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混为一谈的意思和造句
1、混为一谈的意思和造句
(1)、形容名声大的词语:闻名于世、驰名中外、大名鼎鼎、久负盛名、名震天下、远近闻名。
(2)、我们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决不能~。一概而论的近义词:以偏概全,相提并论,同日而语,混为一谈,一褱而论,一笔抹煞,等量齐观一概而论的反义词:天壤之别,因时制宜一概而论的出处:唐·刘知几《史通》:“而作者安可以今方古;一概而论得失?”一概而论造句:我们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决不能一概而论。
(3)、这两件事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怎能混为一谈?
(4)、天差地别:形容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距很大,就像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一样。
(5)、B.霸王还有一种把戏,就是把你的业绩据为己有。
(6)、 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
(7)、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守株待兔 假虎威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望梅止渴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大闹天宫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8)、解释:莠:狗尾草。好苗和野草混杂在一起。比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9)、D.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对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
(10)、(4) 见《汉字构形学讲座》(增补本),台湾三民书店,2013年版,第三讲,42-43页
(11)、写出表达“看“的词语: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万象更新、鼠目寸光、鸡飞狗跳、画蛇添足
(12)、 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喙:嘴;置喙:插嘴。
(13)、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
(14)、“蜷伏”又写作“拳伏”,词义相同而构词理据不同。“蜷伏”用卷缩的虫子形容缩成一团的样子;而“拳伏”则以握在一起的拳头表现握成团的样子。两个词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15)、不主动读书,但大人为他阅读或与他共读时较感兴趣。
(16)、赞美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17)、解析:C选项里的“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与语境不符,应该用“随声附和”。
(18)、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
(19)、B.他刚刚一直没听老师讲课,老师点到他回答问题时,他尴尬地站了起来,有些手舞足蹈。
(20)、但艺术欣赏不是背书、考试、答题,我个人观点是——如果没有感受,一切艺术知识的“得到”都是零,没有任何意义。
2、混为一谈的意思和造句怎么写
(1)、__美不胜收__: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2)、这两个人迟到的原因不同,怎能把他们相提并论呢?
(3)、 经典文学之所以经典正在于此,我们能从中不断挖掘出新的东西,能不断品读出新的意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如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Perché leggere i classici)中所说 “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D’un classico ogni rilettura è una lettura di scoperta come la prima)。
(4)、ji 立(即) (即)使 (既)然 (及)时 奋笔(疾)书
(5)、我们还要看到一个事实。前面说过,在书面语里,“字”区别单音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大于语音音节,有些现代汉语双音词也需要汉字来区分。但是,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也就是白话文里,对于双音词来说,以字别词不能贯穿始终,同词而用不同的字书写的情况,并非个别现象:
(6)、②《经籍纂诂》集录:品:式也,率也,同也,齐也,众庶也,格也,等差也……(“品”,被诸多义项所注释,它在这里是一个多义项的词lexicalword)。
(7)、近义词。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8)、怪不得那么多人吐字不清晰,老是把散文与杂文混为一谈。
(9)、翻译:后代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想尽办法,不知道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10)、__妄下断语__: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
(11)、 产品好不好,关键看买家,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12)、不易之论:易,改变。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13)、 《傲慢与偏见》作为英语世界最著名最精致的小说之两百多年来经久不衰 ,一直吸引着各国读者与学者来阅读、研究、分析,同时也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足以展现这部小说的活力与魅力。
