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梅兰芳典型事例(107条)

梅兰芳典型事例(107条)

时间:2023-12-29 17:34:38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梅兰芳谦虚的事例

1、梅兰芳谦虚的事例素材

(1)、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

(2)、“您还不知道吧?前两个钟头,我的嗓子还是哑的呢!”

(3)、兰芳今日得蒙奖授荣衔,非常感谢诸公! 此举是表现对于我们中国人最笃厚的国际友谊! 

(4)、过去,演员唱一场戏给一份钱,有病可以请假,遇到天气不好还可以“回戏”(即临时宣布停演)。可梅兰芳尽量克服困难,处处替观众着想。他说:“观众事先不知道回戏,顶风冒雪从老远赶来听戏,让人家白跑一趟,太不应该了。”

(5)、虽然这些成名的角色多为配角,但是有人评价她:半生配角,却活得比主角精彩。

(6)、“男人学习青衣是不是比学老生难,反过来说,是不是一个女人去学老生比青衣要难?”

(7)、我在1938年的夏天,第一次跟着我母亲到梅家去玩,那年我10岁。从此我就经常进出梅家。我在求学时,每逢寒暑假,常跟我妈到梅家吃住,有时一连几天不回家。后来我在南京部队工作,出差回沪,也不住招待所,总喜欢到梅家落脚,这种情况,直到1958年我蒙冤离开上海为止,前后长达20年之久。

(8)、谈话完结以后,我们便请与我们同去的一位摄影师给我们的艺人拍了一张照,然后我们就从他那有一片草地的房子里告别了。

(9)、叶春善十分赞成,回京后就张罗组建戏班子,并从牛子厚三个儿子喜贵、连贵、成贵名字中各取一字,把戏班子合名为“喜连成”班。叶春善演技高超,为人正派,他精心培育弟子,使得“喜连成”戏班很快享誉京华。少年梅兰芳也在戏班子学戏,他那时叫梅喜群。他祖父梅巧玲是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之梅兰芳自小受到艺术熏陶,幼年时便具有表演天赋,八岁学戏,十岁便能登台演出。

(10)、最近我在美国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到了一些当时的实录,觉得有必要向国内读者介绍,以明真相。详尽的资料与数据,都证实了梅兰芳那次赴美演出,是为京剧艺术向世界推广,并吸收国外的滋养,丰富自身艺术的宏举。而取得了美国波摩那大学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博士衔,只是这次演出活动收到的成效之并非过誉。

(11)、纪录片还第一次曝光了袁隆平的3位孙女。第一眼看着她们,像极了邻家的女孩。

(12)、梅兰芳来到名角济济的“喜连成”班,虚心请教,刻苦练功,深得叶春善喜爱。1908年,叶春善率“喜连成”班到吉林演出,牛子厚注意到旦角梅兰芳,看他功底深厚,气宇轩昂,料定日后必成大器。牛子厚向叶春善询问梅兰芳的来历,知他艺人世家出身,带艺入班,牛子厚嘱咐叶春善要注意培养,帮他早日走红。叶春善有意安排十四岁的梅兰芳饰演《白蛇传》中的重要配角———青蛇,梅兰芳演得极为成功,令牛子厚十分高兴。

(13)、成名后的刘琳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打磨演技,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即便不是主角,她也会认真演好每一个配角。后来,她成功塑造了《父母爱情》里的德华、《知否》里的大娘子、《隐秘的角落》里的周春红等众多经典角色。

(14)、周公姬旦,在成王年幼时辅佐成王.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谦虚谨慎、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在辅佐成王期间,珍惜人才,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

(15)、有一位名叫达佩尔(Ruth.Draper)的女演员,是一个创演“独脚戏”的名家。她五次观赏了梅兰芳的演出,非常满意地说:“当初我创独脚戏时,就拿定主意不用布景,一切情节都要用抽象的方法来表演;但是有好些地方若单用抽象的表演办不通,又想不起好法子来。这次看了中国戏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戏早就完全用这个法子,并且处处安排的非常妥贴美观。有许多地方我没有办法的,以后也都有办法了,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呢!推其原因,不能不谢谢梅君。倘若他不来,我往哪儿去看这样的好戏,得来这些暗示呢!”

