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特色(128条)

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特色(128条)

时间:2023-12-28 15:20:30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什么特点

1、泰戈尔的诗歌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1)、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最重要的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音乐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和爱国者。他于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他以诗人著称于世,享有“诗圣”之名,一生共创作五十多部诗集,包括孟加拉语诗集与英语诗集,代表作有《献歌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等等。他的长篇与短篇小说同样引人注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戈拉》以及短篇小说《河边的台阶》《喀布尔人》等。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及其作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泰戈尔诗歌中表达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对“神”(即“梵”)、我、自然这三种实在关系的认识。神是宇宙生命的主宰,是人格化的最高实在。“我”是神的别名,神是最高的“我”。诗人心目中的“我”又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小我”,是存有物欲和私心,被普通情感所左右的自我;另一个是“大我”,即是不受物质和精神负累的,达到自我完善的理想人格的自我。自然万物也是神的生命和体现,人与自然都是真实的存在,精神和自然相互需要,互相依仗对方去实现完满。总之,神、我、自然三位一体,神是主宰,我与自然是神的体现,两者互相需要,互相融合,共同完成神的伟大创造。同时,人在追求与神的同一和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获得了最大的欢乐,并获得人格的最高实现。

(3)、泰戈尔作品中的女性来自各种不同的种姓和阶层,也有着不同的身份。

(4)、泰戈尔用西方现代文明与印度古典哲学精神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的“诗人的宗教”,这种生命哲学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在《吉檀迦利》中。

(5)、为《吉檀迦利》全集定下情感基调的第一首对于“永恒”这—凝重的主题,泰戈尔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比喻,表现出对神的认知。“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6)、波斯古典诗歌的产生与发展始终植根于这个古老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并不断趋于成熟与完善,且最终作为东方古典文学的代表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7)、从你的群花盛开的园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

(8)、一个语文老师的功底深厚,才能在课堂上和学生你来我往,“见招拆招”。否则,只能装作听不到,落荒而逃,或者直言不讳承认自己才疏学浅,下课长功夫。

(9)、孟加拉国《独立报》记者帕尔平艾哈迈德主要负责撰写文化专栏,在《泰戈尔全集》发布会上,她说,“我认为中国译者们完成《泰戈尔全集》翻译工作十分不易,尽管我的母语是孟加拉语,但是泰戈尔的作品的内涵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难理解的。据我所知,参与本次翻译的18位译者都是中国人,他们能在短短5年时间内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我十分钦佩。”  

(10)、不过,泰戈尔的追求不是到现实世界外去追求,而是在现实世界中去追求。所以,他对与神结合理想境界的追求,往往是和他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甚至于可以说,他对与神结合理想境界的追求,在不少场合其实就是他对人间理想社会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有限之内获得无限的喜悦”。

(11)、如童养媳、守寡少女、陪葬寡妇、被骗失身的幼女、印度传统家庭妇女、受过高等教育的名媛、拥有新思想的知识女性等,这些女性形象身份或单一呈现,或揉合纷杂,往往被塑造成传统陋习的牺牲品、美满爱情的追逐者和作者理想中的印度新型女性。

(12)、泰戈尔关注自然,哲学和文学工作者永恒的主题,爱情!当然还有正在读诗的你,下面这首是泰戈尔写给你的诗,离泰戈尔重多诗集出版的时间正好百年左右:

(13)、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C)著名诗人、文学家。

(14)、《园丁集》是泰戈尔的重要的代表作之它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

(15)、⒌泰戈尔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谢婉莹等一代文豪,请参照冰心的《繁星·春水》,说说泰戈尔与冰心诗句的异同。

(16)、  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读出书籍的精华。

(17)、泰戈尔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诗集清丽的诗句,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以及“美”和“善”深深的打动着世界各国的人民。

(18)、A、《新月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诗集,明确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艺术地回答了人应该为什么生活、怎样生活等重大的人生问题。

(19)、(1)通过拟人化和形象化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吉檀迦利》是献给“神”的歌,这个“神”源于印度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梵这个抽象概念。泰戈尔把它具体化为一个有形的人格化了的神,并使用多种名称来称呼“神”,如“你”、“他”、“我的主”、“我的朋友”、“我的情人”等等。有时这个神的形象又幻化为太阳、光明、云、风等自然形象,表现出神的无限威力和无上人格。

