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泰戈尔的诗集最有名的十首是哪一首(145条)

泰戈尔的诗集最有名的十首是哪一首(145条)

时间:2023-12-28 15:20:36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泰戈尔的诗集最有名的十首

1、泰戈尔的诗集最有名的十首是什么

(1)、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2)、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飞鸟集》

(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泰戈尔《鱼和飞鸟的故事》

(4)、    我看望了一夜,现在我脸上睡意重重。

(5)、“达噶尔,印度当代之诗人,提倡东洋之精神文明者,曾受NobelPeacePrize(陈独秀这里误把泰戈尔所受的诺贝尔文学奖写成“和平奖”,馒头注),驰名欧洲,印度青年尊为先觉,其诗富于宗教哲学之理想。”

(6)、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7)、《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诗集,它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首次出版于1916年。这些诗的基本题材多为极其常见事物,不外乎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

(8)、1914年郭沫若赴日本留学,敏锐地感受到了日本的泰戈尔热,果断买了一本《新月集》,感触颇深。

(9)、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泰戈尔《飞鸟集》

(10)、本文为季羡林为《泰戈尔诗选》(冰心、郑振铎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所作的前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11)、泰戈尔还同情锄着枯地的农民和凿着石头的筑路工人。他对穷人表现出一些同情心。在《无上布施》中他宣称穷人高于国王,宣扬穷人比富人要好。这种同情穷苦劳动人民的思想,在其他国家文学史上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著作中也可以找到。比如中国的古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锄禾日当午”等等都是。泰戈尔同中国这样的诗人一样,当然只是从远处观察,而不是亲身感受,只是同情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难道能说有点同情心比没有同情心更有毒害吗?有人在这方面提出一些过于苛刻的形而上学的要求,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12)、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泰戈尔《园丁集》

(13)、泰戈尔的诗给无数人温暖和力量,它治愈了无数人,拯救了无数人。

(14)、在这个过程中,鲁迅一直是以一位旁观者的身份参加,没有过多言语,但却也没有坚持到终场就走了。

(15)、这是泰戈尔发自肺腑的话,倒也并不是讨好东道主的客套之言。

(16)、最后我还想谈一谈泰戈尔的诗歌对中国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泰戈尔一生同情中国,热爱中国。他曾两次访问过中国。第一次访问时,虽然有一批中国“玄学鬼”和其他的人想利用他为自己的主张张目,但是他还是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他访问以后,他的作品大量译成了汉文。当时译的绝大多数都是诗歌,有少数剧本。因此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诗歌。从二十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一类的小诗,可见泰戈尔诗歌对中国萌芽时期的新文学创作是有影响的。

(17)、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18)、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19)、根据他自己在《新月集·译者自序》里面所回忆的,他在1918年就读到了泰戈尔的诗歌。出于对泰戈尔的喜爱和推崇,在文学研究会成立不久,郑振铎就发起组织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研究一个作家的学会——泰戈尔研究会。

(20)、《沪杭车中》又名《沪杭道中》,是徐志摩写于1923年10月30日的一首小诗。此诗发表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1号题名《沪杭道中》。1925年9月中华书局初版《志摩的诗》,改题《沪航车中》。

2、泰戈尔的诗集最有名的十首是哪一首

(1)、首先,从一首泰戈尔的经典诗歌开始,一起走进泰戈尔充满诗意的世界。

(2)、泰戈尔虽然久已作古,但是他的影响在印度人民中还是存在的,他促进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功绩是永不磨灭的。为了加强同外国人民、其中包括印度人民的友谊,为了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为了批判继承世界各国的文学遗产,在今天,当我们全国人民斗志昂扬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开始的时候,读一读泰戈尔的诗歌,也还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就为泰戈尔诗歌汉译本做了如上的介绍和评价。

(3)、在这个过程中,当时中国文坛的另一位“大佬”,最终也参与了进来。

(4)、《沙扬娜拉》(19日本)、《私语》(19英国)、《阔的海》(1928?)、《他眼里有你》(19新加坡)、《沪杭车中》(19浙江),诗成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我们把这五首诗罗列在一起品评诵读,会有时空穿越之感。1922年至1928年,六年的时间似乎不长,但对于徐志摩来说,却萃取了他人生的精华,他像一颗明亮的新星,悬挂在中国诗坛的上空,他又像一阵异样的风,吹乱了生活,也惊艳了人生。六年的人生际遇,跌宕起伏,志摩的变化很多,但不变的是他的赤子之心,淳朴、率真、风趣和热情包容的人格魅力。