(16)、1941年冬天,日军进而占领了香港。梅兰芳知道日军是不会放过他的,他就留起胡须,为拒演作准备。后来日军果然派人来叫他演出,他就回绝说:“我已老了,唱旦角要年轻人。再说我的嗓子也已经坏了没法再演出了。”日军采用武力威胁也没有得到丝毫结果也就罢了。

(17)、梅兰芳的乐于助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我这里所说的,是除梅兰芳外他的一家人也都是和他一样,以助人为乐。联系到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当年仗义烧毁债券和替人赎当的事,这也可说是梅氏传统的优良家风吧!

(18)、不久,他到了香港,演出结束后,就留在了香港。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他决定不再露面,不再登台演出,就在家里练唱昆曲。1941年底,日军攻占了香港。他们知道梅兰芳正在香港,就到处找他。梅兰芳心想:“躲是没地方躲了,可我绝不为日本人唱戏!”

(19)、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20)、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   

2、梅兰芳典型事例

(1)、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2)、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3)、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

(4)、在梅先生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活中,他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剧目,形成了一个深受大家喜爱并且风格独特的艺术流派——“梅派”。

(5)、刚下台,梅兰芳便恭恭敬敬地到老人家中拜访,跟他讨教,老者却一口回绝:“您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

(6)、克雷洛夫是俄国18世纪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写得既多又好。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夸赞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销完又印一版,比谁的都印得多。”克雷洛夫却这样回答:“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们读的,谁都知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版次多一些。”

(7)、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8)、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9)、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10)、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哪些是天生的不可变的,哪些是后天的可变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11)、碰巧,他看到一位不起眼的老大爷,男生就顺手把行李放在大爷身边,让大爷帮忙照看一会。

(12)、陈毅同志战功赫赫,但他总是归功于d和人民群众。他说:“个人太渺小,d群才万能。”他曾形象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13)、《木兰从军》中,花木兰的着装也称为靠。“靠”是京剧中对铠甲类装束的统一称呼。一般分硬靠、软靠和改良靠。背后插的旗子,叫“靠旗”,一般是硬靠才有。

(14)、    一个人在风光无限时,也要保持谦虚的品格和冷静的头脑,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王雅婷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不会的知识虚心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15)、除此以外,我们对于梅先生还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如果他真不愿再登台的话,希望他能把他的艺术上的优美的技巧传给他后一辈的子孙,并且按照他自己所说:“只是在小的地方可以修改”,这句话,在可能的范围中修改一些过去的缺点;也在可能的范围中,把那些有妨于历史演变的词句修改掉,代替一些新的,合于一些新的,年青的观众所需要的东西。那么梅先生的艺术不但有所贡献于现在,而且将有功绩于未来了!

(16)、她在接受《人物》采访的时候说:「长相之于演员,与后面的演艺道路都相关,我没有觉得我的形象多么不好,只是没有她们那么好,既然这样我就踏踏实实演戏,一样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17)、后来梅兰芳的名气在国际上打响了,到日本苏联登国演出,最后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即分别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Stanislavsky,苏联戏剧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德国戏剧家),梅兰芳为代表的三种表演体系。三个人对戏剧表演分别做了交流阐述,自从奠定了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的京剧表演也成为了三大表演体系之自此梅派艺术走向成熟。

