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词名句(113条)

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词名句(113条)

时间:2024-02-23 16:03:58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

1、描写战争时的诗句

(1)、羌胡无尽日,征战几人归。描写沙场的诗词再和公仪龙图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3)、此次阅兵的地点不同以往,放在了我军著名的朱日和合同训练基地。这个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基地,位于广阔的内蒙古草原,全年要在这里进行近百次大大小小的军事演习,可谓是现代沙场!这次阅兵,无论是地点还是形式,都有些“沙场点兵”的意味,而这种盛事,在古代的边塞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5)、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描写征战沙场的古诗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6)、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边尘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7)、***古代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朱世英则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认为此诗可能是写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814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8)、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10)、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11)、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昌龄(出塞二首)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útáoměijiǔyèguāngběi葡萄美酒夜光杯,yúyǐnpípāmǎshàngcuī欲饮琵琶马上催。zuìwòshāchǎngjūnmòxiào醉卧沙场君莫笑,gǔláizhēngzhànjǐrénhuí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背景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

(13)、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边角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14)、__诗句出自:李颀《古从军行》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诗句出自:李商隐《马嵬·其二》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15)、基本主题-----边塞奇丽风光;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忠君爱国的热情;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统治者穷兵黩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

(16)、临:***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17)、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高骈(叹征人)心坚胆壮箭头亲,十载沙场受苦辛。

(18)、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王建《杂曲歌辞·渡辽水》

(19)、先拿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来说,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词名句

(1)、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边笛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2)、在古典诗词中,军旅诗词,源远流长。早在《易经》中便有歌咏,“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诗人以稚嫩的笔触描绘了军旅生活的感受。

(3)、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马戴《出塞词》

(4)、卧:躺。(简析)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

(5)、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

(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9)、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征战沙场的诗句自己挑一下吧,希望帮到你:李白(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10)、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1)、出自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健少,年轻男子。此言战争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年轻男子都集中到边境作战,战死了,他们的妻子便成了寡妇;幸存下来,不得回家,他们的妻子也形同守活寡。

(12)、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迢迢万里馀,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13)、译文: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14)、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15)、不知万里沙场苦,空举平安火入云。张乔(宴边将)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飒动江城。

(16)、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

(17)、__诗句出自:张可久《卖花声·怀古》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__诗句出自: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8)、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19)、与边塞诗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

(20)、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3、写战争场面的诗句

(1)、因此,解说之分歧,多出于对“言外之意”的不同体会。“言”外 之“意”虽在“言”外,仍然来自“言”。

(2)、译文:突进营垒,射杀呼延大将,独自率领残兵千骑而归。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4)、与边塞诗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5)、这首诗以奔放的热情给我们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塞上军旅饮宴图。诗歌一开头就饱含激情,以浓笔重墨为我们大笔书写了军旅宴会的热烈气氛,充满了诗情画意。

(6)、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比喻、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7)、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8)、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9)、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10)、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11)、__诗句出自:杜牧《题乌江亭》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2)、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13)、自笑百年家凤阙,一生肠断国西门。征战沙场的古诗荡气沙场剑回肠,

(14)、边雁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1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6)、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17)、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18)、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19)、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

(20)、他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可怜的炮灰。

4、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名句

(1)、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2)、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昌龄(出塞二首)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3)、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白话文释义: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6)、“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几句可以算作诗中的第二部分,正义之师开拔,壮我军威,张驰有度,很有气势!敲起的战鼓,就好像雪浪在波涛汹涌,三军将士共同的呐喊声更是喊得地动山摇。如此威风凛凛的军队出征,必将一举破敌胜利班师!

(7)、“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释)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9)、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10)、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李益(塞下曲)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11)、__诗句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__诗句出自: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12)、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13)、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14)、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1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带征战的诗句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疆场征战何时歇魏晋蔡琰《胡笳十八拍》天子好征战唐曹邺《捕渔谣》天涯静处无征战唐常建《塞下曲四首》君不见沙场征战苦唐高适《燕歌行》征战无已时唐李白《战城南》旧业已随征战尽唐卢纶《晚次鄂州》年年征战唐温庭筠《蕃女怨·碛南沙上惊雁起》天涯静处无征战唐常建《塞下曲四首》古来征战虏不尽唐李益《塞下曲四首》楼船习征战唐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弯弓征战作男儿唐杜牧《题木兰庙》动干戈兮征战频唐刘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征战几人归高适适《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谁惮三边征战苦唐骆宾王《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二首》惟恐征战不还乡唐施肩吾《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征战莫蹉跎唐徐彦伯《春闺》壮年征战发如丝唐张说《巡边在河北作》天涯静处无征战唐常建《塞下曲四首》一身事征战唐刘长卿《从军六首》若到西陵征战处唐李嘉祐《送朱中舍游江东》一到征战处唐高适《蓟中作》君不见沙场征战苦唐高适《燕歌行》苍生偃卧休征战唐高适《古歌行》已为征战丘唐元结《闵荒诗》太平朝野无征战宋无名氏《万年欢慢/万年欢》十年征战城郭腥唐孟郊《伤春》年年征战不得闲唐张籍《塞下曲》朝廷无事忘征战唐元稹《望云骓马歌》。关于征战的诗词,越多越好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8)、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王翰(凉州词二首)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9)、出自明·王世贞《过长平作长平行》。汾,指汾河。流,指河水。战死者的白骨就像皑皑白雪,堆积如山,高过太行山;战士的鲜血迸飞,将汾河之水都染紫了。此以比喻与夸张修辞法写战场上尸骨如山、血流成河的惨状,让人为之骨折心惊、不寒而栗。

(20)、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5、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句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4)、译文: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6)、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7)、可怜这个士兵,死在沙场也不是为国而死,死了之后战友们仓皇逃窜,也没能给他收尸,没有马革裹尸还,反而弃于路边,被反复碾压,碾成渣渣。他倒下的方向应该是故乡的方向。

(8)、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9)、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10)、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1)、原文: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2)、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13)、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14)、灞水方为别,沙场又入冬。曙雕回大旆,夕雪没前峰。

(15)、第二把钥匙: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16)、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中学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应掌握如下几把打开通往凯旋门的钥匙。

(17)、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18)、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边马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1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

(20)、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1)、青玉案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2)、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

(3)、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4)、金谷人亡后,沙场日暖时。龙鳞藏有瑞,风雨洒无私。

(5)、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常建(塞下曲四首)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9)、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

(10)、__诗句出自:戚继光《马上作》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诗句出自:屈原《国殇》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1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2)、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13)、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