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拼音
1、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拼音高中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5)、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寓意:贫穷是常见的,但个人的道德成长不应受到贫穷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贫、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1)、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3)、(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15)、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6)、这种贫苦,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7)、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18)、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20)、《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2、《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及拼音
(1)、(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3)、zǐyuē:“fànshūshíyǐnshuǐ,qǔgōngérzhěnzhī,lèyìzàiqízhōngyǐ。búyìérfùqiěguì,yúwǒrúfúyún。”《shùér》
(4)、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7)、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8)、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9)、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2)、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14)、(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5)、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7)、(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8)、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19)、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20)、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光。
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和拼音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 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3)、(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4)、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5)、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6)、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7)、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8)、 学而时习之( )
(9)、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10)、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12)、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只通晓利益。”
(13)、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4)、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15)、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7)、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9)、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论语十二章翻译及注释读音
(1)、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6)、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9)、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0)、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12)、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
(1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4)、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15)、zǐyuē:“sānrénháng,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gzhī,qíbúshànzhěérgǎizhī。”《shùér》
(16)、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17)、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8)、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19)、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0)、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5、论语十二章带拼音完整版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3)、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4)、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5)、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8)、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9)、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10)、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11)、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12)、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13)、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4)、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15)、(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6)、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7)、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18)、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19)、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20)、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1)、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2)、★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7)、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9)、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0)、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11)、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1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13)、(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6)、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17)、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