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荀子名言暖于布帛上一句
1、暖于布帛整句
(1)、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磨难是人生的常态,要以平和心态对待之。)
(2)、1生活***迫人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马尔克斯
(3)、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民不惩。
(4)、大凡爱争斗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不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确是正确的,对方的确是错误的,那么自己就是君子,对方就是小人了。凭着君子的德行去跟小人互相伤害,而不考虑自己的名誉,也不考虑亲友们所受的伤害,更不考虑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种人就像人们说的是在用狐父的戈去刺牛粪一样不值得呀!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傅。——《荀子·大略》
(6)、你的舌头就像一匹快马,它奔得太快,会把力气都奔完了。——莎士比亚《爱的徒劳》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8)、敬畏天命,使我们安分,使我们自知人的极限,而注目于人力所可及之处。——费孝通
(9)、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荀子名言
(10)、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1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2)、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13)、从本质上说,人的天性并非“我善故我在”,而是“我欲故我在”。
(14)、战国·荀况《荀子·成相》。戒:警惕,戒除。有(yíu右):通“又”,指重犯错误。这两句大意是:犯了错误以后不知道警戒,以后必然重犯。可引用以警告那些犯了错误而不思悔改的人。
(15)、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
(16)、出自先秦《荀子·非十二子》。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17)、(面对疫情这一“痛吻”,我们恰要“报之以歌”,以乐观的心态、必胜的信念面对之。)
(18)、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19)、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
(20)、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暖于布帛的前面一句和后面一句
(1)、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德谟克利特《着作残篇》
(2)、1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3)、见《荀子·正论》。***(wǜ务):憎恨。本句太意是:憎恨这人的多了,这人就危险了。得人心则安,失人心则危,因此遭到憎恨的多少,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危险与否的标志。
(4)、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5)、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6)、(人类应该从所经历的事件中有所收获,如此才能面向未来。)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我们当中极少数人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崇高的爱去做平凡的事。——特蕾莎修女
(9)、1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刘伯温自勉联(联系上句)
(10)、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11)、人生就是石材。要把它雕刻成神的姿态,或是雕刻成魔鬼的样子,悉听个人的自由。——斯宾塞
(12)、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黑格尔(幸运的是,我们***,有!)
(13)、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荀子
(1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
(15)、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16)、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
(17)、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德谟克利特《着作残篇》
(18)、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19)、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2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荣辱》——荀子名言
3、荀子名言暖于布帛上一句
(1)、人们妄想着能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纷纷将生存的世界当作繁华名利场,在其中趋鹜追逐,穷年累月,永无止境。
(2)、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3)、最渺小的人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人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路遥
(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5)、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明:光明,明亮。贤:人才,贤德。指有德有才的人。
(6)、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同上)
(7)、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8)、选自《荀子·修身》。迩:近。(译文)道路虽近,不走就不能到达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不能取得成功。
(9)、《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0)、1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荀子
(11)、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圣。——弘一法师(对待野生动物正应如此。)
(12)、1大丈夫以正大立心,以光明行事,终不为邪暗小人所惑而易其所守。——薛瑄
(13)、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莫泊桑
(14)、10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罗斯福(同上三句)
(15)、谁对过去闭上眼睛,就是对未来视而不见。——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
(1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7)、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邓析子·转辞篇》
(18)、1以小人尙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荀子
(19)、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20)、1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裴多菲(后半句是关键。)
4、暖于布帛的前面是什么
(1)、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
(2)、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3)、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联系上句)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5)、人生中最艰难的两场考验:等待时机到来的耐心,面对一切际遇的勇气。——保罗•柯艾略
(6)、出自先秦《荀子·劝学》。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7)、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荀子·正名》——荀子名言
(8)、出自先秦《荀子·非十二子》。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9)、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荀子
(1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出于水而胜于水。——荀子
(11)、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12)、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
(13)、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柱:通“祝”,折断。束:被约束。这两句大意是:过于刚强就自己招致折断,过于柔弱就自取约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跟度,超过这种限度,就会导致矛盾向相反方面转化,这两句话正说明这样的哲理。可用于对性格的规劝。
(1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5)、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16)、1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
(17)、1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伯朗宁
(18)、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荀子
(1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20)、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5、荀子名言暖于布帛上一句是什么
(1)、1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同上)
(2)、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3)、1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李延寿
(4)、(中华民族自古多灾多难,但我们从未被打垮。)
(5)、我们都需要催化剂,来激活和开启我们自身由于种种原因而关闭的部分。——***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
(6)、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8)、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锲(qiè妾):用刀刻。舍:放弃。镂(Iòu漏):雕刻。这几句大意是:如果雕刻一样东西,刻一刻,停一停,甚至干脆放弃了,即使是枯朽的木头,也不会折断;如果一直不停顿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金属,是石料,也可以把它镂空。此条用雕刻为例子说明学习的道理。雕刻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锲而舍之,一种是锲而不舍,两种做法的效果截然相反。学习也是选样,如果学学停停,最终一事无成;如果锲而不舍再高深的学问也可以掌握。此条采用比拟的手法,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明为学的道理。此条又采用对比的手法,使两种效果形成强烈反差,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手法着眼于人的接受心理,实践中往往容易奏效。
(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荀子
(10)、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11)、“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有魅力的字眼儿。——冯骥才
(12)、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也。——荀子
(13)、1少事长,***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荀子
(14)、(“疫情”可以说是命运对我们的一次戏弄。)
(15)、(愿疫情之后,我们在这三个层面都能提升!)
(16)、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经典语录
(17)、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不可以小力持也。——荀子
(18)、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
(19)、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语录
(20)、(思考:这个“地狱”是怎么变成的?如何才能让它成为“天堂”?)
(1)、选自《荀子·荣辱》。(释义)为人处世,先想到道义然后再考虑利益的人是光荣的,先考虑利益然后再想到道义的人是可耻的。
(2)、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3)、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4)、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最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5)、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左传·昭公八年》
(6)、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7)、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8)、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荀子名言
(9)、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10)、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11)、1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2)、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经典语录
(13)、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14)、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名人名言》梁元帝
(15)、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已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瞩牛矢也。
(16)、战国·荀况《荀子·荣辱》。这几句大意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这种以物质喻精神的方法可以学习;也可直接用“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表达关心、爱护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温暖,用“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表达***言***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告诫人们切不可***语伤人。
(17)、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1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9)、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曼德拉
(20)、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1)、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身:自己。这几句大意是:口能谈论,又能亲自去实践,这种人是***的宝贝。这里所说的“言”,是与国有益之言;所说的“行”,是与国有益之行。不但有理论,而且能实践,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实在是***的宝贝。这几句可用于赞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3)、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别人行甜言蜜语三冬暖,我根前***语伤人六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