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王尔德与波西的故事(113条)

王尔德与波西的故事(113条)

时间:2023-11-21 16:08:08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王尔德与波西

1、王尔德与波西的网易云评论

(1)、作者简介: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出生于爱尔兰,是戏剧家、小说家、童话家和诗人,英国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下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因曲折的经历而为人津津乐道。

(2)、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读到了《快乐王子》这个童话。读完,我哀伤不已。为那个善良的王子,也为那只善良的小燕子。

(3)、最后,我想推荐几本对我人生和三观影响比较大的非小说类读物:

(4)、当上帝要求天使把城里最珍贵的两样东西拿来时,天使选择了王子的铅心和燕子的尸体。从此,王子和燕子的灵魂在上帝的花园里得到了永生。

(5)、1895年,王尔德与同性情人波西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对簿公堂,被判入狱,身败名裂。

(6)、内容简介:尽管我不完满,不完美,从我这儿你仍然还可以得到许多。当初你投向我,要学习生活的欢娱,艺术的欢愉。也许冥冥中安排了我来教你某种奇妙得多的东西,悲怆的意义,以及它的美好。——王尔德

(7)、第六本《奥兰多》于1928年, 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高贵少年的英伦宫廷剧。1992年改变同名电影。

(8)、论文集《意图》(1891)进一步阐述了他自己的美学观点:追求和捍卫“纯艺术”,美和道德无关,也没有功利主义价值,奠定了他唯美主义作家的地位。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EahMuXcsL0v1ysXOCaMjA密码:utve书名:自深深处

(10)、看来波西确实没读过那信,不然1897年8月(也就是王尔德出狱三四个月后),他们怎么会又在法国重逢?两人的家庭与朋友都很反对这次见面,王尔德的妻子都不让儿子见他了,可他都不听,进而同居于那不勒斯。(我很好奇王尔德难道没问过波西对那封信的读后感吗?)但几个月后,他们又因经济原因,分道扬镳。三年后,王尔德在巴黎穷困潦倒地逝世,身边似乎只有罗比。

(11)、如果他今天有开推特,估计也就没段子手什么事儿了。

(12)、新版为精装中英双语本,香港城市大学朱纯深教授精心修订译作,新增译序、译后记和注释。

(13)、在狱中,王尔德给波西写下这封文学史上的著名长信《自深深处》,历数波西给他带来的痛苦,也探讨了耶稣、爱情和文学,又似对两人的未来有所期待。

(14)、《快乐王子》原始版本中,燕子的角色设定是个“男性”,在遇到快乐王子(男)之前,他跟河边的芦苇(角色设定为女)有过一段短暂的恋爱。

(15)、“我现在彻底地身无分文了,也绝对是无立身之处了。我坦诚地告诉你,当我被从这所监狱释放出来时,我的内心不会带着对你或世界的怨恨……即使我晚上躺在冰冷的草地上,我也会对着月亮写诗。”

(16)、还比如,“平凡的女人才会哭,漂亮的女人都去购物。”

(17)、波西不但挥霍无度,而且性格无常。由于家族原因他傲慢自负、放荡不羁,喜欢嫖男妓和赌博,并要王尔德负担他的花销。

(18)、王尔德对罗比的不耐烦,也是实打实的。王尔德服刑期间,罗比给他写信,他见罗比写的信字迹比较潦草,就骂他对自己敷衍、有什么事想隐瞒,但随着王尔德的书信被曝光,人们愕然地发现:王尔德写给罗比的信,那才叫潦草和敷衍。