(20)、泰戈尔受到印度传统宗教和西方人性论、人道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东西方文明和文化的交触互动,诞生了(C)。

2、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特色

(1)、C、泰戈尔“以我观物”,以爱观物的生存态度使诗集《新月集》中的自然景观带上了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2)、B、辽阔的穹苍在头上静止,不息的海水在脚下汹涌澎湃。孩子们相聚在无垠世界的海边,欢叫着手舞足蹈。

(3)、A、《吉檀迦利》是“亚洲第一诗人”泰戈尔后期诗歌创作的高峰。

(4)、被称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是《吉檀迦利》。

(5)、他早期的著名抒情诗《晚歌》和《晨歌》抒发了他“自由无羁的思想”,尽情讴歌了青春的欢乐、纯真的爱情和绮丽的自然风光。他这时期的诗,清新婉美,自然流利,开创了印度文学的一代新诗风。

(6)、每一节课,我们课前能做的是教学设计,课前预设,但是每一节课,最精彩之处却是课堂生成。预设好比事先画好的龙,生成好比点睛之笔。唯有生成,龙才能一下子复活,并且一飞冲天。

(7)、泰戈尔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吉檀迦利》诗集清丽的诗句,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感,以及“美”和“善”深深的打动着世界各国的人民。

(8)、我想对你说出我要说的最深的话语;我不敢,我怕你嘲笑。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

(9)、“可能”问“不可能”道:“你住在什么地方呢?”它回答道:“在那无能为力者的梦境里。”

(10)、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

(11)、你的大黑影便在水面上摇动,好象睡着的人挣扎着要醒来似的。

(12)、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

(13)、A、《新月集》 B、《园丁集》 C、《吉檀迦利》 D、《飞鸟集》

(14)、C、泰戈尔将现代西方古典主义、科学思想与印度传统宗教相融合。

(15)、如《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是一首简洁有力、感人肺腑的抒情小诗。当得到女方全心全意的爱恋时,“我”并未认识这种赠予的价值;但当失去女方的爱恋时,“我”才真正懂得这种赠予的价值——“忆恋中显示你爱情的价值,失去了你我才完整地得到了你”(白开元译文,下同)。《美好的早晨》写的是早晨的美好景致及其在诗人心里留下的美好印象。诗的结尾写道:“我很想挽留这美好的早晨。可它轻闲地走来。轻闲地离去。”这既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又说明了时光永不停息的客观规律。《管家讲的故事》是对童年生活的生动回忆。它很自然会使我们联想起诗人在《我的童年》和《回忆录》里所描写的童年故事。两方面互相对照,相映成趣。《死亡》是一首充满辩证精神的短诗。在一般人看来,死亡是可怕的、消极的、向下的;但在诗人笔下,死亡却是可亲的、积极的、向上的。死亡号召人不要停步,奋勇向前,救出创造,奔向未来。这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致阿米亚昌德拉·查克巴迪的信》写于维沙克月25日,即诗人的生日。在这首诗里,诗人回顾自己走过的不平坦的道路——童年时代受到严格禁锢,时常坐在窄小的窗前;少年时代充满浪漫情调,“幽香迷醉了我的晓梦”;中年生活坎坷不平,时而领略憎恨,时而领略情爱;如今已届暮年,倍受人们敬慕和爱戴,但是人们的了解未必完全正确;尔后即将达到人生的尽头,希望能够“怡然歇息”,这首诗以感情深沉、思想真挚、饱含哲理而为人们所爱读。

(16)、冯唐评价郑振铎先生的翻译是“基本没有翻译错误,平顺中正”(冯唐2015:345)并坚信“民国时代的中文还在转型期,我现在有能力把中文用得更好。”(冯唐2015:331)分析郑振铎的译本,其中不乏一些句子的表达采用了英语的表达习惯,如诗集中的第2首诗:

(17)、A、《园丁集》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

(18)、A、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9)、“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周恩来评)