(18)、梅兰芳的剧团在洛杉矶演出即将结束时,有位波摩林大学校长晏文士博士(Dr.Charles.K.Ed-munds)及邓勤博士(Dr.Kenneth.Duncan)来访。他们说:“前番读到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对于中国戏剧和梅兰芳先生的艺术评论,评价非常高,说待梅先生来此地演出时,我们二人及诸位教授前去观赏了好几场,果然是名不虚传,十分佩服。而梅先生的艺术长处,报纸上并未充分表达。我们商议一下,想以本校名义赠与梅先生文学博士荣衔。不知意下如何?”起初梅兰芳很谦虚,不敢应承。同行之人中,有两位曾留学美国数年,尚未获博士学位。出于忌意,劝梅先生婉然谢绝。而齐如山先生则坚持应接受此衔。这是该校的一番诚意,如果谢绝,甚为失礼。最后,梅兰芳表示接受,着人传言过去。于是校长召集了全体校董及教授开大会,共商此议案,竟获得一致赞同。因此校方通知剧团6月16日是该校毕业典礼,趁此机会在全校师生前举行授衔典礼。但是梅剧团将于6月6日必须离开,赴檀香山演出,计划不可更改。晏文士校长面现难色说。本校授衔对于文学上、艺术上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典礼,向来极为隆重,倘本人不到场,不能赠授博士衔,这是校章明文所定的。今年春季本校原欲赠施肇基先生法学博士荣衔,因为他去了欧洲,终于取消了……”接着他沉思了一会说:“或者还有变通的办法,提前开一个特别大会,举行授衔典礼。但这是一种十分慎重的大事,还需全体校董与教授一致通过。十多年前,英国工d首相麦克唐纳来美,东部有一大学赠他博士荣衔,也因为时间不凑巧,则提前开了一个特别大会,举行授衔仪礼。数十年来,全美只有此一例。这次不妨照样试试。就怕不容易全体通过,好在梅先生在美国已经声望很大,或者能够得到全体赞同,也未可知。”第二天,该校又召集了全体校董与教授大会,讨论这个方案,想不到全体又顺利通过,决定于5月28日举行全校特别大会,赠梅兰芳博士荣衔典礼。

(19)、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

(20)、1959年5月25日,梅兰芳先生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加入中国共产d。 

3、梅兰芳的为人

(1)、渐渐的梅兰芳初露锋芒,算得上是梨园新秀。一次在北京广德楼的演出,这场演出名角儿荟萃。当时的武生泰斗杨小楼大轴,老生鼻祖谭鑫培压轴,当时年仅19岁的梅兰芳贴轴。也就是说杨小楼最后出场,谭鑫培倒数第梅兰芳倒数第三。

(2)、TEL:0582239333/86964444

(3)、湖南郴州有位农民,为了感谢袁隆平杂交水稻给农民带来的粮食,曾自费请厂家用汉白玉雕了个他的雕像,供人膜拜。

(4)、我这次看了梅君的戏,对于戏剧的原理明白了许多,对于世界艺术的原理也明白了许多,真是异常的愉快!

(5)、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6)、我们大家坐好了之后便开始谈话。我们谈的都是关于梅先生的舞台生活与对于京戏的见解。从梅先生的谈话里我们知道他是江苏泰州人氏。他自幼生活在古都北平,十一岁就登台演唱,也就从这样幼小年龄起开始了他的舞台生活。

(7)、不久,梅兰芳就在上海演出了,观众场场爆满。他们说:“我们就是要看看八年不给日本鬼子唱戏,如今刮了胡子的梅兰芳!”

(8)、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9)、据了解,接下来,《梅兰芳·蓄须记》将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1个城市开展巡演。11月底、12月份将走进天津、上海、北京。此外,还将在烟台、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地进行演出。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10)、全国各大城市的京剧院得知消息,都来邀请梅剧团前去演出。我舅父郭郊青也随着梅剧团几乎跑遍了全国许多大城市,深得梅兰芳的帮助与照顾。据我舅父说,一次在某城市演出,一位老人从百里外的农村赶来,想看一下这位世界闻名的梅兰芳的戏,谁知当天剧院已客满,而第二天梅剧团就要停演离去,老人懊丧不已。有人将这情况反映给梅兰芳,他听后十分感动,决定再加演一天,并叫人给那老人送去一张戏票,不收他的钱,是请他看的。那老人感激不已,说这样的演员我从来没有遇到过。梅兰芳为人不但乐于助人,而且谦虚宽厚毫无架子。家中佣人替他倒茶,他也要说声谢谢。在家中排练时,他广泛征求他人意见,包括佣人在内,以便不断改进。