(19)、真正害了他的人是那群叫嚣着“鸡奸者”的恐同分子。他们享受着王尔德的才华,一得知他身上有背于常理的地方,便开始诋毁他、驱逐他。

(20)、《快乐王子》是由鲁伯特·艾弗雷特自编自导自演,在他身上他也曾经历过王尔德所遭受到的攻击。

2、王尔德与波西的故事

(1)、1878年,王尔德24岁,这是他在牛津大学的最后一年。他的学业成绩依旧名列前茅,他依旧是随手写首诗参加比赛就获奖,最后诗作由学校出资出版。

(2)、王尔德这样的慷慨投入和倾其所有换来的却是无休止的争吵,是粗鄙的咒骂,是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的离去,是穷困潦倒和身败名裂。1895年,波西的父亲道格拉斯侯爵因为儿子和他的交往而起诉王尔德,控告他“和其他男性有有伤风化的行为”。王尔德不听其他朋友逃离英格兰的劝告,在波西的挑唆下,反诉道格拉斯侯爵。然而在当时维多利亚后期的保守社会风气里,这样的诉讼困难到几乎不可能取得胜利,王尔德因为触犯刑律,被判入狱两年。王尔德入狱之后,囚衣蔽体,心生绝望,“我恨不得死了才好”。而王尔德入狱快一年了,在监狱外胡天胡地的波西却始终没有去看望过王尔德一次,甚至没有想起给他写去一封慰问的信件,王尔德回忆起他和波西过去的林林种种,那些美好的,不美好的,甜蜜的,痛楚的,作家拿起笔,他在给波西的这封长信里这样写道:

(3)、此时的王尔德,其实已经是一个中年大叔了。他爱波西爱得无可救药,但波西却只把他当备胎。

(4)、在文学史上,很多使用同性恋为话题的文学,我参考《卫报》所精选的8本最优秀的本题材文学给你推荐和介绍一下。

(5)、一个世纪以后,同性恋行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王尔德的才华也再次被人们发现。他火遍了全球,他在巴黎的墓碑,每天都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女粉丝去印下唇印,搞得王尔德后人只能立个警示牌,告知大家不要再献吻。

(6)、就这样,王尔德被逮捕。在法庭上,王尔德坚称自己无罪。

(7)、波西的父亲反告他曾“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而根据当时的法律,王尔德搞同性恋确实是犯罪,入狱风险很大。

(8)、在1893年3月底你离开我在托基的家时,我下过决心从此不再和你说话,无论如何不让你跟我在一起,因为你离开前那天晚上大吵大闹了一通,实在叫人受不了。于是你就从布里斯托尔又是写信又是拍电报,求我原谅,同你再见面。你的导师没走,他告诉我说他觉得有时你无法对自己的说话做事负责,在莫德林学院的人,如果不是全部也大部分持有这种看法。我答应了见你,当然也原谅了你。在去城里的路上,你求我带你去萨瓦伊酒店。那一趟对我的确是致命的。

(9)、王尔德因为写《道林格雷的画像》被质疑,他就站出来帮他打口水战;王尔德入狱后,他到处奔走处理王尔德的各种盗版和伪作;王尔德在巴黎活得如丧家之犬,他帮王尔德改信天主教,寻找灵魂皈依;王尔德死后,罗比还委托先锋雕塑家JacobEpstein帮王尔德设计了墓碑,同时在其中也给自己留了一个小隔间,希望死后骨灰能和王尔德葬在一起。

(10)、在那个视同性恋为罪大恶极的年代,本来事业如日中天的王尔德锒铛入狱。

(11)、王尔德说过:“当爱情走到尽头,软弱者哭个不停,有效率的马上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而聪明的早就预备了下一个。”

(12)、20岁那年,王尔德获得全额文学奖学金,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在出版首本《诗集》后,他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

(13)、毫无疑问,在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打击之后,作为曾经的“爱人”,他的不闻不问,的确让人齿冷。不过,在信的有些地方,我们仍旧可以读到王尔德平静下来之后,对于波西隐约的也似乎更真实更发自内心的看法,“我毫不怀疑你并非有意”,“你的确真心爱过我”。王尔德不忍抛弃他,不论波西做过什么在他眼中荒谬绝伦的事情。这也印证了恋人之间的真理,对于一个真正心爱的人,我们心中永远是无法生起真正的恨的,无论ta做过什么,有的只是一次次无穷尽的原谅和宽恕。这样的状态,似乎是王尔德和波西作为一对欢喜冤家间的宿命而存在的。而作为一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的王尔德,他的委屈他在狱中所受到的一切痛苦,恐怕在出狱的时候就不再长存于心了。作为证明的是,王尔德出狱后远走巴黎,在那里他曾和波西复合,他们一起游历了整个意大利,然后却在一年后再次分手。1900年,这位狂放不羁的爱尔兰作家孤寂的死在异国他乡,他死的时候,只有他的朋友罗比陪伴着他。