(5)、但我疾跑,他也飞跑。我转身望去:却空无一人。

(6)、这首诗的写作与1924年泰戈尔首次访华有关。1913年,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消息一经传开,便在中国引起不小的轰动,翻译介绍泰戈尔的诗歌成为时尚。最早有陈独秀于1915年10月在《青年杂志》1卷2期上刊登了《吉檀迦利》中自拟题名为《圣歌》的四首译诗,郑振铎更是从1921年1月在《小说月报》第12卷1号上发表了《杂译太戈尔诗》以后,在《小说月报》《文学周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翻译泰戈尔《园丁集》《飞鸟集》和《新月集》中的诗篇,并于1922年出版了《飞鸟集》中译本。

(7)、《暮歌集》 《收获集》 《尘埃集》 《幻想集》

(8)、以瞬间的印象写出对人生的感悟,在时空交替的景象变化中包蕴丰富的内容。气韵的流畅舒张出闲宁之感,绘出的画面也是清新愉快的。毋庸置疑,志摩是捕捉意象的能手,他有太多的感情基因,一瞬间的画面,一刹那的思绪,往往就形成一个既有色彩,又有音乐的不朽诗篇。

(9)、《私语》写秋。徐志摩笔下所流淌出的秋天私语,惆惆怅怅。彼时,那个他视为灵魂伴侣的少女已经不辞而别,过了一春,已然是秋。孤独的诗人,满怀忧郁漫步在秋风秋雨的康桥,昔日的情思,又从心底涌出。昨天的欢愉,要到哪儿去找,今天的惆怅谁又能将它轻轻拂去?……

(10)、1916年,泰戈尔受邀访问日本,但他依旧没有忘记中国。访日途中经过香港,在看到中国工人勤劳工作的景象后,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11)、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生如夏花》

(12)、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泰戈尔《吉檀迦利》

(13)、You were in the dolls of my childhood&#xs games; and when with clay I made the image of my god every morning, I made and unmade you then.

(14)、针对泰戈尔的访华,茅盾在《国民日报》的副刊《觉悟》上相继发表了两篇署名“雁冰”的文章,一篇是《太戈尔与东方文化》,另一篇是《对于太戈尔的希望》。在后面一篇文章中,他明确写道:

(15)、“我远远的凝望你广大空阔的深处,我找不到忧愁、死亡和别离的痕迹,只在我转面向着我黑暗的自身,不望着你的时候,死亡才显现出它恐怖的原形…(诗选23)”。死亡是人类永恒的悲剧,我无数次在梦中惊醒,一身冷汗都是因为它。可是泰戈尔这些文字,我读着读着,天高了,云淡了,春暖花开了,悲剧变成了喜剧。

(16)、《飞鸟集》中表现了深层的精神追求—爱与和谐的宇宙终极原则或神,描绘自然万物的灵(神)性相通,有机一体,展现人与自然、爱与神的亲密无间、交互融溶,歌赞生命的自由、平等、博爱—从而生成了丰富隽永的人生哲理。

(17)、综上,笔者以为,除题目外,微型诗1-3行,一般不超过30字;小诗4-10行,一般不超过100字。当然,广义的小诗,指10行以内的诗作。

(18)、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19)、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这是泰戈尔第一次应邀到访中国。

(20)、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飞鸟集》

3、泰戈尔著名诗歌精选

(1)、“吾愿青年之为托尔斯泰与达噶尔(即泰戈尔)。”

(2)、Your bracelets were jingling, and foam brimming over the jar.