(11)、心里装着观众梅兰芳是表演大师,但他从不对观众摆架子,对同行也谦虚礼让,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戏德。

(12)、面对弱势人群,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有长处的,人也是不断醒悟和变化的;处在劣势境遇的人,通过努力也很容易走出劣势。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就不会轻视他人,会努力发掘他人身上的优点,学为己用。

(13)、我们在这个会客室里坐了几分钟,梅先生进来了。他穿了身夏季的西装,嘴上留了胡子,从他这一种外表上看,与我平日印象中里的“青衣”艺人完全不相像;但是从他雅静的谈风与翩翩的姿态,我立刻又想到他在舞台上的飘然神采与声韵悠扬了。

(14)、余叔岩就说:“也只有一个人我能心甘情愿的为他跨刀,那就是梅兰芳。”就此余叔岩就和梅兰芳唱戏,可当时梅兰芳已经有老生搭档,当时很有名的老生王凤卿,江湖人称“凤二爷”这也不能让“凤二爷”面子上挂不住,就想了个办法和余叔岩唱对戏,就这么样把余叔岩捧起来了。

(15)、  道是:大地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才能聚水成海;人只有谦逊好学,才能最终成才,只有放低自己,才能取得新高度。

(16)、谈话中间我们又向梅先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梅先生学戏的时候怎么会想到学青衣,是不是自己挑选的?”

(17)、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发动七七事变后,又进攻上海,不久就占领了这座大城市。日本人知道梅兰芳是闻名世界的大艺术家,托人要求他在电台播音,为他们的侵略服务。梅兰芳巧妙地说:“我马上要到香港和内地巡回演出了,不能做这件事。”

(18)、牛顿是科学史上的巨人之一。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他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光学;在热力学方面,他确定了冷却定律。

(19)、享誉中外梅兰芳成名后,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京剧艺术,不断创造发展旦角演技,形成风格独特的“梅派”艺术。梅兰芳演出上追求精益求精,使京剧艺术日臻完美,为京剧艺术走向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1915年秋,梅兰芳被推荐参加外交部宴会厅举行的联欢会,为美国驻华大使芮恩斯及教职员演出《嫦娥奔月》。

(20)、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当前的优势只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可能性,与身边的人比是优势,如果放到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就可能淹没在更多的优势者中。所以,即使有一定的特长,也要不断进取,以让特长发挥得更宽广。 

4、梅兰芳谦虚的事例简短

(1)、另外,梅兰芳的朋友和后辈们也都说,梅兰芳还是个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人。他不会因为自己取得了大成就就摆架子,对待后辈,他会倾尽自己所学的教他们,自己有不懂的也不会为了面子不懂装懂,而是肯虚心的求教,这种精神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也说,梅兰芳这样出色的人,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2)、所以,一定要教会孩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这才是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的态度。

(3)、梅兰芳的梅派京剧表演流派确立以后,在很多传统戏做了很多改革,融会贯通自成一派,譬如《贵妃醉酒》很多名角儿都唱过,但没有任何一位达到梅兰芳的高度,还有《玉堂春》也是一出传统的折子戏,梅兰芳的演绎使苏三更多了几分血肉之美。还有就不得不提到《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本来是展现项羽壮志难酬的花脸戏,可自梅兰芳以后很多人便不再关注项羽,更多人去感受虞姬的凄美,原来十几场的戏,不得不缩减到七场,这是为什么呢?