(14)、 轩然大波、庞然大物、恍然大悟、勃然大怒、浑然一体、荡然无存、井然有序、泰然处之
(15)、“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16)、写孤独的钓翁的诗句还有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望而却步: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向后退缩。
(18)、孩子从咿呀学语,使用“饭饭”、“尿尿”等重复字,直到能说出简单的句子,表达完全的意思,需要父母老师和孩子对话或用讲故事的方式去训练,因此给孩子讲故事,不只能促进亲子或师生关系,也是训练孩子语文能力最好的方式,而绘本正好是共读最好的工具之一。从生活习惯、行为规范、情绪疏导,到文化价值观和人生信仰,都在绘本中可以找到,透过温馨的共读,自自然然就传递给孩子良好的观念。例如:有个小女孩一直缠着妈妈不肯去上学,只要分离就哭哭啼啼的,她的妈妈找到绘本《妈妈心妈妈树》每天晚上念给她听。小女孩跟著书中的角色,感受小苹果和阿志不安的心路历程。
(19)、 尽管全是逗号,全是短句,读者却不会有任何支离破碎的感觉,而是很顺畅,一气呵成,很有画面感。
(20)、人们或许不免要谴责狗主人何其荒唐,竟至于如此拟于不伦,把人命与狗命相提并论。
3、混为一谈这个词的意思
(1)、__蹒跚__: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除了极少数艺术专业研究者和从事艺术工作的创作者之外,绝大多数的艺术欣赏者,并不需要使用跟研究者和创作者同样的视角和方法论。“欣赏”和“研究”是两条不同的路径,艺术史学习也应主要服务于欣赏,而不是钻牛角尖的学术考据——比如执着于哪个画家属于哪个流派或者风格,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意义。绝大多数画家并不是先定位自己属于哪个流派或者风格,才开始创作的;还有很多艺术家在艺术生涯中,不同的时期的风格迥异。艺术史的归类意义上不过是研究的“方便”,切忌舍本逐末,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3)、劫富济(jì)贫:济,救济。铤而走险:铤,快跑。水来土掩(yǎn):掩,堵住。替天行道:道,正义。
(4)、把奇怪和神秘混为一谈是错误的,最最平常的犯罪往往却是最神秘莫测的.,因为它没有奇特之处作为推理判断的依据。
(5)、__据为己有__: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6)、现代词典的编纂本来是以现代汉语语词为单位的,因为只有以词为单位,才能进入释义。但是在编排上,仍然采用“字头”为条目的标志,这种编纂原则一直延续至今,可以看出,汉字在书面语词中所起的区别作用,在辞书里转化为一种具有查检功能的标志作用。
(7)、一种被搞糟了的价值和一种被揭穿的幻想都一样可怜,它们很相近,两者太容易被混为一谈了。米兰·昆德拉
(8)、围绕着一件艺术品本身,经常有很多故事可讲:作品绘画主题中包含的故事(尤其是宗教、神话、历史故事)、作品本身的创作故事、画家的趣闻轶事情史八卦、作品收藏传承的多舛命运故事(比如《蒙娜丽莎》被盗、《富春山居图》被烧)……所以介绍起艺术作品来,很难避免讲故事。我的节目也会讲,尤其是绘画主题涉及到故事时,确实没办法不介绍一下,但坦率地说,我并不是很喜欢讲故事,一来我讲故事能力不强,二来,以讲故事来替代欣赏并不符合我的价值观。现在有一种不太好的趋势是,大家用听故事来替代对于艺术本身魅力的探寻。
(9)、共产主义是科学,而迷信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10)、还需提醒的是这里的“夜读”不要混同于“晚自习”,二者内涵相去甚远,万不可混为一谈。
(11)、这一篇诗是言志的,那一篇散文是抒情的,两篇文章不能混为一谈。
(12)、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13)、“鲜花伴骨灰”“伴”字含有“陪伴”的意思,鲜花寄托了人们对邓小平的尊敬与怀念,让鲜花与他做伴。
(14)、C.一个人不坚持原则,就会迷失自我,只能是一个异口同声没有个性的庸人。
(15)、(文章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16)、上述5个“字”都是文字的字,也是音节的字,但它们并不都是句法的“字”,因为,在①—④这3个字、4项里,意义为“自然”和“本性”的“天”、意义为“回声”的“响”,意义为“放纵”的“失”,是不能单独、直接进入现代汉语造句的。他们只能也必须要构成后面的双音合成词,才能在句法里占有一个位置(注意: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两个)。但是,作为“字”的“天”如果当“天空”、“日子”讲,“响”当“声响”讲,“失”当“失去”讲,则可以直接进入造句法。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一旦把意义加进去,文字的字、构词的字、语法的“字”,并不是可以“交汇”的。至于⑤—⑥,不论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在现代汉语里只能构词,不能单独、直接造句。对这些“字”来说,它们恐怕难以成为“语音-词汇-语法”的交汇点。在这些很常见的现象中,我们应当可以看到,汉字与汉语是可以分清也必须分清的。也许有人说,我们说的“字”只是它的音节形式,不包括它的内容也就是意义,那么,这与徐通锵教授建立在“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这一命题的基础上所说的“字本位”在精神上是否一致呢?
(17)、 根据前面的前提条件,第三分句的结果也就很顺理成章“他就被人当成了自己这个或那个女儿一笔应得的财产”。在这里,奥斯丁的机智幽默又再一次展现了出来。设想一下,一个男子受欢迎,当然会很高兴,会觉得自己很有魅力,但连未来的丈母娘、老丈人还不认得,就被莫名其妙当成了热门抢手给他们女儿的(财产)(property),而且还是(应得的)(rightful)财产,就很滑稽令人哭笑不得了。
(18)、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19)、C.花团锦簇却不隆重,清新淡雅又不失温暖,在花海中舒展你的身心,今夜梦中该是另一番明媚风光。
(20)、__喜出望外__: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4、混为一谈的词语意思
(1)、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be in want of a wife.
