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重阳节诗句 古诗(80条)

重阳节诗句 古诗(80条)

时间:2023-11-21 15:58:46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重阳节诗句古诗4句

1、重阳节的诗句4句

(1)、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2)、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

(3)、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4)、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蜀中九日》

(5)、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6)、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

(7)、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且看黄菊放,休待白衣来。事业书千卷,功名水一杯。登临聊复尔,吟啸漫徘徊。《漫兴十八》元·王冕

(8)、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皇甫冉《寄权器》

(9)、诗的头两句道出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只有一丛丝白似霜。用陪衬的手法,使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似“万绿丛中一点红”,有格外引人注目之感。后两句则更妙,诗人由此联想到和年轻朋友歌酒席上的情景。这一联想紧扣题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颇有情趣,让人感到和众少年在一起,并不觉孤独苍老,仍能充满青春活力。

(10)、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11)、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2)、这是唐代诗人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的诗句。说的是诗人重阳节登上玄武山,眺望山河,对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累积的风烟,远在他乡的我和朋友喝着菊花酒,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里有着同样的悲伤。

(13)、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14)、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九日遇雨二首》唐·薛涛

(15)、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16)、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17)、解释:远在他乡和朋友们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飞向南边的鸿雁。

(18)、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九日》唐·杨衡

(19)、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20)、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2、重阳节诗句 古诗

(1)、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陈羽《九月十日即事》

(2)、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客中九日》明·王翃

(3)、解释: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4)、霜天万里、秋风凄厉中,独黄菊馨香,谓秋色胜似春光。《九日齐山登高》

(5)、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九日酬颜少府》唐·高适

(6)、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7)、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8)、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重阳日寄韦舍人》

(9)、古时有“二十四孝”、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10)、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11)、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12)、晴景应重阳,高台怆远乡。——李嘉祐《九日送人》

(13)、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九日》

(16)、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17)、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18)、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19)、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重阳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深深表达了一个妙龄少妇思念丈夫的孤独寂寞心境。“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充分窥见作者和丈夫两地分居,独守空房的内心苦闷。“瑞脑消金兽”一句,深深表达了作者只能独自一人望着香炉里香烟出神,深感百般无奈。“佳节又重阳”一句,则另有深意,显然有弦外之音。“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更添上了愁苦的感情色彩,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凄凉寂寞的怀人境界。

(20)、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九日雨中》

3、重阳节诗词6句

(1)、四时令节惟重九。况此日、逢佳偶。金菊已花杯有酒。瑶池宴罢,一枝斜插,好作渊朋友。翠眉淡淡匀宫柳。比似年时更清瘦。双绾带儿新结就。长情恩爱,随家俭约,素与君同寿。《青玉案》宋·倪翼周

(2)、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3)、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4)、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5)、金秋十月,趁着假期,带着我们的父母和孩子,去公园,去郊区,去乡间田野,无论哪里,只要彼此陪伴,就算秋风带着些许的寒凉,想必各自心中定然是暖意洋洋。

(6)、“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说明此饭局主人早有准备,说明了故友的热情和两人之间的真挚的情感。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话开门见山,简单而随便。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7)、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8)、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9)、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李郢《早发》

(10)、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九日》唐·王勃

(11)、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2)、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13)、说的是: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那么的突出,就象今天的酒席,老人家去了少年去的地方。

(14)、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15)、这一节日为广大文人墨客所推崇,留下了诸多的名诗名词。据统计,亘古以来,留下记载的诗词就有800多篇,其中300多篇已流芳百世,成为经典。

(16)、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朱庆馀《旅中过重阳》

(17)、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8)、古人过重阳,总要登高赏景,喝酒消愁,插萸避邪,祭祀先人,以表祝福安康,思念家乡,结识朋友,感悟人生……。

(19)、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比较有名十首诗句,为便于对重阳节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小知识:

(20)、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唐·严维

4、重阳节的诗句 古诗四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3)、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4)、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5)、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

(6)、闻道东篱菊已黄,无因移向酒樽旁。西风忽起野烟暮,落叶乱飞山树苍。雁带寒声归渚急,江涵秋水与天长。浮云遮尽登高眼,不许愁人望故乡。《九日登鸡鸣山》清·韩畕

(7)、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头尾算来三十三。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庚午岁九日作》唐·齐己

(8)、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9)、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10)、此诗,文辞优美,风渡潇洒,独放高歌,抒发了诗人怡情自然的旷达情怀。读来风清气爽,让人沉浸到秋日的美景之中,回味无穷,真乃诗仙所作也。

(1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3)、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1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5)、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

(16)、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17)、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18)、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19)、唐宋以来,人们对此节向来有着特殊的感情,赋诗一首几乎次节的必备曲目。

(20)、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