(14)、正如“快乐王子”里诉说的故事一样,贫穷的百姓获得了王子的救助,王子失去了金碧辉煌的外貌,他们便烧毁它。

(15)、这本书是大四时候一个埃及朋友送我的礼物,它让我第一次从微观经济学这个角度理解人性,里面的各种案例分析在让人大跌眼镜的同时又合情合理。它从一定程度上让我在思考问题时候变得更为理性。

(16)、信到结尾,王尔德还提了他们再次见面的条件、环境与地点。出狱后,他打算先和朋友去海边洗涤心灵一个月,再去一安静的外国小镇与波西见面,波西还得改个名字才好。以前波西跟他有艺术上的鸿沟(又直指波西没文化),现在他们之间的鸿沟更大,那鸿沟叫做悲伤。但是只要心怀谦卑,没什么不可能,只要心中有爱,没什么很困难。王尔德还很强迫症地继续写,给他的回信可长可短,怎样装信封,该写给哪个地址等等。

(17)、我们不知道两年的监狱生活对于王尔德来说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只是一百年后人们拿着他那本在监狱里的书信集《自深深处》,看到的那个王尔德,他传统的浪漫唯美的风格在这些书信的开头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了焦虑,怨念的老男人。这官司缠身的一年来,王尔德所受到的种种苦涩,屈辱和轻蔑,在这些信里都转化为毫不隐讳的字眼。

(18)、一开头我要告诉你我拼命地怪自己。坐在这黑牢里,囚衣蔽体,身败名裂,我怪我自己。暗夜里辗转反侧,苦痛中忽睡忽醒,白日里枯坐牢底,忧心惨切,我怪的是自己。 怪自己让一段毫无心智的友情,一段其根本目的不在创造和思考美好事物的友情,完完全全左右了自己的生活。

(19)、译者朱纯深,英国诺丁汉大学英语翻译博士,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三届得主,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翻译》和英国《口笔译训练》编委。学术著作有《翻译探微》等,译著有《短篇小说写作指南》等。

(20)、可悲的是,狱中劳作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出狱后不久,年仅46岁的王尔德就在巴黎孤独死去。

3、王尔德与波西知乎

(1)、第二本《叶草集》于1855年,美国史诗级的作品,描绘男人和男人的同性之爱。

(2)、1876年,王尔德到意大利和希腊旅游,进一步接触了古代非基督教的和耽乐主义的文化,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3)、但我的错不是没离开你,而是太经常离开你了。照我算来,每三个月我就想把同你的友谊断掉。 而每次要同你一刀两断时,你总是通过哀求、电报、书信、你的或我的朋友来说情等诸如此类的手段,要我让你回来。

(4)、燕子起初是因为快乐王子的外表而注意到他,但是当他把王子宝剑上的宝石、做成眼睛的宝石以及浑身金光闪闪的金鳞片都拿去送给穷人以后,王子变得越来越丑。王子越丑,燕子却也越来越爱他。

(5)、罗比据说是王尔德的第一个恋人,始终对他不离不弃。作为他的遗稿管理人,他又花了很多精力去追踪回购王尔德破产时卖掉的版权,并打击盗版和冒用王尔德名字的山寨黄书,最后将一切版权和版税给了王尔德的儿子。1950年,王尔德逝世五十周年的时候,人们将罗比的骨灰也放到了王尔德的墓中。