(20)、从接受美学看郑振铎译本的《飞鸟集》,读者的期待视野分为共时层面和历时层面,从共时层面看,泰戈尔散文诗进入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诗歌从初期散漫的、缺少诗意的白话诗开始向含蓄的、形象化的转向时期,成为散文诗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从历时层面看,小诗在中国古已有之,它的出现正是在文学传统的枝桠上开出的一个现代的新萌芽。译者郑泽铎在《飞鸟集》的例言提到泰戈尔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泰戈尔的诗歌多用美丽的文句,这种字眼是“诗的”“美的”以及“有生气的”;诗歌的文句总是含蓄的,暗示的。而郑泽铎的译本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使得《飞鸟集》读来“易懂”。比如,Letlifebebeautifullikesummerflowersanddeathlikeautumnleaves.翻译成“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beautiful’分别翻译成“绚烂”“静美”,说明这个词语经过作者的一番提炼,也十分符合中国古诗词里的意境,迎合读者的“期待视野”。

3、泰戈尔的诗歌具有什么特点100zhi

(1)、泰戈尔对一切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在诗中写道: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便是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2)、“耆贤不作,声委无闻,东方文明,丧失木铎,引望南邻,无任悼念。”(蒋介石评)

(3)、泰戈尔的诗句,美而慧,既是文学的,又是哲学的。我们会偶尔引用一下,增添我们语言的“味道”。

(4)、D、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

(5)、日来年往,就是他永远以种种名字,种种姿态,种种深悲和极乐,来打动我的心。

(6)、泰戈尔的戏剧不仅思想深刻,艺术上也别具一格;语言富有诗意,音乐感强,想象丰富,喜用象征手法。

(7)、教师抛出问题或设计任务,借助自身的阅读经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8)、没有言语而心领神会,这是感情的共鸣,心与心的交融。

(9)、泰戈尔在《新月集》中采用了三重的叙述视角:孩子,母亲,诗人。

(10)、(1)《吉檀迦利》中“你”的形象是最为神秘之所在。“你”(神)的形象变化多端。上面已有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11)、泰戈尔晚年回忆当时的情况时写道:“《吉檀伽利》的英译本受到了赞扬,我简直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我觉得这些赞扬言过其实了。我是个外国人,在译文中韵押得不对,格律也不齐,但总算他们感受到了我诗中的激情。应当承认,他们是对的。我觉得我的诗并未因为用散文形式译出而有所失色。假若我是用诗的形式译出的话,那么可能会令人感到不足和不可取。”(陈宗荣译文)

(12)、在原诗中,泰戈尔以海鸥和海浪的相遇作比,将“我们相遇”的情景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但是冯唐在翻译时却不译“Like”,使得原本在两行的本体与喻体缺失了原有的联系,原本的比喻不明显,为读者造成了阅读障碍。再如,对“meeting”一词的处理,郑振铎将其译作“相遇”,显然是考虑到了整首诗要表达的意思,与后一句中“meet”一词相对应。冯唐将其译作“相亲”,虽与上句“近”字押韵,但是从整首诗来看,这样的翻译显然又过于主观。另外,两人对第二句中“wemeetandcomenear”的翻译也不同。郑译还是采用直译的方法译作“遇见了,走近了”,使得原诗的内容尽量完整地呈递到译文中。冯唐却只是译作了“我们走近”,漏译了“meet”一词的意思。冯译不译“Like”使比喻失去意义,但冯译产生另一种阅读效果,颇似意象派诗歌,几个意象并置,通篇灵动。