(2)、 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3)、 正是因为这个真情实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种人一搬到什么地方,尽管他的感觉见解如何街坊四邻毫不了解,他就被人当成了自己这个或那个女儿一笔应得的财产。
(4)、我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看过一个杜尚的特展,一个看展的日本大哥,对着展柜里的“著名”现成品《泉》(就是那个著名的小便斗,下图)绕来绕去、拍来拍去。《泉》当然有它的“艺术价值”,它的价值就是通过“签名”、改变放置方向和放进美术馆,把小便斗从现成品给演变成了“艺术品”,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讽刺艺术界,同时也开拓了艺术的观念。对于这件“作品”,观察的意义没多大,跟男厕里的小便斗别无二致,即使是签名和摆放角度,看一两眼足矣,更大的欣赏是观念——达达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反审美、反道德的艺术观,《泉》的意义在于思考而非物体本身。但是,《泉》太有名了!那位大哥对于“艺术”太过“谦卑”,用欣赏古典艺术大师的方式去看“现成品”艺术,显然是一种误读。
(5)、这些事实都说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必须全面地、辩证地认识:汉字与汉语的起源时间不同,背景不同。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第二性符号体系,汉字构形系统与汉语词汇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字与词的对应关系不是单一的,更不是绝对的,汉字不是汉语的结构单位。字意与词义是有差别的:词义是客观的,可以从言语的语境中概括出来,字意的取象是根据构形系统和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推测出来的,不能用字义直接讲解汉语词义。在理论上分清汉字与汉语本质上的不同,在实践中注意字与语素、词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6)、我听过一个央美的大教授做的普及讲座,老先生曾给国家领导人们都做过艺术史讲座,自然能深入浅出、活泼生动。但是那天当讲到徐渭的《墨葡萄图》时他说:有人问他,为什么葡萄都画成了一个个黑点,他回答说,因为画的是“葡萄干儿”。当时的会场是哄堂大笑。“葡萄干儿”的说法确实有趣,“笑果”显著。但是作为徐渭作品的爱好者,我感觉“葡萄干儿”的说法太过戏谑了,《墨葡萄图》(下图)是一个很绝望的画,而“葡萄干儿”是个美味吃食,《墨葡萄图》激发的是人心深处的“无力”和“无奈”,而哄堂大笑的“效果”则抹杀了那个深刻的感动。该活泼时要活泼,不该活泼时绝不能活泼,追求“有趣”也要有分寸。那天那个哄堂大笑让我觉得非常难过,这样的“有趣”是对艺术的误导,甚至是“亵渎”。
(7)、截然不同:形容界限分明的样子。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8)、单一的作战线往往是明智的,单一的作战目标往往是无益的,而人们最常犯的错误则是把二者混为一谈。
(9)、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0)、很显然,上述五种注释材料中加着重号的汉字,绝非同一种单位,它们或不同质,或不在同一个层次上。这五种同样被汉字记录的单位,既有字与词的不同质的区别,又有词义的不同范围的区别,还有多义词的词项、义位与义素的不同层次的区别。这就打破了既往训诂学笼统以“字”为单位来理解古代注释材料的惯例,而透过汉字的表面形式,可以构建出字、词、义层次的结构框架,显示出以下的结构布局:
(11)、①《说文解字》:“齊:禾麦吐穗上平也。”(“齊”被“禾麦吐穗上平也”来注释,注释的是它的构字意图(指象禾麦吐穗时因人工种植而能够均衡生长、一般平齐),因而,齊在这里的身分只能是一个字,也就是书写形式character)。
(12)、造句前要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中带有该词的句子
(13)、要扫除“拦路虎”,勤查字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14)、(1)任何不称职的或者________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15)、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本册出现的中国名人:贾岛(唐代诗人) 袁枚(清代诗人) 王士禛(清代诗人) 韩愈(唐代诗人) 徐霞客(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谈迁(明代史学家) 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齐白石(现代画家) 施耐庵(明代作家) 王冕(元朝画家) 孟浩然、李白(唐代诗人)
(16)、(解释):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18)、不过,故事的作用可能主要在于提高观看者的兴趣,但故事并不是观看本身。会有很多人觉得听了一堆故事、学了一堆知识,但是如何欣赏艺术还是“找不到北”;或者有些人听了故事就自己觉得get到了,对于艺术作品本身失去了探寻的兴趣,无意之中跑了偏。
(19)、照样子写词语:甜滋滋: 香喷喷、水灵灵、白花花、湿漉漉 鼓鼓囊囊:勤勤恳恳、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风风雨雨
(20)、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5、混为一谈的意思和用法
(1)、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2)、他又懦弱又虚荣,他虚荣得叫你总是得小心翼翼不要伤害了他的感情。他把自己的游手好闲同理想主义混为一谈,以至于他自己都不能将两者区别开来。
(3)、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be in want of a wife.