(6)、《快乐王子(The happy prince)》

(7)、在这场乱糟糟的情感关系中,我们再一次见到了情感中常见的铁律:不是什么事都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成功”的。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拿什么约束都没用。

(8)、你会把人磨垮的。 这是小的胜过大的,这是弱者的暴政压过了强者,在一出剧本的什么地方我说过这是“唯一历久不衰的暴政”。

(9)、你索取而无风度,接受而不道谢。你养成了一种心态,认为似乎有权让我供养,过着一种你从未习惯过的奢侈生活,而因为这一点,如此的奢侈又让你胃口更大。到后来要是在阿尔及尔的哪家赌场输了钱,第二天早上就干脆拍个电报到伦敦,要我把你输的钱如数存到你银行的户头上,事后便再也不见你提起。

(10)、我知道,对我所说的这一切,是有一句话可以回答的。 那就是你爱我:在那两年半里,命运将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生命丝丝缕缕编成了一个血红的图案,你的确真心爱过我。 没错,这我知道。

(11)、王尔德是一个“金句王”,在不同场合、不同作品里说过不少金句。

(12)、1897年获释后,王尔德前往巴黎。次年,他与波西复合,同游意大利,但最终分开。

(13)、王尔德,英国作家(现在的爱尔兰)作家,作品稀少的文豪。与萧伯纳齐名,却没有萧伯纳的诺贝尔文学奖;一旦有媒体提起王尔德,瞬间他又名声鹊起,满血复活。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却最为人称颂的是童话;他童话价值极富美学价值,又似乎被安徒生的盛名阻挡。他帅得不像话,骄傲得不像人。同时代的媒体吐槽他是网红,后世的网红尊他为真正的明星。他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一切都因为一个字“作”。他死的也早,46岁。

(14)、王尔德作为成功的剧作家和诗人,总是妙语连珠、语惊四座。他个性张狂,主张艺术唯美,超越讨论道德的范畴,生活在时代之前。如果是现在,法律进步了,他有多少个男朋友,也只是他的私生活而已,何至于搞出官司。

(15)、本栏目为环球华报整理播报,欢迎分享朋友圈和转载。转载请务必标明来源,不得重新编排或节选摘录,否则将视为侵权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

(16)、再然后两人暧昧地对视,紧接着镜头跳转进入格雷和王尔德赤身裸体相拥在床的画面。

(17)、前不久的王尔德还是个快乐王子,无忧无虑地接受着人们的奉承和赞赏。

(18)、最终王尔德被英国法院以“与其他男性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被判处两年徒刑,并在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强迫劳改。

(19)、因为打官司,王尔德晚年穷困潦倒,于1900年病逝巴黎。

(20)、在当时的英国,“有伤风化”是一项非常严重的罪名,王尔德当即被判有罪,并被送到瑞丁和本顿维尔监狱服刑两年。

4、王尔德与波西最后的结局

(1)、现在,这三人都已经过世了。罗比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安葬在王尔德的墓中。

(2)、他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于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短短46年的生命,给世人留下了惊艳,也留下了不解。人们仰慕他的才华,人们嘲笑他的私生活。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名震英国,风头一时无两,却因为一场官司,成为众矢之的,饱受侮辱和诋毁。从天堂到地狱,仅仅隔着一个道格拉斯的距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个被王尔德昵称为“波西”的人亲手毁灭了一个文学天才的前途。两人相识于1891年,那一年,王尔德37岁,已是鼎鼎大名的剧作家。道格拉斯21岁,就读于牛津大学。王尔德也是牛津毕业的,算起来,两人还是学长学弟。道格拉斯本人也是诗歌爱好者,对王尔德的才华仰慕已久,经朋友的介绍,得以与王尔德见面,并且请求王尔德帮助其处理在牛津遭遇到的不公正对待。第一次见面,王尔德便深深地迷上了眼前这个小男人。道格拉斯,一个如希腊雕像般的美男子,有着神灵的美貌,百合花般的,纯洁,俊朗。王尔德的生命从那一刻起,不再为自己而活,他的灵魂整个被波西拿去了。王尔德一生逐美而居,成自美,败自美。