(3)、“今世界障害文化之恶魔势力如猛兽者甚多,排除责任,在于青年,排除方法,不在武器,当以道德势力,精神势力,相团结,发挥伟大之感化力,以贯彻人类和平亲爱之主旨。

(4)、新文学运动倡导者之一的周作人,在1922年就明确指出,“小诗”是“现今流行的一至四行的新诗”(“现今”指第一个小诗的发展高潮,即20世纪20年代)。邹建军先生对新诗体式的划分比较系统,认为“四行以内的诗为微型诗,五行至十行为小诗,十一行至三十行为短诗,三十行以上为长诗”;吴欢章也主张:“小诗应以十二行以下为宜,也就是一首律诗或一首绝句的长度。以十二行为上限,也就和‘五四’以来的新诗中最多的四行一节、四节十六行的半格律体短诗区分开来。”台湾的张朗先生将小诗规定在十二行以内;文晓村先生也认为:“三行以上,十二行以内,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界域。”

(5)、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飞鸟集》

(6)、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7)、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泰戈尔《吉檀迦利》

(8)、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9)、综观他一生诗歌的创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同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活分不开的.第一个阶段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至二十世纪初他退出群众反英运动止.第二个阶段基本上是他退出反英运动过着退避生活,一直到他再加入反英运动.当然并不是完全退避,他仍然参加社会活动,周游世界,只是不积极参加印度国内的政治活动而已.第三阶段从一九一九年后直至他逝世.

(10)、“(泰戈尔的思想是)一种泛神论的思想,他只是把印度的传统精神另外穿了一件西式的衣服。

(11)、文章的最后,主页君为大家呈上了泰戈尔的书单,喜欢清新小诗的小伙们趁着春天到了,时光正好,赶紧读起来吧!

(12)、但事实上,鲁迅虽然有些观点与泰戈尔确实不同,但总体上对泰戈尔还是保持尊敬的,他所不满的,是他看不惯的那些文人——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也就是“戴印度帽子的震旦人”——对泰戈尔的“造神”运动。

(13)、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泰戈尔《飞鸟集》

(14)、泰戈尔用的是英语,翻译是徐志摩。在谈话中,泰戈尔特别强调:

(15)、泰戈尔虽然久已作古,但是他的影响在印度人民中还是存在的,他促进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功绩是永不磨灭的.为了加强同外国人民.其中包括印度人民的友谊,为了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为了批判继承世界各国的文学遗产,在今天,当我们全国人民斗志昂扬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开始的时候,读一读泰戈尔的诗歌,也还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就为泰戈尔诗歌汉译本做了如上的介绍和评价.

(16)、当你没胃口时,不要抱怨食物。——泰戈尔《飞鸟集》

(17)、“请不必多放莠言乱我思想界!太戈尔!谢谢你罢,中国老少人妖己经多得不得了呵。”

(18)、但是他可能不知道的是,此时的中国,和十年前的中国已经不太一样了。

(19)、1913年,凭借自己的作品诗集《吉檀迦利》,52岁的泰戈尔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声名鹊起的泰戈尔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而他对东方文化的捍卫以及颂扬,也开始为更多人所知晓。

(20)、《他眼里有你》一诗,写于1928年第三次欧游归国途中。1928年6月,徐志摩为躲避家庭的残缺现状,为躲避无法正视的婚姻,决定再次出国。这次出游,是徐志摩此生最后一次出国。也许心里隐隐觉得时日不多,他要将之前走过的地方,重新再温故一遍。照例是乘船,照例经由日本,横渡太平洋到达美国,去了母校哥伦比亚大学;照例穿越大西洋到达欧洲,照例去了剑桥,照例拜访昔日的朋友,甚至绕道去印度,在秋天的时候见到了思念已久的泰戈尔,最后经新加坡回国,而此诗即是诗人途经新加坡时所成。

4、泰戈尔诗集十首最出名的诗

(1)、一句“一榻糊涂”引发不少人的联想,以至于后来有人认为这其实是鲁迅在嫉妒泰戈尔在中国风光无限。

(2)、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飞鸟集》

(3)、在泰戈尔思想中也有一些朴素辩证法的观点。他承认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流转变化。这样,又要和谐,又要流转不息,那就只能产生一种情况,用他的术语来说,就是“韵律”。在泰戈尔的思想中,“韵律”占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韵律”是打开宇宙万有奥秘的一把金钥匙。我觉得,他之所以竭力主张和谐和韵律,就因为他的生活中、思想中有时候缺少和谐和韵律,同许多人一样,他的理想与现实也时时产生矛盾。他的生活和思想中有许多矛盾,有时候如清风朗月,有时又如骇浪惊涛。他在一九二四年写给罗曼·罗兰的信中说:“自己天性中也有一种经常发生的内战。”这种“内战”表现在许多方面:对工人、对农民、对妇女、对暴力、对社会主义、对群众运动,等等,都有种种矛盾的看法。我觉得这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4)、陈独秀是第一个将泰戈尔诗集翻译到国内的人,并且也是第一个着重推荐他的人。

