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宋词50篇经典名篇
1、宋词经典20首
(1)、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2)、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3)、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4)、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但是有些文人的渔父词,用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很不真实。
(5)、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6)、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方未白凝残月。
(8)、每每读到秦观的这首《行香子》,眼前仿佛出现一个美丽的乡村。
(9)、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1)、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12)、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1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5)、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16)、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7)、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18)、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19)、刘瑜《李清照全词》:……林(指林逋诗《山园小梅》)、李、陆(指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三首诗词,都是咏梅的诗词,都是托物言志的。林诗托梅花自赞其高雅芳洁;陆词托梅花自喻其高风亮节;李词托梅花赞颂爱情。在各有寄托这点上是相同的。然而林、陆咏梅的诗词,从字面上说通篇都是写梅的。李词则不然,把咏梅放在人物的生活、活动中,加以描写和赞颂,把相思和咏梅结合起来,自成高格,正是易安匠心独运处。
(20)、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2、一生必背50首宋诗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辛弃疾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3)、第本韵典在“绪论”门介绍了“诗词曲用韵的基础知识”,这对于初学者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4)、天上低昂仰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5)、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7)、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8)、这是一门孩子也爱听的诗词课,每一篇人物的解读,至少辅以三首诗词。
(9)、这是新体例的魅力,能为读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引,也可以消除学术研究与普及工作之间的隔阂。诗歌鉴赏文本与诗学研究论文巧妙绾合,提升了这本普及读物的质量,让它具备更多的意义与价值。
(10)、从读者角度看,“阅读背景”引导在前,“问题与思考”收束在后,容易把握阅读的重心,也容易调整阅读节奏。七十五篇诗歌文本的“细读”与“浅释”就是阅读的重心,次第读来,可以轻松掌握具体诗篇的特色和解读要领,也能够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关联,发现它们与“阅读背景”以及“问题与思考”之间的关联。例如,在“名篇浅释”的首篇,读者不难发现,王禹偁《村行》的颔联“写景不像唐诗那样描绘声色,而以深刻的思理取胜”“较早体现出宋诗的艺术特征”。循着“描绘声色”这个线索,可以联想到“名篇细读”中黄庭坚的《六月十七日昼寝》,也可以在“名篇浅释”中发现苏轼的《有美堂暴雨》。黄诗写自己的宦游感受,厌倦“黄尘席帽乌鞍里”的生活,经常有浓烈的江湖之思,“想见沧洲白鸟双”。这种念头又因“马龁枯萁”的独特声音而进入梦境。“‘枯箕’乃干枯的豆秸,此物既硬且脆,马匹咀嚼时会发出更大的声响,诗人在梦中闻之,遂幻化成风雨翻江。”一种寻常现象,一个普通的梦境,就这样被诗人变成绘声绘色的作品,成为“‘以俗为雅’的成功范例”,彰显宋诗特色。同样有声有色的是苏轼的《有美堂暴雨》。“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苏轼用四句新奇的比喻,直接描写暴雨的声音与状貌,顺带指涉有美堂上的酒杯、座客与佐酒音乐,章法细密,思理筋骨隐约可见,意味无穷。
(11)、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12)、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1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14)、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1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6)、说来也巧,在我初入程门的时候,研究宋词的一代宗师唐圭璋先生正在南京师大任教。程先生是唐先生的好友,我们这些程门弟子也对唐先生敬执弟子礼。1984年我博士毕业时,唐先生是我的答辩委员,还亲笔为我的学位论文写了两页评语。唐先生门下的诸位高足也都成为我的好友,其中之一就是王兆鹏教授。若干年后,兆鹏兄已成为新一代的宋词研究专家。1996年我应袁行霈先生之邀担任《中国文学史》宋代编的主编,受命之初便邀请兆鹏兄负责撰写有关宋词的全部章节。在从事文学史编撰的那几年里,从商讨提纲到互相审稿,我们的合作相当融洽。于是当我动手编写本书时,当即邀请兆鹏兄编写一本性质相同的《王兆鹏讲宋词课》,很快就得其俯允。在凤凰出版社的热情支持下,我们将两本书作为姐妹篇一同推出,衷心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7)、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8)、展转:同“辗转”,翻来覆去。《楚辞·刘向》:“忧心展转,愁怫郁兮。”数寒更(gēng):因睡不着而数着寒夜的更点。古时自黄昏至拂晓,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时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每更又分为五点,更则击鼓,点则击锣,用寒报时。
(19)、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20)、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3、宋词50篇经典名篇有哪些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
(4)、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5)、区区数笔把相思者床头展转腾挪,忽睡忽起,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了。“毕竟不情眠”,是对前两句含意的补充。“毕竟”两字有终于、到底、无论如何等意思。接着“一夜长如岁”一句巧妙地化用了《诗径·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句意,但语句更为凝炼,感情更为深沉。这几句把“别离滋味”如话家常一样摊现开来,质朴无华的词句里,蕴含着炽烈的生活热情。