(3)、你孜孜以求的是一种挥霍无度的生活,无休无止的要钱,说是你所有的寻欢作乐都得由我付账,不管我是否同你在一起。过些时候这就使我的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难。 你抓住我的生活不放,越抓越紧。总而言之,你的铺张挥霍对我来说是乏味透顶,因为钱说真的无非是花在口腹宴饮,以及诸如此类的行乐上。 不时的让餐桌花红酒绿一下,可说是件赏心乐事,但你的无度却败坏了所有的品味和雅趣。 

(4)、但爱怎么会有错呢?如果问王尔德后不后悔与波西在一起,他的答案会是否定的。

(5)、不是波西带给王尔德万丈深渊,是无知的残忍的他们。

(6)、可是,到了后期,两人的关系开始失衡了,因为王尔德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年轻俊美的同性恋者——波西。

(7)、当时波西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年轻诗人,同时还是一位侯爵的儿子。他轮廓俊美,谈吐不俗,天生带着一种漫不经心的优雅。

(8)、这在以往处于偏避地方的人们,想也不敢想的事已经变成了现实。应该感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享受。

(9)、王尔德服刑期间,他的妻子劳埃德改了姓,带着儿子移居意大利,而他的朋友们则像是躲瘟疫一般躲着他,只有剧作家萧伯纳等等仍挺身维护他。

(10)、包围着你的,即使不全是同我在一起时的那种无用的奢侈,怎么说样样也是令眼耳口腹欢愉的东西。生活对你是很可爱的。然而,如果你聪明,并希望找到更可爱得多而且是另一种方式的生活的话,你会让读这封可怕的信——我知道是很可怕的——成为你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突变和转折点,就像我写这封信那样。想当时,酒和欢娱很容易就上了你那苍白的脸。假如读着这信上所写的,会不时地使羞愧像炉火中爆出的火花那样让你脸上发烧,那对你就更好了。恶大莫过于浮浅。无论什么,领悟了就是。

(11)、他是1871年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1874年开始在牛津大学麦格达伦学院学习,受到新黑格尔派哲学等的影响,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

(12)、1882年,王尔德时来运转,突然声名大噪。他写的多部剧作在舞台上轮番上演,随后去美国作了一个精彩的巡回讲座。

(13)、你并未意识到,一个灵魂是无法同时容纳这两种感情的。在那所精雕细刻出来的华屋中它们无法共处一室。爱是用想象力滋养的,这使我们比自己知道的更聪慧,比自我感觉的更良好,比本来的为人更高尚;这使我们能将生活看作一个整体;只要这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现实也以理想的关系看待理解他人。

(14)、在那个年代,一个人若是被定性为“同性恋”,会让他的家人也跟着蒙羞,无法在当地立足。

(15)、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16)、在王尔德给波西的情书中,最常见的词汇就是“希腊雕塑般”和“优雅聪慧”。他迷恋波西的美丽与灵动,而波西说“王尔德让我更加意识到肉体的欢愉并不是罪恶”。

(17)、假如我们在一起的生活真的如世人所想象的那样,纯粹是享乐、挥霍和欢笑,那我就会一丁点也记不起来。正因为那生活时时刻刻都包孕着悲剧、痛苦、恶毒,一幕幕单调地重复着乏味可怕的吵闹和卑劣的暴力,所以那些事一件件一点点都历历如在眼前,切切似在耳边,说实在的别的什么就很少能看得到听得见了。

(18)、晚年的波西对王尔德充满愧疚之情,因为将自己所受的猜疑与诟病归咎为王尔德对自己的爱,对死者是极大的不公;曾经口无遮拦的抱怨,终究源于孩子般的冲动。

(19)、现在的人们,无论是编剧还是演员,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人们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情让人既难以理解,又不得不承认现实社会经济利益所驱动的结果。还有快餐文化作品,为了取悦年轻的一代人,稍有名气的作者可以动用枪手执笔,快产多销。这种昙花一现的东西与王尔德所喜欢的戏剧背道而驰,不看不生气,索性关之乎之大吉。

