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望洋兴叹比喻什么
1、望洋兴叹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1)、《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拼音): wàng yáng xīng tàn
(3)、秋天到了,连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的河面更加宽阔了,隔河望去,对岸的牛马都分不清。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为天下最壮观的景色都在自己这里,他在自得之余,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于是决定去那里看看。
(4)、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5)、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6)、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特别说明:曹灿杯所有的公益学习交流群是一样的功能,已入群的朋友请勿重复添加。
(8)、释义: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9)、河伯顺着水势向东前行,到了北海,朝东一看,只见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到这时,河伯才开始改变他那洋洋自得的神态,仰起头来对着北海神无限感叹地说:俗话说:‘有的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批评我这种人的啊。我曾经听人说过,孔子的见闻学识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我不信这话,现在我见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才知道这话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糟了。我将永远被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所耻笑了。
(10)、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11)、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思想内涵。
(12)、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每篇故事都如同一个个智慧的锦囊,帮助开启小朋友人生的智慧之门。
(13)、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到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
(14)、(成语拼音)wàngyángxīngtàn
(15)、成语“望洋兴叹”就是来自这个典故,字面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个典故寓意深刻,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6)、(例题)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而现在的四合院几乎一模一样,仿佛一条生产线上下来,与建筑传统_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17)、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
(18)、 天下所有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条川流都归注到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止而不溢出;从尾闾流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流尽而又不空;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但我从来没有以此自夸,我自以为形体同于天地,气魄受于阴阳,我在天地之间,好象太山上的一块小石,一株小树,正自感到渺小,又怎么会因此自大呢。请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内,不就象一小块石头浸在大湖里吗?整个***在四海之内,不是象太仓中的一粒细米吗?世上的物类数以万计,人只是万物之一。
(19)、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20)、有个人得了98分就得意洋洋,但是有个人得了一百分,他便望洋兴叹。
2、望洋兴叹的原意和比喻义
(1)、从3月1日开始,“曹灿杯”推出(每日成语)栏目,每天遴选一个成语,从正确发音、遣词造句、背后故事等多方面进行解析。
(2)、他成绩很好,但家里没钱,别人上大学时他只能望洋兴叹。
(3)、启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会成功。
(4)、大头爸爸想要告诉孩子的话:小朋友们,“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5)、第一空,后文是横线词语的解释说明,根据“偏见、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和“讲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可知,人们对于戏曲的态度是“不喜欢”,C项“敬而远之”指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符合文意。A项“望洋兴叹”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侧重于“无奈”,排除;B项“望而生畏”指看见了就害怕,文段没有表达“害怕戏曲”的意思,排除;D项“知难而退”现指遇到困难退缩没勇气克服,“戏曲”并非一种“困难”,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C项“先入为主”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和“偏见”搭配恰当,符合文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
(6)、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7)、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
(8)、招工时,小胡不巧生病住院,他只能在病床上望洋兴叹。
(9)、 解释:于是河伯才转动面目,望着海洋对海神若(若是海神的名字)感叹说。
(10)、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北海之神)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11)、②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12)、望洋兴叹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庄子·秋水》。
(13)、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
(14)、 无可奈何爱莫能助无能为力 仰天长叹
(15)、“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与“几乎一模一样”构成反义关系。只有“南辕北辙”和“背道而驰”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排除C、D;而“南辕北辙”侧重指同一主体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一般指两个主体的方向和目标是相反的,文段说的是“现在的四合院与建筑传统”两者之间是不同的,属于两个主体之间的比较,用“背道而驰”更为合适,排除A。故正确答案为B
(16)、无论春天或秋天,大海总没有变化;无论干旱水涝,大海永远没有感觉。这就是大海胜过江河水流之处,海水不能以容量来计算。
(17)、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18)、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19)、眼前的高楼洋房、豪华轿车让普通百姓望洋兴叹。
(20)、(近义词):无可奈何、爱莫能助、无能为力、望洋而叹、仰天长叹、鞭长莫及
3、望洋兴叹这个
(1)、(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2)、(译文):太子听说此事,驰去,伏尸而哭得很悲痛。已经没有办法,于是收拾并盛殓樊於期的头,用盒子包扎起来。
(3)、(成语释义)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兴:产生。本意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如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不够,而感到无可奈何。
(4)、意思: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发出感叹。原指看到伟大的事物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缺乏而感到无可奈何。
(5)、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6)、《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
(7)、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
(8)、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
(9)、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0)、(释义) 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11)、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今为渤海),那才真叫大呢。”
(12)、望洋:仰视的样子。兴:产生。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亦作“望洋而叹”。
(13)、河伯顺流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北海之神)正笑容满面地欢迎他的到来,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14)、海神北海若说:“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谈海之大,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虫,不能跟它谈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谈大道理,因为他被拘束于狭隘的教育。现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谈论大道理了。”
(15)、(解释):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6)、看着对手过硬的专业水平,他只能是望洋兴叹。
(17)、(解释):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18)、(例题)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 ”是不少人(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待戏曲的态度。这里面固然存在 的偏见、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等因素,却也有另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一些戏曲虽然与观众之间没有屏幕之隔,却用艺术化的表演,讲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19)、李二和《海上七千年》:“人类的商业活动自古就与水陆交通息息相关,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么样子?人们却不得而知只能望洋兴叹,只能从古籍的只言片语中去揣测。”
(20)、 他向海遥望,看不见水流的尽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看法,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叹气的说道:“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说我呀。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险,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4、望洋兴叹比喻什么样的人
(1)、(译文):能举起唯有仲山甫,别人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