自己去取舍判断。于丹舍本逐末,以噱头为主,以煽情为主,极易误导观众。
(16)、对权贵狂妄,对弱者尊重,是人品高贵,铁骨铮铮。
(17)、就因为那一个黄金周,使她迅速的成为了一颗夺目的明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和追捧,进而形成了文化上的一种“于丹现象”。
(18)、于丹所提倡的不现实的虚无主义很严重,糟粕思想众多,这样的知识精英分子,被抵制是正确的。反观蒙曼老师,她的品格相对高尚,知识渊博,被世人所推崇,也是人心所向,实至名归。
(19)、而陈果的“与黑暗和解”说,更是被许多人嘲笑,说她喜欢被强,能迎合强&奸犯。
(20)、相比之下,我更反感于丹。多年前曾和于丹打过一次交道,领教过她的表里不一。
3、于丹祖籍哪里人
(1)、然后呢?然后就是偶的笑声了。再然后呢?再然后你可以把偶拉黑了。
(2)、蒙曼和于丹,这俩名字都挺优雅,吐露着一股清新美女的气息。虽然现实总是差强人意,但老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嘛!
(3)、让人实在是无法想象,昔日的于丹跌落神坛的速度居然这么的快,在北大演讲的时候还被下面的学生攻击,不让她在台上说话,难道真是盛极必衰的道理吗?那样一个被人尊敬的国学大师于丹,是怎么一步步的让自己变成别人讨厌的样子?她究竟经历了什么呢?小编下面就来给大家讲一下关于于丹的事情。
(4)、还有,那就是她长的不漂亮。长得丑不是她的错,王国维也长的丑,可是后者是大牛啊。前者呢?笑容都跟塑料花似的,那叫一个假,有劲么?都一大把年纪了咱们自然一点,别跟自己较劲成吗?
(5)、不懂拒绝,于丹虽然意境算得上是荣誉满身,但是在昆曲活动上,有那么多专业的老艺术家还没有发言,她被主持人请上去作总结时似乎忽略了,毫不客气的总结起来,还一副自己很懂的样子,这肯定让人们看不下去了,再站在专业角度去听她的言论肯定有些地方也是很不合适。这个节目组也应该负责,但是她自己也是因为忘乎所以,不懂拒绝!
(6)、于丹,是我国当代名气很大的文化女学者,她的正规身份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厉害的是她还是著名的电视策划人,被誉为中国电视业的"军师"。
(7)、这几年来,蒙曼的存在感远远高于于丹。蒙老师是央视成语大会、央视诗词大会和央视谜语大会的解说嘉宾,可以说璀璨非凡,大放异彩。而于老师呢?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曾还被北大学子轰下讲台,渐渐销声匿迹了。
(8)、其二是因为于丹的态度变化。于丹在某次饭局上,跟自己的助理开玩笑说:“你这种人,不配跟我一起吃饭。”尽管当时于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句话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事情被爆出来之后,立马有人对于丹的言辞进行了攻击。
(9)、说了这么多,我们总算是明白了,原来于丹讲《论语》火得一塌糊涂、蒙曼品诗词大红大紫,这都并不是她们的专业。
(10)、在节目中,于丹借论语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和观众们探讨了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她认为处理事情应当把握分寸,有时无须死守原则不懂变通,我们内心应装着一把明尺,在衡量事物好坏的同时掌握好一定尺度。她还强调,“人生有限,我们要把有限的情感留给最应该使用的地方”。这场讲解引起巨大反响,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节目播出后她的事业如日中天,一时间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于丹热”,成为万人敬重的国学大师。
(11)、捧热你的是粉丝,轰你走下神坛的照样也是粉丝。这是一般的道理。恨死你的,就是当年亲死你的。
(12)、作为最受争议的知识分子,于丹迅速崛起迅速跌落,流星般一道弧线,其实展示了中国当代一类知识分子的心理轨迹。把于丹拉下神坛的,到底是谁?
(13)、或许,有人会对”正常换届“四个字不以为然,认为有猫腻。
(14)、狂妄几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性格。中国古代文人,谁没狂过?