(4)、著名艺术家梅兰芳在一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里传来平静老人的喊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看去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于是,戏一下场,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住地,待如上宾。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者见梅兰芳如此谦恭知礼,便认真指出:“惜姣上楼与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纳头便拜,称谢不止。以后每在此地演出,必请老者观看并请其指正。梅兰芳的谦虚大度,不仅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受人敬崇。

(5)、一切真正的和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6)、期间,有位同学看见大爷大汗淋漓,便主动提出帮忙照看。

(7)、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 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8)、有一次,他嗓子哑了,可第二天要演一出唱工极重的戏。这可怎么办呢?那天,他很早就来到舞台,每隔半小时就喷一次药,嗓子却一点不见好转。大家很着急,有人提出回戏,可梅兰芳知道剧场里已坐满了观众,怎能让他们扫兴而归呢?他没有同意,强打着精神化妆,大家都很替他担心。

(9)、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10)、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

(11)、1935年,梅剧团应邀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演出。斯大林、高尔基等政界、文艺界要人均观看演出,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赶到莫斯科观看。苏联对梅剧团的高度评价震动欧洲剧坛。

(12)、从季羡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低调谦逊之美,这是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低调做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蕴藏着为人处事的大智慧。

(13)、梅兰芳是第一个把中国戏剧带到国外去演出,最早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艺术家,在促进我国与国际文化交流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当时外宾到中国旅游,往往向外交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观光长城;二是浏览颐和园;三是访问梅兰芳。

(14)、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15)、纽约有位极负盛名的剧评家斯塔克·杨(Stark.Yang)。这位大师性格古怪,他给报刊撰文从不取稿酬,绝不写敷衍吹捧的文章。但看了梅兰芳的表演之后,他一气作了几篇评论,盛赞不已。他是专家,所言句句在行在理。现摘录片段如下:

(16)、杨贵妃的服饰行头:大红缎彩绣镶边女蟒上有团花图案和凤穿牡丹。凤穿牡丹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古代传说中,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女蟒上的云肩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

(17)、对梅兰芳的岳母福老太太,我叫她姥姥,梅夫人福芝芳,一般人叫她香妈,我根据上海人习惯叫她梅家姆妈。与梅兰芳的几个子女,也都以兄弟姊妹相称。葆琛是四哥,葆珍(后改名绍武)是五哥,葆玥是七妹,最小的葆玖是九弟。

(18)、梅兰芳听完,恍然大悟,向老者跪拜道谢。从那以后,梅兰芳跟着老者学习男女不同的舞剑方法,演技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19)、杨澜问:「报纸上说您这个品牌值一千亿元,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她有什么看法?」

(20)、这位说话如此张扬的年轻人就是余佳文——号称“90后霸道总裁”。

5、梅兰芳谦虚的事例有哪些

(1)、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2)、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3)、我们各种习气中再没有一种象克服骄傲那么难的了。虽极力藏匿它,克服它,消灭它,但无论如何,它在不知不觉之间,仍旧显露。——《富兰克林自传》

(4)、全国解放后,梅兰芳被任命为全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和中国京剧院院长。政府给他在北京护国寺1号分配了一所住宅。1959年夏季,梅家从上海全部迁回北京去了解放初期,梅剧团还常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1959年,梅兰芳在中国戏曲研究院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d。

(5)、纵观梅兰芳荣获博士的前前后后,可知其荣衔乃是经众多学界权威共同认定,而后赠授的,绝非廉价的吹捧。当时最负盛名的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都对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有过极高的评价。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也十分赞誉。比之那些以几篇论文,经几位导师审定,而取得博士衔者来说,梅兰芳的博士尊号丝毫也不逊色!

(6)、“这不是我自已所挑选,是我的老师教我学的。因为他看我的声音与动作可以学习青衣。”

(7)、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8)、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   

(9)、兰芳此次来研究贵邦的艺术,荷蒙贵邦人士如此厚待,获益极多。兰芳所表演系中国古代的戏剧,个人艺术很不完备,幸蒙诸公赞许,不胜愧怍。但兰芳深知诸公此举,不是专奖兰芳个人的技术,乃是表现对中国文化的同情,表现对中国民族的友谊。如此,兰芳才敢承受此等真大的荣誉,以后当益加勉力,才当得起波摩那大家庭的一份子,不负诸公的奖励!”