(5)、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生于加尔各答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先后在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读书。

(6)、要给小诗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首先要界定小诗的行数。以长短来划分,如同小说可以划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一样,诗歌可以划分为剧诗、长诗、中长诗、短诗、小诗和微型诗。其中关于小诗的界说或小诗体式的规定,迄今尚无定论(编者:定论是相对的,无定论是绝对的)。

(7)、“在主宰着我们家庭的不死的精灵的膝上,你已经被抚育了好多代了。

(8)、 收入《猛虎集》(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8月出版)

(9)、生命如横越的大海,我们相聚在一这条小船上。死时,我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10)、爱情的流逝也仿佛是秋水的流去,无可挽回,可这一腔情思真的能随秋而去吗?

(11)、“玄学派”认为,物质文明属于西方,精神文明属于东方,精神文明要比物质文明更重要,但“科学派”认为应该继续向西方文明学习,而“唯物史观”派认为只有唯物史观是科学真理,才能救中国。

(12)、从某种意义上说,泰戈尔确实来得有些“不是时候”。

(13)、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湖畔派"诗人之一。他出身于律师家庭,很早就成为孤儿,由亲友抚养长大。中学毕业后进剑桥大学学习。因受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唯情论"和"回到大自然"的思想的影响,向往法国革命,曾在1790年亲自到法国去。但他倾向于温和的资产阶级革命d,即古伦特d,所以当雅各宾d专政政策开始后,就感到悲观失望而离开法国,从此逐渐背离启蒙思想,日趋保守。中年以后政治立场转向保守甚至反动,其诗才焕发、佳作迭出的鼎盛时期只持续了十年左右,此后即渐趋笔涩神枯,基本没有重要作品问世。治去德国游历,回英国后在温得米尔湖畔度过了余生。晚年曾获得了"桂冠诗人"的称号。

(14)、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

(15)、这时期,普希金写下了不少热情赞扬十二月d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1830年秋天,普希金因故滞留波尔金诺,这三个月成了普希金创作中的丰收时期。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其中包括《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

(16)、茅盾在《徐志摩论》中指出:“《猛虎集》是志摩的‘中坚作品’,是技巧上最成熟的作品;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情绪,——轻烟似的微衰,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喟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人的特色。” 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中说:那时的状态,简直到了“枯窘的深处”,然而,“久蛰的性灵”无意中又“摇活了”。让我们注意一下徐志摩所说的“那时”,那一定是在1928年前后了。此时的徐志摩与陆小曼终成眷属,但激情过后的现实却真应了老师梁启超所预言的那般惨暗。陆小曼在上海滩如鱼得水,超级名媛的作派,奢侈而放任,徐志摩感到无法承受的压抑,甚至生活都陷入了困顿。在徐志摩这里,想到自己用头破血流般的努力争取来的婚姻竟是这般模样,情何以堪。是生存与心灵双重的挤压,让徐志摩的诗笔也仿佛“枯窘”了。徐志摩1928年6月,不顾陆小曼的反对,再次欧游,年底方归,想来也是欲对人生做番反思,让心灵有些许喘息吧。好在,一当“久蛰的性灵”被“摇活”唤醒,徐志摩笔下的诗行亦成为“一刹那间灵感的触发”与“感情的跳跃”,成为单纯的、虚幻的歌,“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

(17)、本文由寒山石先生撰稿,本刊将以连载的方式陆续登出“小诗的界说、小诗的渊源、小诗的发展、小诗的范围及小诗的特征”几个章节。欢迎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及小诗信仰者阅读与交流。

(18)、其创作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

(19)、In all my hopes and my loves, in my life, in the life of my mother you have lived.