(20)、文学艺术成果,既有反映历史的故事,也有演唱现代社会生活。既有歌颂正义,也有抨击邪恶。既有反映帝王将相,也有吟诵底层百姓的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

5、王尔德波西电影

(1)、“上帝几乎将所有的东西都赐给了我。我有天才、名声、社会地位、才气、并富于挑战知识。我让艺术成为一种哲学,让哲学成为一种艺术。我改变了人们的心灵与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无不让人费思猜疑。”王尔德如是说。

(2)、王尔德7岁以前,母亲经常给他穿上女童的衣服,并且把他当成女孩子来养。这是否会影响王尔德的性别认知我们不知道,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幼年的王尔德在家里并不十分受疼爱。

(3)、波西年轻、骄纵,而王尔德追求精致与奢华。二人日夜享乐,过着一种极尽奢靡的生活。据道格拉斯回忆,1892至1895年间,他与王尔德光用餐就用掉了5000英镑,平均每星期40英镑(当时的1英镑略等于今天的70英镑)。这个水平与当时伦敦的上流社会相比,也算极奢侈的了。  

(4)、搜索 剧角映画 或magilm_forever

(5)、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双料排名第一的畅销书,曾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雄踞超过两年之久。我是2009年第一次读这本书,从那时候就有惊为天人之感,也在我心中埋下了生活方式设计的萌芽,促使我在2015年正式踏上了内容创业的道路,创建了数字游民部落。基本上每年都会重读这本书,而且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此外,这本书也是亚马逊Kindle平台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书。

(6)、入狱后,王尔德做起了苦力活,同时不忘阅读和写作,还写下了诗作《瑞丁监狱之歌》和书信集《深渊书简》,一会儿咒骂波西是渣男,一会儿说自己还很爱他。

(7)、最终王尔德被判处2年监禁。这让他名声扫地,许多朋友和文人都与他划清界限。即便如此,他在狱中仍是写下了给波西的情书《自深深处》,称波西就是自己活下去的力量。

(8)、王尔德在《自深深处》中对艺术家所适合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准确的反思:足够的独处时间,不被俗务所扰,几个精神上相互理解的好友。他几次三番提到,由于阿尔弗莱德的介入,他作为艺术家的生活几乎被毁掉了。旅馆里那些灵感来访的午后,阿尔弗莱德从中饭赖到晚饭,喋喋不休谈论无聊话题,与王尔德一同出入豪华餐厅,在佳肴美酒和王尔德名望的光环中得意忘形。然而即便王尔德因阿尔弗莱德而入狱,即便《自深深处》中充斥着痛定思痛的言辞,王尔德出狱后仍然与阿尔弗莱德重叙旧情,这与其说是爱情的坚韧,毋宁说是艺术家在旧日习惯面前的败退。

(9)、书评网站Goodreads的年终榜单Goodreads Choice Awards

(10)、无论王尔德曾经在狱中如何咒骂波西侵蚀了自己的人生,也依然无法抗拒他转过身来,绽放出孩子一般清澈的笑容。

(11)、我觉得,凭波西的人品,他收到此信,洋洋洒洒这么多页将他批得体无完肤,看了几句大概就会恼羞成怒地将它丢在一边。王尔德却还充满幻想,指望着波西认真读信,与他一同走过这段心路历程,醍醐灌顶,意识到自己的少不更事,重新做人,这样他们还有复合的机会,甚至“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可怜的王尔德,两年了,在你最痛苦最需要他的时候,人家都懒得理你,甚至要把你给他的信卖给报社,你怎么还不醒悟?