(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7)、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8)、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9)、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10)、曾经读过的诗,看过的故事,虽然不能让我们变成诗人,成为作家。
(11)、ISBN编号: 9787545132571
(12)、春眠不觉晓,报名要趁早天天教育春季班火热报名中新学期早规划名师辅导,堂堂高效,天天提高
(13)、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14)、观众更是用评价李白的话盛赞她: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15)、《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经典诵读宋词原文及赏析篇4鹊桥仙
(16)、明代李攀龙:(眉批)未语先泪,此怨莫能载矣。景物尚如旧,人情不似初。言之于邑,不觉泪下。(《草堂诗余隽》)
(17)、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18)、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9)、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20)、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亶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4、宋词名篇三十首
(1)、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2)、课内: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1单元 第2单元 第3单元
(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
(5)、江波之上,笼罩这一层翠色的寒烟。烟霭本呈白色,但由于上连碧天,下接绿波,远望即与碧天同色而莫辩,如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所以说“寒烟翠”。“寒”字突出了这翠色的烟霭给与人的秋意感受。这两句境界悠远,与前两句高广的境界互相配合,构成一幅极为辽阔而多彩的秋色图。
(6)、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居济南。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被誉为“词国皇后”。“词压江南,文盖塞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7)、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8)、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9)、这种真实,给了我们一个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也给了我们解决生活难题的有用之法:
(10)、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11)、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1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4)、《莫砺锋讲宋诗课》不同于以往的学术普及类图书,它的体例非常独特。学术普及读物一般会刻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更不会直接选录专题论文,这本为读者讲宋诗的著作却兼而有之。
(15)、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16)、匈奴服饰,原本是上衣下裤,还要带着笨重丑陋的皮帽子。而昭君则用貂皮围在额头上,在棉衣外披上红斗篷,漂亮又保暖,美如天仙下凡。
(17)、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18)、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年六十五岁,任镇江知府。这时,韩侂胄正筹划出兵北伐。辛弃疾积极支持,而且见诸行动,如他派人侦探金兵情况,预制万件战袍,准备在沿边地区招募万名士兵等。他希望韩侂胄等人要作好充分准备,不要蹈南朝刘义隆、王玄谟草草出兵的覆辙。词中写了这个意思,并且表示自己虽老,还能出力。据岳珂《桯史》,岳珂在对《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提出意见的同时,对这首词也提出了“微觉用事多”的批评,辛弃疾说“实中余痼”,感觉到用典故多是他的一个痼疾。用典故多诚然是作诗的弊病,但这首词用得都比较恰当,他在当时处境下所要说的话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而且还表达了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这很能代表辛词特色的一个方面。
(19)、ISBN编号: 9787545132588
(20)、刘长贺《宋代诗词典选》:“语言活泼生动,并不是李清照大部分作品的特点,但情感仍十分动人,是一首很好的闺房词。”
5、宋词的经典名篇全文
(1)、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2)、薄衾(qīn):薄薄的被子。小枕:稍稍就枕。
(3)、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4)、莫砺锋教授经常谦称自己是“半路出家”的古典文学研究者,入门既晚,又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可观的成绩呢?这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与其导师程千帆教授的倾心指导密切相关。程先生指导学生极有特色,“课程设置或许偏重唐诗,论文选题却偏重宋诗。”这种治学路径看似普通,实则非常高明。只有先进行全面深入的唐诗研究,才能开展言之有据的宋诗研究。程先生还主张,“诗歌研究应从具体的作品入手,‘披文以入情’,然后从中概括出某些可能成立的普遍规律来”(《学诗愚得》)。莫砺锋教授恪守师训,总是从具体作品入手,披文入情,总结规律。前文已经说过,他通读过唐诗,对唐诗大家的别集尤其熟悉;事实上,他对宋诗也十分熟悉,熟读了基本典籍,功力深湛。因此,在介绍文学史背景时如数家珍,在设置参照标准时准确无误,在解说具体宋诗作品时切中要害。有了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自然可以做从容畅达的论说,相关著述也便可读而且耐读。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⑸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7)、居家学习,正是陪孩子亲子共读的好时机。今天,平凡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人民日报》官微推荐的最具代表性的35首唐诗、27首宋词,陪孩子一起速览唐诗、宋词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值得收藏!