(20)、泰戈尔的诗作在中国新诗创建及起飞的重要阶段被大量翻译介绍过来,全因泰戈尔是20世纪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的伟大东方诗人。他善于将印度古典诗歌传统与西方近代诗歌技巧熔为一炉,他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让我国新诗诗人倍感亲切并获得很大的启发。此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更多爱国人士转向对西方文化的反思和对东方文明的再认识。简而言之,中国文化的内在需求同泰戈尔文学的东方文化底蕴、世界文学观点及其人道主义主题的契合,促使中国文化界在上世纪20年代选择了泰戈尔作为启蒙的导师。泰戈尔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也是通过影响一代作家来完成的,“他的诗歌的音奏,他对人生的深刻见解,他的伟大的精神的感召,深深地印在中国作家的心灵上,其痕迹也遗留在他们的作品中”(柳无忌:《印度文学》,中国文化服务社,1945年,第53页,引自《梵典与华章》第357页)。郭沫若第一阶段的诗歌创作、冰心的“春水体”小诗,亦是也。对此,徐志摩曾说:“在新诗界,除了几位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以外,十首作品里至少有八九首是受他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徐志摩:《泰戈尔来华》,《小说月报》第14卷第9号,1923年9月)

5、泰戈尔的著名诗

(1)、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泰戈尔《飞鸟集》

(2)、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泰戈尔《飞鸟集》

(3)、同宣扬爱国主义有联系的是宣扬印回团结,只有印回真正团结起来,才能反英抗英.《戈宾德.辛格》中有这样的诗句:"尊贵的.卑贱的.婆罗门和锡克团结成一个."泰戈尔还同情锄着枯地的农民和凿着石头的筑路工人.他对穷人表现出一些同情心.在《无上布施》中他宣称穷人高于国王,宣扬穷人比富人要好.这种同情穷苦劳动人民的思想,在其他国家文学史上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著作中也可以找到.比如中国的古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锄禾日当午"等等都是.泰戈尔同中国这样的诗人一样,当然只是从远处观察,而不是亲身感受,只是同情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难道能说有点同情心比没有同情心更有毒害吗?有人在这方面提出一些过于苛刻的形而上学的要求,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4)、这三派争论的其实就是一个当时困扰中国人的大问题:

(5)、普希金于1820年5月来到南俄后,先后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和基希尼奥夫等地逗留,并曾赴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等地。南俄一带是十二月d人南社的据点,普希金和他们关系密切,在思想上受他们的影响。流放生活和南方的自然风光也在这一时期普希金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南方流放时期是普希金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四部著名的浪漫主义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和《茨冈》。1823年,普希金在基希尼奥夫开始创作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南方流放的后期,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关系恶化。1824年当局截获普希金的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并以此为借口,将普希金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软禁了起来。

(6)、1924年5月7日,是泰戈尔64岁生日的“正日脚”。

(7)、When I kiss your face to make you smile, my darling, I surely understand what pleasure streams from the sky in morning light, and what delight the summer breeze brings to my body--when I kiss you to make you smile.

(8)、虽然泰戈尔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曾经受到过热捧,他的印度出身和赞美“东方文明”的观点也颇受中国人认同,但自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民主与科学”席卷中国知识界,面对急需发愤图强改变落后面貌的中国人,单纯讲“精神和道德”——这其实也并非泰戈尔的本意——已不再有广阔市场。

(9)、泰戈尔生在当时英印帝国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加尔各答。家庭比较富有。一八七八年赴英留学,一八八〇年回国。他厌恶学校教育,印、英教育都受了一些,但都不充分,他主要是靠家庭传统和自学成家。一八八四年下乡管理过祖传的田产。他经常住在一只船上,到处漫游。他在这里同农民,主要是佃户,有些接触,对他们有一些同情。他因而想改造农村,幻想有一个“更合理地分配财富的社会。”