(4)、B.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正向我们这边走来。
(5)、解析:A选项中“手舞足蹈”的意思是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与语境不符,应该用“不知所措”。
(6)、(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7)、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形容敢于革新、勇于创造的精神,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8)、 《傲慢与偏见》开篇第一章其实还有点篇幅,需要更多的文章一步一步慢慢解剖,但仅仅通过对前两段浅薄的解剖,就能发现奥斯丁确实是一个名副其实艺高胆大的作家,开篇两段写得非常精致精巧,引人入胜,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潮涌动,处处都藏着锋芒与玄机——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这种多重的讽刺正是最大的玄机。走马观花地读虽然也能知道个大概故事,但又确实会丢失许多精彩有趣的内容,而通过文本细读,我们能进一步领略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自己阅读能力。
(9)、解释带点的字:博览群书:博,多、丰富。家徒四壁:徒,只有、仅有。一袭破衫:袭,套。奋笔疾书:奋,挥动。疾,急速。鸿篇巨制:鸿,大。化为乌有:乌,不存在、虚幻,没有。翔实可信:翔,详细。逸闻:逸,散失。名垂青史:垂,流传。青史,历史。
(10)、二者~,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11)、形容声音大的词语:訇然作响、人喧马嘶、震耳欲聋、如雷贯耳。
(12)、说到意义,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提出来,这就是“字义”与“词义”的区别。现代训诂学将以前所说的“本义”明确地区分为“实义”(词义)和“造意”(或称“构意”),沿用了《说文解字》所说的“同意”中的“意”,来称说所谓的“字意”。汉字是构意文字,“造(构)意”,也就是汉字单字造字的意图,或说从汉字形体上分析出的造字理据。我在《汉字构形学讲座》一书中对源于《说文》学的“构意”做了如下解释:
(13)、一方面,故事是过去的事,很多都是很不可靠的传闻或者传记作者的主观想象和文字润饰,距离真相可能差之千里,如果故事不真或者不太真,那我们对于艺术的解读就有可能被严重误导,我们所感知的“艺术”,极有可能是那个故事的魅力,而非艺术品本身的魅力。
(14)、听到他将她与普通女子相提并论,密里安又笑了,可是毫无高兴之意。
(15)、礼仪这个词不同于礼貌,现在有许多人把这两个词混为一谈。
(16)、 耸人听闻:故意夸大事实或捏造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17)、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18)、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
(19)、即便是最好的工作,也无法在和海滩上度过的那些无拘无束的日子相提并论。
(20)、三峡工程完工以后,________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________可以使万吨的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________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1)、这些重要的事实,是照抄西方语言学理论、反对遵照汉语特点研究汉语的人视而不见的;也是现代“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合理性的所在。
(2)、 顺着句子读下去,就会发现奥斯丁口气真是不小,一上来就是一个(truth)(真理),而且还是(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举世公认的真理),分量十足,后面又是一个(must)(必须/一定),非常有威慑力,非常挑衅,似乎是要把读者全部给震住,唬住。
(3)、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把“江淮河汉”四大水相提并论。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5)、这两个人迟到的原因不同,怎能把他们相提并论呢?
(6)、河流的幸福是“滋润了万物”,蜜蜂的幸福是“献出了香甜的蜜”,小鸟的幸福是“为大树捉了虫”,我的幸福是“帮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
(7)、形容庐山瀑布的古诗: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这两篇文章春华秋实,各有所长,不能相提并论。
(9)、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10)、 饶有家资的单身男子必定想要娶妻室,这是举世公认的真情实理。(张玲 张扬 译)
(11)、__油然而生__: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12)、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13)、 坚苦卓绝:指坚韧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坚苦:坚韧刻苦。
(14)、它们的意义相关而不相同,是因为“迫”、“附”、“益”这三个汉字处在注释地位与处在被注释地位并非表示同一词项或义位,是汉字的表面形式的同使这四组不同意义的单音词项错误地连在一起。
(15)、 牵强附会 (qiānqiǎngfùhuì)
(16)、“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对人有益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如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
(17)、莫衷一是:形容一群人在对问题的看法上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18)、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是他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写照。让我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执着追求,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