(13)、然而,他后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可以从他写于三十年代的两篇文章——《诗与韵律》和《散文诗和自由体诗》得到证实。在这两篇文章里,他首先指出:“格律本身还不是诗。诗的本质在于激情,格律只是起着次要的、用来表达这种激情的作用。”(陈宗荣译文,下同)他认为格律只是诗的形式,不是内容和本质;而诗是否全然取决于它的形式呢?“某些人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的回答则是否定的”。其次,他进一步指出,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外在的格律。却像诗歌一样有内在的韵律,只不过二者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韵律在诗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在散文中则异常不明显。这种不明显的韵律一旦被破坏,散文中的诗味就会丧失殆尽。诗韵的概念,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它受制于一定的规则;而散文的韵律却是另一回事,只能靠感觉才感受到它的存在。”他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加以说明:诗歌的韵律犹如久经训练的女舞蹈家的表演,当她们穿着令人目眩的衣服翩翩起舞时,我们知道她们的每一个舞姿都是教就的;而散文的韵律则如同未经训练的普通少女的动作,她们的本性是娇媚的,她们的举动有着自己的韵律,但这个韵律是固有的,不是教就的。再次,他明确指出,散文诗具有自身的长处,因而应当在诗坛上占有一席地位一是散文诗的题材广泛,其使命在于“把平凡的世界和热情洋溢的世界结合起来”,因而几乎没有什么不值一写的;二是散文诗的风格质朴,能够使人感受到“简朴的、日常的生活气息”,其外表并不富丽堂皇,但并不因此而不美。所以,他的结论是:“争论什么是审美感是无益的。我要讲的只有一句话:我写了许多散文诗;在这些散文诗中我想说的东西是其他形式不能表达的。”最后,他也指出,尽管散文诗没有严格的格律和明显的韵律,但这决不意味着散文诗可以粗制滥造,不必精雕细琢。这是他创作散文诗的经验之谈。他主张有损散文诗名誉的劣质作品“应该受到鄙视和嘲笑”。试将这两篇文章的论述与《孟加拉掠影》的论述加以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泰戈尔晚年对于诗歌格律和诗歌形式的认识仿佛更全面了,对于诗歌散文和格律诗散文诗的态度仿佛更公允了。

(14)、宽度,即体会诗歌意境,把握审美理想;温度,即开拓文化视野,初涉宗教哲学;深度即沐浴理想之光或精神成长;力度即品味象征、隐喻、节奏和韵律。

(15)、其创作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历程。

(16)、印度妇女的低下地位和悲惨处境是政、族、神、夫四权束缚的结果,是印度宗教社会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反映。

(17)、郑译本散文诗呈现,复制原作形式;冯译本诗文呈现,把原作升华

(18)、  思考者:百思不得其解。分享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19)、从电视剧《小欢喜》引发的思考:对待孩子,什么样的爱才是最合适的爱?

(20)、接受文学有两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和“视野的融合”。“期待视野”是指这些作品将唤醒读者以往的阅读记忆,使之进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出现某种阅读期待。“视野的融合”是指不同的“视野”相互接触、对话、教会,互相拓展与互相限制,这里包含了后人对于传统的理解与传统对于后人的制约。

4、泰戈尔的诗歌的特点

(1)、师:……这个女同学读的时候一不小心没读准——歌唱。……我们读诗,语言细微的差别就是一种别样的情感的表达,别样的思维的体现。想一想“歌唱”和“唱歌”有什么区别吗? 

(2)、教师升级式评价:提升学生的语言、思想、情怀

(3)、A、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自己的影子。

(4)、这里所说的“哥巴德”是古代传说中凯扬王朝的国王,“帕尔维兹”是萨珊王朝的国王,所以这首诗与上首诗相同,也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转化为酒壶的例子,只不过更加具体化了。

(5)、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

(6)、生:(背诵)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只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7)、沉思者:百味耐人回想。分享你认为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在同学们递交阅读卡片后,教师可请全班同学评选“十佳提问”“十佳点评”“十佳脚本”“十佳声音”“十佳哲思”,之后在课堂上做小结。

(8)、师:你所背的是你翻译的《飞鸟集》,不是郑振铎翻译的,二者差一个字“只”。在写作中,可以化用。什么叫知识?把东西记下来是知识。什么是才华?运用起来是才华。希望你成为一个才子。

(9)、班级共读的优势在于营造了师生交流。老师可借助自己较为深入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可思考泰戈尔诗歌的常用意象、人物形象、将具有形式美的诗歌合在一起比较品读。

(10)、赫达雅特针对上述四首诗写道:“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上述四首他的生平不同时期创作的鲁拜的思想方法、遣词造句和哲理内涵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断定:海亚姆从青春时期到生命终结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和怀疑主义者(或者至少他在鲁拜诗中是这样表现的)。这种悲怆的语调,除去上述14首鲁拜诗的作者(指海亚姆——引者注),别人是没有的。海亚姆的文学和哲学风格始终没有改变。只是到了晚年,在他的创作中,对纷纭的世态中的必然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而这种悲观情绪又是通过乐观形式表达的。”

(11)、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12)、泰戈尔是卓越的诗人,他的小说在语言上也颇具特点。如《沉船》的语言清丽流畅,富有诗意和抒情色彩,许多写景状物之处,感情自然流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13)、(3)对实现神人同一的喜悦快乐之情:“在我旅程终点的黄昏,它们要把我带到哪一座宫殿的门首呢?”