(10)、一首写秋的小诗名为《私语》,就一定会着上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的色调。这私语,是诗人在爱的彷徨中的着着哀伤的自语,是臆想中情人的倾诉,还本就是秋雨的私语?啊,都有可能,都在诗中,再或者,秋雨就是诗人的化身吧。的确,《私语》是借景抒情的。它写人的悲戚和爱情的流逝,是通过环境的渲染来呈现的。这首诗的关键词是“秋雨”,秋雨本就忧郁,偏偏又淋漓在“清冷的秋水池”,“憔悴的秋柳里”“怯懦的秋枝上”“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就更晕染了层层叠叠的悲伤,“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谁在听?许多赏析中说是描绘了一幅情人之间缠缠绵绵的画面,体现恋人的爱恋不舍,可我以为,顺着诗的脉络,自然还是秋雨在听,是无处不在,轻扬飘洒的秋雨在听;听谁的絮说?那独立秋风秋雨中的那人那心声。秋雨是温存的,它静静地听他“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它说它懂,雨丝就像一双柔软的小手,将他的烦忧“轻轻地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啊,如果“她”是秋雨,会吗?雨中,风中的他,没准会想……诗笔在此,轻轻扬起,仿佛被秋雨的私语所安抚,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终于“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11)、第二阶段的诗歌创作,是同他的退避生活相适应的。像第一阶段中的那些政治性强的诗歌不见了。他在这期间写了一些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有时候内容模糊,令人难以猜度。从这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西方一些文学流派的影响,比如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纯诗、为艺术而艺术等等。在这些诗歌中最著名的当然是一九一二年出版的使他誉满欧洲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吉檀迦利》。在这一部号称难懂的诗集里,他着重宣扬了爱,一种抽象的、没有阶级性的爱。他也颂扬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一九一三年出版的《新月集》着重歌颂了儿童。有这个主题思想的诗歌占这部集子的绝大部分。泰戈尔毕生热爱儿童,替儿童们说话。他曾慨叹过:“他们(儿童们)什么都说不出,他们没有反抗的声音。”(《炉火边的泰戈尔》第68页)。其中包含多少对儿童们的同情啊!一九一六年出版的《飞鸟集》,风格依旧,但是主题思想好像有了点改变。里面一些诗简直像是格言,比如第五十七首:“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12)、甚至在太戈尔到北京访问后,陈独秀还直接以一句有侮辱人格嫌疑的话做标题写了一篇文章:《太戈尔是个什么东西》。

(13)、1921年离开意象派。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14)、You were enshrined with our household deity, in his worship I worshipped you.

(15)、《新月集》(TheCrescentMoon,1903)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创作的诗集,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

(16)、一九一三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一九一五年他认识了甘地,从那以后,印度现代史上的这两位巨人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尽管两人的观点在许多问题上都是针锋相对的,他们之间的友谊却始终如一。

(17)、除了诗歌创作,郑振铎的一些诗歌理论和思想也受到了泰戈尔的影响,泰戈尔对郑振铎的影响之大,三言两语是难以说清的。

(18)、我上面也已经谈到,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其中也包括诗歌,受到西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纯诗等等流派的影响.我在这里再谈一谈印度古代梵文诗歌和印度民歌对他的影响.泰戈尔精通梵文文学,谈话时常引用一些梵文的诗句.他对于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对于迦梨陀娑的作品都非常熟悉.因此,他受一些梵文文学的影响,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很自然的.但是泰戈尔决不是迷信古代.他对梵文文学的缺点明确地指了出来.他曾经说过:"整个梵文文学是装模作样的.文体复杂的.惨淡经营的诗......《沙恭达罗》是例外,在梵文文学中寻找真正好的作品是很难的."(《炉火边的泰戈尔》第98页).我认为,泰戈尔提出这样的看法不是没有见地的.但是这种说法比较笼统,不具体,没有说明哪一个时代的梵文文学是这样,也没有说明哪一个类型的梵文文学是这样.容易产生误会.至于民歌对泰戈尔的影响,那是很显著的.他作诗就喜欢用人民大众的语言.

(19)、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20)、你微笑地看着我,不说一句话。而我知道,为了这个,我已经等了很久了。——泰戈尔《飞鸟集》

(1)、两年之后,鲁迅在他的《马上日记》中提了一笔:

(2)、就是在他热心提倡的所谓东方的"精神文明"中,他也有矛盾.中国二十年代的那一批"玄学鬼"曾处心积虑想利用泰戈尔这一方面为自己荒谬的主张张目.但这是徒然的.泰戈尔还有另一个方面,他喜欢科学.他曾对黛维夫人说过:"我非常喜欢科学,而你却喜欢罗曼司.这些喃喃细语的被阳光照射的树叶子,它们每一摇动都在吸收阳光,同时制造出许多化学成分.通过大自然的数不清的脉管,经常不断地有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在进行着啊......人们简直要吃惊得目瞪口呆了."(《炉火边的泰戈尔》第72页)