(15)、197-199北京理工大学,工业管理工程系,管理数学教研室助教。
(16)、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国学,毕竟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国学的支撑。这些年出现的很多国学大师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易中天、纪连海,还有一位不得不提近期争议很大的人,于丹。
(17)、言行不自古人们心目中的大师首先是在一个领域有着很深研究、很有成就的人,成为大师的人被人们像老师一样看待,他的言行举止也影响着崇拜他,信任他的人。这样的人更应严于律已,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而于丹,一个宣扬经典道德的人,却做出违背道德之举,出口成脏,这样的形象让人们失望。
(18)、昨天,陈果更火了,因为她的“道德无用论”和“与黑暗和解”说。
(19)、但于丹不是猪。于丹是有真本事的女人。且不说她能在国学传播方面搅动了江湖,声名还远播到海外。厉害角色了哇。光一个北师大女教授的头衔,就足够唬人的。堂堂中国名校的大学者,还是女性,屈指无几,当然值得尊敬。
(20)、不但观点被批评,连陈果讲课的姿势也被嘲讽。有人这样描述:
4、于丹祖籍是哪里人
(1)、当我们看到她对宾馆挑剔、对助手怒骂的狂妄时,我们就看到那个蜷缩在角落里的卑微的于丹的内在儿童,于是豁然省悟:那是自卑发作的防御机制——反向作用。
(2)、除了这些,于丹本身是一个中国古典文化的疯狂爱好者,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忠实传播者。在她上过的节目中,基本上没有她不传播古典知识的时刻。不仅如此,她还到各个国家去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写了许多本书分册介绍了中国古典知识,在国内和国外同时出售,她的许多书籍都被编撰成其他语言,在其他国家成为畅销书。
(3)、“适应”来自于行为主义流派。这个流派把心理问题称为“适应不良行为”,矫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强化、行为塑造等训练来建立“适应性行为”。这些重要观点也未见于丹提及。
(4)、于丹因制造噱头而跨界心理学,又因不懂心理学而乱开鸡汤处方,再把她有害的鸡汤强加给观众。伪科学迟早会被识破,于丹跌下神坛是迟早的事。
(5)、最狂的要算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6)、那些专家学者对于丹的声讨,我评价就是四个字:文人相轻。
(7)、这样事业有成、有所作为的一个人,想要出名也是很容易的吧。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不出意料,她终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中,那是一个叫做百家讲坛的节目,一个给国学大师们传播中国古典知识的舞台。
(8)、随着于丹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她的讲座也被非常多人看到,她每次讲座的内容都会被观众们去解读研究,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于当时很出名的于丹来说,她已经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在去翻阅一些书籍,她已经没有了像以前那样可以静下心的去看书,只顾着去参加各种讲座,所以大家对她的质疑也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却还有很多反对她的意见,大家对她讲的《论语》解读其实是她自己的看法,根本没有客观上的去分析这些,更没有深度的去了解。
(9)、如果说于丹的国学讲座是鸡汤,那就是鸡肉太少、白水太多的那种鸡汤。这种鸡汤等于废话。废话本无害,强加则是恶。
(10)、 又如杨先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我与谁都不争》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11)、悉数从一介文化大师到被学子轰下台跌落神坛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这几点:
(12)、“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的陈果,发微博解释自己所说的黑暗,并非一些网友曲解的意思。
(13)、蒙曼,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她的正规身份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硕导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五代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14)、于丹的家庭氛围培养了她对文学的热爱,从小就很喜欢诗词歌赋,尤其是《论语》,2006年的时候她去了百家讲坛做专题讲座,讲了很多自己如何看待《论语》,以及自己对《论语》各方面的见解,她侃侃而谈的样子让很多人都着实佩服,这些国学鸡汤深受观众的喜爱,大家都开始关注国学,接着没多久,她又在百家讲坛讲解了《庄子》,这个时候的她已经有了名气,本身枯燥乏味的古典文学从她的嘴里说出来却是让人那么的感兴趣,就连海外华侨的人都开始学习。
(15)、两件事暴露的深层心理,才是于丹跌落神坛的真正原因。
(16)、那几年于丹火了,一切都是好的。这几年黑她,就一无是处,全是糟粕,这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吗?我们的社会就不能包容,宽容一些吗?!这显然不是正确的学术之风,一个国家思想灵魂要前进应如先秦时代,应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待个人学术见解应是民主的、包容的、善良的,始终有一种悲悯情怀。不是文革时斗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哎,中国特色尤在舆论,阮玲玉的“人言可畏”,不如说不善的人言是无形的刀枪,可以伤人,甚至杀人。语言暴力的杀伤性有时胜过身体暴力,杀人心者,最残忍。
(17)、诚然,弗洛伊德和女儿安娜.弗洛伊德有“心理防卫机制”的理论,“精神胜利法”即是其中一招。但“精神胜利法”是心理防卫机制中最低级的一招,归在不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中。这一招弊大于利,正是弗洛伊德认为的形成心理问题的病因。
(18)、有没有猫腻我不清楚,但我肯定地说,以于丹不再担任学院d委书记来认定这是于丹的”倒下“,这本身就是”官本位“思想的体现,是”能上不能下“的思维在作怪。
(19)、多看几段陈果的讲课视频,也可以发现她不需要别人帮她穿上衣服。
(20)、其实,蒙老师也不是专业研究诗词的,她讲的大都是常识,是同样的心灵鸡汤,但如今大众更喜欢通俗的高雅:楚王好细腰,贵妃爱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