(10)、下面我们一起看下城色现场和观众互动的三款戏剧娃娃(梅兰芳先生《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的服饰特点。

(11)、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

(12)、随着对中国共产d的认识了解加深,程砚秋萌生了入d的愿望。1957年初,程砚秋作为人大代表团成员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与周恩来和贺龙相遇。谈及入d问题时,周恩来主动提出愿意做他的入d介绍人,贺龙表示愿意做第二介绍人。这让程砚秋很受鼓舞,回国后便向d组织提出了口头申请,并写下了《入d申请书》。在多达19页、4600多字的申请书中,程砚秋讲述了他从年幼学艺以来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蜕变,虽然全文几乎没有标点符号,语句不尽通顺,但充满真挚和坦诚。他连用两个“胆怯”,表达自己忐忑的心情。“我真正有些胆怯的,是我对于d还没有一点贡献,就得到英勇光荣共产d(员)的称号,我太便宜,我胆怯,怕做不到真正的好d员。”

(13)、9月的北京,天气依旧很热,大爷默默守着男生的行李,半步没有离开。

(1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们通过王雅婷同学的分享,知道了怎样学习,如何学习,纷纷表示要以王雅婷同学为榜样,学习她谦虚好学的品格,长大后更好地报效社会,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15)、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梅兰芳受到了日本人的监视。日本人要求这位世界驰名的中国演员出来演出,好美化他们的侵略行为。梅兰芳拒绝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留起了胡须。因为他是旦角演员,留胡子意味着将不再登台表演。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宁愿割舍了艺术生命。这一爱国行为,受到了普遍赞扬,为中国人争了气。

(16)、我的两个表弟郭云涛和郭春光到北京富连成去学戏,也是姥姥出的川资。郭云涛现在福州市京剧团,郭春光是前奉贤文工团团长,现在奉贤县卫生专科学校工作,他俩的得有今日,可说也都是受梅家之赐。

(17)、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

(18)、梅兰芳所创新的京剧梅派艺术,不仅是中国京剧与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高峰,而且还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梅派艺术的发展,自是得益于时代的机遇,当时北京精英荟萃,戏楼茶馆云集,在梅兰芳缀玉轩聚集的“梅d”也各显其长,盛举共襄,进而成就了当时梅兰芳的梅派艺术。 

(19)、再比方说,京戏上的唱词有一定的韵脚,字句有一定的长短,说白有一定的声调与格式,这正表明了反应在古典艺术上的封建社会的固定生活形式,如果把那种唱词与对话用在以现代的生活作内容的戏剧上自然不合式;反过来说,如果把现在话剧与电影上的“解放”形式的歌词与对话用在“四郎探母”或是“碧玉簪”那样古色古香的宫庭与“才子佳人”的戏上,自然也不对了。

(20)、“不上,怎么对得起观众?我这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临时用的一个急救方法,这戏是用半个嗓子唱的!”

(1)、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

(2)、“不是的。”梅先生说:“不管是男女,学青衣与老生都是同样的困难。因为青衣与老生在唱做方面都需要一种特殊的修养,而这些特殊的修养,都需要特殊的努力,差一点是不行的。”

(3)、这天,几位朋友兴高采烈地来到梅家道喜。只见梅兰芳身穿新衣,精神焕发,手里的一把纸扇遮住了半个脸。

(4)、问起缘由,袁隆平说:「自己啊,不要跑去,那个场面会弄得我不好意思的。」

(5)、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6)、所以在梅派艺术的传承上,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诲和指导,作为梅派艺术的领军人物,京剧界举足轻重的男旦演员,梅葆玖在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为之积极努力着。

(7)、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他秘诀,唯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