(8)、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的声响,越往前走,这响声便越浓,从南,从北,从四面八方传来,不用看也不用问,这是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村南村北概括缫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从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村中了。这时,突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9)、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曾占领扬州等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据史书上记载,孝宗乾道六年(1170)江淮东路的农田,荒芜四十万亩以上。1176年姜夔路过扬州,仍是一片劫后的萧条景象。他在此词里描绘了这种惨状,以眼前的荒凉对比往日的繁华,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金统治者的暴行。但由于过于渲染战争的后果,怀念过去的风月繁华,情绪比较低沉。
(1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接这秋水绿波,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映照不到的天边。这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通过斜阳、芳草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
(12)、此词通过听雨一事,概括了作者少年、壮年和晚年三个时期的不同感受。写作者年少时只知追欢逐笑,无忧无虑,壮年时过着离乱生活,易于触景伤怀;到了晚年,因经受了亡国的巨大痛楚,感情变得麻木,反而不再多愁善感了。经典的宋词有哪些○苏幕遮--范仲淹
(13)、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14)、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15)、婉约派词人也是佳作不断,以柳永为代表,民间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哥柳词”的说法,其《雨霖铃.寒蝉凄切》、《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皆诵之有情、有味之作。
(1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17)、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1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0)、这首词上片先写远近山川一望无际的秋色,进而把目光移向天边,点出家乡遥远,极目难寻,“碧云天,黄叶地”,是概括力很强的咏秋名句,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长亭送别”一折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从这两句化用的。词的下片因景生情,专抒离恨,前后融贯,浑然一体。
(1)、这首词为作者五十多岁时在秀州通判任上所作。词中通过对心理活动的逐步揭示,并用暮春迷离夜色的烘托,抒写了伤春惜别的感情。“云破月来花弄影”从动态中刻划了月夜景色,是传诵的名句,特别是句中的“弄”字写态传神,历来受到赞赏。
(2)、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3)、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
(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5)、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
(6)、68个经典名著金句,孩子背完,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7)、低年级看图写话(夏天趣事+夏季花朵)|可下载
(8)、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9)、ISBN编号: 9787507742626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赏析: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12)、南渡以后,李清照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首《临江仙》是她南渡以后第一首能准确纪年的词作。国破家亡,奸臣当道,个中愁苦,不能不用含蓄曲折的笔法来表达。少女时代的清纯,中年时代的忧郁,一化而为老年时期的沉隐悲怆。
(13)、《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14)、刘过的这首《沁园春》是受了辛弃疾的直接影响,以问答语入词,并且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全篇想象大胆,构思奇特,写得生动活泼,富有风趣,使人读后兴味盎然。词中写了三位古代诗人的对话,都是融化他们的诗句,符合各人的性格及爱好,也显示出作者的匠心。
(15)、此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16)、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好段,孩子作文肯定用得上!
(17)、此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合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18)、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19)、50位传奇女性中,有贤良淑德,也有肆意妄为;有金戈铁马,也有凌波微步;有巾帼英雄,也有红颜祸水。
(20)、敌兵闻风丧胆小心防备,夜晚也枕着空箭袋睡觉。我军勇气倍增磨刀擦箭,清晨便万箭齐发射向敌巢。
(1)、风雪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赋此词以自解。
(2)、散掉你生活中的焦虑,还你清风朗月、如兰芳华。
(3)、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5)、在蒙曼看来,这些古代姐姐们的快意人生,每个都特别值得拿出来好好聊聊。
(6)、第《平水韵》、《词韵》、《中原音韵》、《中华新韵》,是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读书音,譬如,想写近体诗,就要按近体诗的要求查平仄,查韵脚,
(7)、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上,当台下专家讨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下一句时,董卿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
(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9)、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1)、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12)、她说,元稹虽然写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但他却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深情但不专情的人”。
(13)、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