(14)、泰戈尔之所以把孩子们写得这样似神非神,神人合并非故弄玄虚,而是与他当时所奉行的一种艺术思想——把艺术的最终目的视为揭示神或梵的世界——有密切关系。它让作者将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赋予这些孩子比人更为可爱的形象。

(15)、没有什么,但我的心已经爱上这里。 创造性的翻译,大胆,艺术就需要大胆。

(16)、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17)、每日一点|名著阅读:《骆驼祥子》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18)、泰戈尔在等待着谁?是神,是爱人,还是灵感的到来,就让读者自己去考虑吧

(19)、他的孟加拉文散文诗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采用了活生生的口头语言,而且大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展了诗歌的题材。他的孟加拉文散文诗集有《随想集》、《再次集》、《最后的星期集》、《叶盘集》和《黑牛集》。

(20)、Someunseenfingers,likeanidlebreeze,

5、泰戈尔的诗有什么特点?

(1)、有些看不见的手指,如懒懒的微风似的,正在我的心上,奏着潺湲的乐声。

(2)、《园丁集》是诗人自己从《梦幻集》(1900)、《金帆船集》(1894)和《刹那集》(1900)等孟加拉文诗集选译成英文的。

(3)、《飞鸟集》是散文诗的形式。尽管散文诗在当时的印度并不受欢迎,但是泰戈尔却对这种诗歌形式极为偏爱,也算是他对主流诗歌形式的陌生化,是一种新表达。

(4)、(2)从1901年到1915年,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中期,这一时期它主要是写宗教抒情诗、儿童诗及格言诗。《吉檀迦利》是他中期创作的高峰,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诗人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以后他还出版了英译诗集如《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游思集》等等。特点:慈眉善目。

(5)、Somehavetearsthatwellupinthedaylight,andotherstearsthatarehiddeninthegloom.

(6)、海亚姆的《鲁拜集》在风格上很像我们中国的李白,豪放不羁,迎风且吟,充满想象力和才气。海亚姆的鲁拜诗的突出特色是富有哲理性,可以说,他的鲁拜诗是他的哲学观的诗歌化。在他的一生中,他的哲学观几乎是一以贯之的。从青年到老年,他一直拥有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想,没有发生过什么动摇,也没有感到过后悔。

(7)、他的短篇小说最强烈的艺术特点是具有一种诗化风格。“因为他本质上是个诗人。他完全沉醉于诗的意境之中,他内心蓬勃的激情时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喷涌而出,而他的短篇小说则是他整个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8)、如果今生我无法与你相逢,那么,我将感到这是永远的遗憾——让我时刻不忘,让我带着这悲哀的痛苦,不管在醒时或梦中。

(9)、4 我生命的生命,我要保持我的躯体永远纯洁,因为我知道你的生命的摩抚,接触着 我的四肢。我要永远从我的思想中屏除虚伪,因为我知道你就是那在我心中燃起理智之火的真 理。我要从我心中驱走一切的丑恶,使我的爱开花,因为我知道你在我的心宫深处安设 了座位。我要努力在我的行为上表现你,因为我知道是你的威力,给我力量来行动。

(10)、⒍中泰戈尔一生三次来到中国,与徐志摩、梁启超、梅兰芳等人结下深厚友谊,请写出出一件泰戈尔与中国有关的事情。

(11)、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

(12)、整本书阅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是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的线性流程。

(13)、自然美:将欢乐、丰富的大自然移注到人的生命之中。

(14)、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东西诗集》的题诗里热情洋溢地赞美道:

(15)、老师能从学生的回答中,迅速抓到一个关键词,“画面”,进而延伸到“诗如画,好的诗就是一幅好的画。诗如乐,好的诗歌就具有音乐之美”一是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使学生得到表达快乐的鼓励和勇气;二从画面延伸的诗歌和画、乐的比喻,是诗歌审美教育,更是赏析诗歌可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方法。

(16)、这正是《吉檀伽利》积极思想意义之所在。此外,《吉檀伽利》之所以能够获得殊荣,不仅由于它表现了诗人深邃的、积极的思想,而且也由于它体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首先,他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自由驰骋,构成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图画。其次,他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显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力。最后,他善于用朴实无华的形式表现丰富深刻的内涵,使人感到一种朴素的美。

(17)、(2)以物写景,情景交融。泰戈尔短篇小说的抒情性突出地表现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里。他笔下的人物大都生活在孟加拉旖旎的自然风光中。他把非凡的抒情才能与惊人的写景才能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出一幅幅清新淡雅、富有诗意的风景图画。

(18)、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

(19)、泰戈尔认为,美是自由的符号,是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境界的愉悦,美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这种从有限到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美的信仰集中表现在《吉檀迦利》等诗歌的精神追求之中,这种追求与浮士德的人生探索颇有相通之处。诗人把美作为人生最高价值去追求,这种抽象的最高价值的实现是以艺术创造活动为起点,最终体现为与“神”结合,与梵合一的宗教性情感。“在歌唱中陶醉,我忘了自己,你本是我的主人,我却称你为朋友。”(《吉》第二首)

(20)、他的主要风格在于将抽象的思想观念、深邃的哲理意识和无形的精神活动变成生动可感的、具体有形的艺术形象。

(1)、但愿我能用我的心系住你的双足,紧抱在胸前!

(2)、在《吉檀迦利》中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3)、PoonamMistry《印度剪纸在英国》

(4)、作为中国翻译泰戈尔作品最多的译者,白开元老师的翻译作品水平在业内首屈一指,得到了出版界和读者们的广泛认可。1986年,白老师参加了在印度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与会的中国专家们表示,以前只读过泰戈尔的英文诗选,他的孟加拉语诗歌作品在中国还没有译本。为了填补这个空白,白老师开始了泰戈尔作品的翻译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他的翻译工作受到了冰心和季羡林等国内著名作家和学者的支持和肯定。

(5)、泰戈尔认为,韵律诗会束缚诗人的表达,而散文诗却能使诗人自由地抒发瞬间的情感。他(2011:185)在《散文诗》中指出:“我只是说,我写的许多散文诗的内容,是不能用其他文学样式表达的。它们蕴涵着一种平淡的情思。”可见,这种散文诗的形式是泰戈尔在《飞鸟集》创作中的主动追求,也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每一首诗就是诗人瞬间的感悟,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快速融合。这与意象派诗歌有相同之处。瞬间感悟成为诗人创作的重点。泰戈尔的散文诗在意象构建方面与龙树的格言诗有继承关系,然而在诗歌形式方面是创新,是对印度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一大贡献。

(6)、但似乎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多少有所领悟。他写道:

(7)、英文散文诗集是指诗人自己翻译、创作或者认定的,主要包括《吉檀伽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此外还有《采果集》、《爱者之贻》、《渡口》、《游思集》等。

(8)、B、泰戈尔认为,宇宙最根本的原则是和谐与协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互依存,和谐一致的。

(9)、《新月集》: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富有儿童特点,象征着儿童的纯洁、宁静、美好和纯真.

(10)、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11)、徐志摩所追求的人生健康和尊严,内涵着生命神秘主义色彩,他所追求的超越生死的神秘境界与泰戈尔诗学相通。泰戈尔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中都有生命神秘主义的表现,如《吉檀迦利》。泰戈尔诗学不仅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所赞赏和接受,也得到了当时的文学研究会、创造社代表人物的认同。

(12)、我未曾做过,拥抱泰戈尔整个诗集,因为心中浮躁,没有时间,没有毅力。

(13)、OTroupeoflittlevagrantsoftheworld,leaveyourfootprintsinmywords.