(3)、舒婷吸收了泰戈尔爱情诗创作的表现手法,用细腻的笔调刻画出女子对爱情特有的领悟。

(4)、而即便站在日本的国土上,泰戈尔也并没有给东道主面子。他在日本发表演讲时,公开谴责当时日本侵略山东的行径。

(5)、《园丁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诗集,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诗集,诗体为散文诗。共收入诗歌85首,初版于1913年。

(6)、他退出政治运动,受到人们的误解与批评.他精神苦闷,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想在宗教中去寻求安慰.他考虑到人类的前途,想让世界成为一家.这些又都是难以实现的.在这十几年中,他的诗歌几乎都是歌颂爱情,歌颂儿童的.这些诗歌好像都是脱离了现实世界,不食人间烟火.很多诗只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美,至于究竟是什么意思,恐怕连诗人自己也有点说不清楚.我们把这第二阶段的诗歌归纳起来看一看,如果想找出一个特点的话,我们可以借用一句现成的话:菩萨慈眉.

(7)、“这是三月的月明之夜,空气中时有凤仙花的芬芳…你橙黄色的面纱使我眼睛陶醉…这是一个又予又留、又隐又现的游戏…没有魅惑后面的阴影,没有黑暗深处的探索,你我之间的爱像歌曲一样单纯…园丁集16”。他在和谁谈恋爱,这是一首恋爱的歌吗?这是单纯的爱吗?我边诵读边在寻思,泰戈尔的爱,我的爱,“…我想把它紧紧捉住,它躲开了,又引着我飞走下去,我寻求那得不到的东西,我得到我所没有寻求的东西。(园丁集15)”

(8)、对于小诗,《中国新诗大辞典》“小诗”条是这么说的:“诗歌的一种,指十分短小的抒情诗,往往多则八行,少则三行,甚至一行,采取以小见大,以一驭万的办法,表现浓缩的思想感情。‘五四’前后,刘大白、刘半农、康白情、宗白华、冰心、俞平伯等不少诗人创作小诗,掀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小诗运动。泰戈尔的《飞鸟集》是小诗的典范,冰心早年的《繁星》、《春水》也是很有影响的小诗集。今人张永健编有《中国当代抒情小诗五百首》,收入当代220位诗人的作品。”

(9)、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泰戈尔《园丁集》

(10)、“你曾活在我所有的希望和爱情里,活在我的生命里,我母亲的生命里。

(1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泰戈尔《鱼和飞鸟的故事》

(12)、她把孩子紧紧地搂在胸前,半哭半笑地答道——“你曾被我当作心愿藏在我的心里,我的宝贝。

(13)、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他中断了与十二月d人的联系,但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在这二年里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普希金从那里学习人民的语言,吸取了许多有益的养料,这一切对普希金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囚徒》、《致大海》、《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叙事诗《努林伯爵》,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六章。

(14)、是啊,徐志摩曾说,他的心境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人怀疑的颓废”。这句自述,似乎可以作为《他眼里有你》这首诗的注脚。

(15)、《吉檀迦利》是印度作家泰戈尔创作的诗集。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泰戈尔凭借该作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16)、郭沫若还翻译了一部《太戈尔诗选》,寄到国内出版社求出版,但因为当时泰戈尔在国内还不算热门,所以吃了闭门羹。但郭沫若还是以此为豪,称“最先对太戈尔接近的,在中国恐怕我是第一个”。

(17)、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思念是翅膀飞过的痕迹。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你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这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超然。——泰戈尔《流萤集》

(18)、(此诗作于1923年10月30日。发表于1923年《小说月报》第14卷第11号,原名《沪杭道中》)

(19)、生命如横越的大海,我们相聚在一这条小船上。死时,我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泰戈尔《飞鸟集》

(20)、泰戈尔一行的到来,最喜出望外的是徐志摩,讲学社请他做全程接待,并照料泰翁。泰戈尔在华日程安排充实有序,徐志摩是旅伴也是翻译。泰翁初抵上海,参加各种活动之余,热情的徐志摩就陪同泰戈尔去了杭州,游了西湖和灵隐寺。