(12)、王尔德上学后因为不擅交际且有点小洁癖(其实我估计他只是爱干净,是大家见不得男人这么爱干净,所以说他有洁癖),比较不受同学待见,加之他学习成绩很优秀,容易招妒,基本没什么朋友。

(13)、没有什么比遇见真正的美更能令一个唯美主义者痴狂,王尔德很快和波西两情相悦,并逐渐密不可分。

(14)、有意思的是,王尔德死后一年多,他最爱的情人波西和一个女诗人结婚了,而那个女诗人也是个同性恋者,两人应该是形婚。

(15)、一个人不哭的那一天也就是他的心变硬的那一天,而不是他的心充满欢乐的那一天。

(16)、在牛津大学求学期间,以长诗《拉凡纳》获文学奖金。

(17)、我小时候看过的,也是被删减过的版本。王尔德若是知道自己的童话故事被“阉割”成这样,估计也会有些失望。他自己也曾说过:“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

(18)、1895年2月28日,王尔德收到侯爵写满咒骂的卡片。愤怒的波西要求王尔德立刻起诉自己的父亲,并申请以诽谤罪将其逮捕。

(19)、那时的王尔德特别爱美、特别讲究,因服装惹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在伦敦社交界小有名气。他开始写剧、写诗,却没什么大的反响。1881年以前,他出版的作品几乎都是自费发行的。

(20)、这个一生只爱男性的文学家,这辈子对不起的人其实还是那个事先不知道他的性倾向所以嫁给了他的妻子啊。可是,这样的妻子形象,在他的笔下也不过就是“芦苇”而已。

(1)、“我本该把你从我的生活中甩掉,就像从衣服上抖掉一根扎人的刺。”

(2)、当侯爵察觉到王尔德和波西之间有悖常理的感情,他很快给波西写信,威胁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并切断一切经济来源。而对此波西的回应是:“你真是个可笑的小男人。”

(3)、忍无可忍的王尔德在波西的怂恿下,告上了昆斯伯里侯爵。却没料到,昆斯伯里侯爵反过来控告王尔德有伤风化。

(4)、在王尔德服刑期间,妻子康斯坦斯带着两个孩子改姓为荷兰德(Holland),并移居意大利。

(5)、波西为了生活费听从母亲的话,离开了王尔德。

(6)、任何时候,王尔德只要一转身,罗比都在原地等着他、守护着他,可他却用尽心力去追求另外一个心里根本没有自己、只把自己当备胎的情人——波西。

(7)、王尔德在《快乐王子》里写了小燕子和快乐王子那样动人心魄的同性之爱,可他在选择爱人的时候,却还是只懂得看颜值。

(8)、而风信子的花语是竞赛、赌注、悲伤的爱情和永恒的感怀。

(9)、当昆斯伯理侯爵发现王尔德与自己的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昵称“波西”)有着长达四年的“不正当交往”,他开始骚扰和侮辱王尔德,骂王尔德“鸡奸者”。

(10)、在狱中,王尔德为波西写下长信《自深深处》,表达了自己对他爱恨交织的感情。

(11)、在大学里,王尔德也是逃过课的。他跟朋友一起跑去希腊旅游,流连忘返,耽误了回校上课的事件,因此被罚款。不过,这些罚款,他第二年随便努力了一下,就靠拿奖学金给挣回来了。

(12)、有人喻为王尔德为“快乐王子”,波西则是夺去“快乐王子”金箔的“罪魁祸首”。

(13)、毫无疑问这封信中所写的关于你还有我的生活,关于过去和将来,关于美好变成苦痛以及苦痛或可成为欢乐,个中很有一些东西会深深伤到你的虚荣心的。果真如此的话,那就一遍又一遍地把信重读吧,直到它将你的虚荣心除灭。假如发现信中有什么你觉得是把你冤枉了,记住应该感谢世上竟还有什么错失,可以使人因此受到指责而蒙受冤屈。 假如信中有哪怕是一段话使泪花蒙上你的眼睛,那就哭吧,像我们在狱中这样地哭吧。在这儿,白天同黑夜一样,是留给眼泪的。 只有这个能救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