(14)、“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伏笔。“蓬头”是状榕树的形态。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它生长在热带地方,在印度是一种常见乔木。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所以,诗人把榕树想像成孩子的朋友,便于抒发思乡怀母的感情。“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的鸟儿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把那孩子比作小鸟,以引起“榕树”的回忆。

(15)、一堂好课,句句是经典!一堂好课,处处引导皆为妙!

(16)、泰戈尔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在他的诗歌作品中主体总是非常的鲜明、现实,许多创作都是从印度地区的生活中取材的,也反映出了当地百姓在殖民统治、封建主义的逼迫下艰难生活的悲惨命运,同时也讲述了人们在这种压迫下的思想觉醒和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在技巧方面他将民族的文学和西方的文化结合在一起,而且风格十分的清新,旋律优美大气,又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17)、由于冰心译本的《吉檀迦利》被视为公认的权威版本,所以此处以冰心译本为例。尽管冰心译本的《吉檀迦利》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然而大多数的中国读者依旧认为这本诗集“难懂”。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中国读者不了解《吉檀迦利》背后的印度传统文化与印度“吠檀多”派哲学思想,在“视野的融合”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再加上《吉檀迦利》使用了很多名称称呼神,如“你”、“我”、“我的主”、“我的朋友”等等,不确定之处越多,也造成异质文化读者理解上的困难。

(18)、不过新月派的核心人物之一闻一多则写过《泰戈尔批评》一文,针对泰戈尔的诗歌和诗学思想进行分析批判,其中一点是认为泰戈尔的诗缺乏形式美。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提倡者,非常注重诗的形式。其实他针对的是泰戈尔的英译作品,而泰戈尔的绝大多数作品使用孟加拉语创作的,也就是说他的作品要经过二度翻译才传入中国,形式美也随之丢失了许多,可以说,闻一多的批评是建立在误读基础之上。实则两人很多诗学思想不谋而合:闻一多强调诗歌必须有格律,泰戈尔也十分重视诗歌韵律,认为“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闻一多主张诗歌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泰戈尔认为“文学为了弥补语言表现力的不足,借助另外两个手段:一是图画,二是音乐……”

(19)、没有什么,我的心仍然在此地。状语后置,强调此地。

(20)、因此,善恶且不是绝对的存在,但对于有限的我们来说却是真实的,必须通过《薄伽赞歌》中的业溶血,也就是通过无私善行的实践而与无限者的活动统一起来,以获得宇宙生命或道德生命。

(1)、C、读者只要一翻开来,便立刻如得到两只有魔术的翼膀,可以使自己从现实的苦闷的境地里飞翔到美静天真的儿童国里去。

(2)、对爱情的憧憬、追慕与歌颂是他表达爱的哲学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园丁集》中大部分都是关于爱情与人生的抒情诗,从不同角度表现了青年男女爱情的种种情态。

(3)、D、用西方现代文明与印度古典哲学精神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的“诗人的宗教”。

(4)、我之所以把我的痛苦不当一回事,是因为我怕你会那样做。

(5)、(2)对神人同一求而无获的伤感。“我只能哭泣着等待,把我的心折磨在空虚的伫望之中吗?”

(6)、⒑1929年3月,借去美国和日本讲学之际,泰戈尔再次来到中国,住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家里。对徐志摩夫妇,泰戈尔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宠爱,称他俩是“自己的儿子和媳妇”。请谈谈泰戈尔与徐志摩诗句的异同。

(7)、答:作为泛神论代表作的《吉檀迦利》,描写了诗人对神的赞颂,对神到来的渴望,与神失之交臂的失望,以及与神合—的狂欢,寄予了诗人对无限世界的向往和沉思。泰戈尔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科学思想与印度传统宗教相融合,潜心汲取印度各种教义中的积极因意,用西方现代文明与印度古典哲学精神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的“诗人的宗教”。

(8)、诚然,与《吉檀伽利》那虔诚的、神秘的格调不同,这部诗集的基调是欢快的、明朗的。正如最后一行诗所描述的那样,诗人希望读者从中“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谢冰心译文)。爱情诗在这部诗集里占有很大比重。这些诗的构思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了青年男女之间爱恋的种种情态,描绘了爱恋在他们心中所激起的种种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