(1)、这该是徐志摩的怀疑,也是他心灵的叩问。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海外求学,归国为文,到底寻找到了什么?迷惘的心漂泊在异乡,蓦地,听见道旁的孩子脆声地在叫“妈妈”,声音里满是幸福,孩子“活泼,秀丽,褴楼的衣衫”,但“他叫声妈,眼里亮着爱”——诗人仿佛一下子参悟了:圣洁的上帝只在孩子童真的眼里,“爱心和慈善”就是人间天堂。因为这,人生还有希望。

(2)、我上面已经讲到,泰戈尔的一些诗,特别是在第二阶段的诗,是非常难懂的。诗都写得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我们应该怎样看这个问题呢?诗比散文要难懂得多,这是古今中外的通例。中国古人说:“诗无达诂”,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诗主要靠形象思维,逻辑性在这里不像在科学论文中那样重要。中国古代有一些诗只有名词,没有动词。名词之间的关系只有靠读者的想象去填充。因此就产生了难读的问题。

(3)、同样来自亚洲的文明古国,同样遭受殖民和侵略,同样追求独立和自强,又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样的一个泰戈尔,很容易获得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

(4)、这是一个又予又留、又隐又现的游戏;有些微笑,有些娇羞,也有些甜柔的无用的抵拦。——泰戈尔《园丁集》

(5)、《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诗集,它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首次出版于1916年。这些诗的基本题材多为极其常见事物,不外乎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

(6)、        “但是,祖国啊,它现在风雨飘摇,

(7)、With the gurgling pitchers at their hips, women came from the river.

(8)、敦煌诗刊初心未变:在西部擎起一面中国诗歌艺术的旗帜

(9)、When I sing to make you dance, I truly know why there is music in leaves, and why waves send their chorus of voices to the heart of the listening earth--when I sing to make you dance.

(10)、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飞鸟集》

(11)、而众多反对声音中,最响亮且最激烈的,恰恰是第一个将泰戈尔的诗翻译到中国的陈独秀。

(12)、Heaven&#xs first darling, twinborn with the morning light, you have floated down the stream of the world&#xs life, and at last you have stranded on my heart.

(13)、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

(14)、敦煌诗刊初心未变:在西部擎起一面中国诗歌艺术的旗帜

(15)、网媒将更加包容、开放、多元,力推新人新作。

(16)、小诗是中外诗歌形式直接启发和借鉴的结果。中国新诗运动深受欧美诗歌影响,“独有小诗仿佛是在例外,因为它的来源是在东方;这里边又有两种潮流,便是印度和日本。”所以一般认为,小诗的艺术渊源有三:

(17)、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泰戈尔《园丁集》

(18)、    如同黄昏时节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

(19)、“五四”新诗人丰富精深的古典诗词修养,使他们有意无意地从古典诗词的短诗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来创造新的诗体。宗白华的小诗虽有泰戈尔的影响,但主要来自对古代短诗的继承,如其所言:“唐人的绝句……我顶喜欢,后来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受唐人绝句的影响。”冰心的《繁星》、《春水》既采泰戈尔之长,又融入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修辞。冰心自幼对对联、春联、联句、集句这类变形的古典诗尤为喜爱,而且对联这类短小的诗与泰戈尔的小诗在体裁的大小上已经很接近了。在她的诗中,能明显地感到她借用了对联的写作方式。难怪废名说:“打开《冰心诗集》一看,好像触目尽旧诗词的气氛。”洛夫更是直言:“我认为小诗才是第一要义的诗”,“中国古典诗从诗经发展到近体诗的五七言绝律,都是小诗的规格……所以,如说中国诗的传统乃是小诗传统也未尝不可”,并将现代小诗命名为“现代绝句”。(连载之一)

(20)、●徐志摩|《我来到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半夜深巷琵琶》

(1)、我在星光下独自走着的路上停留了一会,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量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泰戈尔《新月集》

(2)、4月12日那一天,泰戈尔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就情不自禁地说:

(3)、每天读读他的诗,心灵都被净化,生活的阴霾也随之驱散。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距离(泰戈尔诗作)

(5)、(泰戈尔)平和的宣传是现世界最大的毒物。平和的宣传只是有产阶级的护符,无产阶级的铁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