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朱子家训全文原文(91条)

朱子家训全文原文(91条)

时间:2023-11-21 16:05:10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朱熹的朱子家训

1、朱子家训完整版

(1)、《朱子家训》既是“家训”,又不限于只是一个“家”之“训”,更主要还体现在即使在当今之世,《家训》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仍然没有过时,仍然具备指导社会人生的普世价值和恒久价值。

(2)、四是读书治家,重视家庭教育,知行合一。朱熹是古代有名的大教育家,一生重视读书明理,《朱子家训》里专门用一节来讲读书。首先讲读书的重要性。“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在朱熹看来,只有饱读诗书,深明礼义,才能提高个体的修养;对家族而言,只有注重读书传家,讲究斯文,才有可能传之后世而不失家风。其次是读书的要领。作为一个教育家,朱熹很注重总结读书的经验,梳理家族的规范。他曾先后研究和编纂了《古今家祭礼》《祭礼》《家礼》等传统礼仪规范,劝勉大家将读书作为起家之本。同时,他还总结了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再次是知行合一。朱熹在教育方面非常注重实践,《朱子家训》既强调读典籍,遍览诗书,也强调要用情用心,多教育多体恤。

(3)、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4)、(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5)、《朱子家训》既是“家训”,又不限于只是一“家”之“训”,它既是建立和睦家庭的准则,同时也是倡导人际和谐的行动指南,因而具有指导人生的普遍意义。

(6)、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7)、真正的善良,不分何地何人何时何事,都不会缺失,而不是欺骗你,取悦你。有心为善,就是“伪善”,就是虚伪,自欺而欺人,“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伪善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只有真心善良,真正为善,才有真正的福报。

(8)、《紫阳月刊》创办于1925年,是一份拥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面向广大海内外读者的侨刊,是台山朱族的家书和文化名片。为了增强杂志的品味,适应时代的变化,吸引更广泛的读者,经台山市紫阳文化促进会理事会同意,《紫阳月刊》定于2021年3月(上半年号)开始作出全新改版。

(9)、每期回顾关于台山的历史、华侨的出国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10)、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1)、通览全篇,朱熹不只是站在一家一族的立场来教育后辈,而是借“家训”的结构,道出了治家治国的道理。《朱子家训》里清晰地勾画了“遵礼”的必要性,讲到:“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遵从天理,遵守礼仪的人,天也会眷顾。另一方面,《朱子家训》里也强调,这些道理是做人成事的基本规则,并不高远,而是“日用常行之道”,就像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要谨言慎行,在世一日,就应该遵守一天,不可有偏离和妄想。

(12)、明末清初朱柏庐隐居乡间教书,潜心治学,崇奉程、朱理学,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朱柏庐作《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教育为主的一篇启蒙教材。此《治家格言》的特色在于,格言对句,本之于程朱理学精微,从家庭教育的身边方方面面说起,极具亲和力。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它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因此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在我们“儒风独茂”的古徽州僻野山乡,朱柏庐《治家格言》也几乎随处可见。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我刚上小学时,就在村中“炳和先”家正屋中堂上第一次读到了“黎明即起,洒扫庭除”,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警句,得我父亲讲解后,我印象深刻,久久记在心头。

(13)、狎昵(xiánì亲近)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与那些恶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会被他们拖累;与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们。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

(14)、第守慎正名。中国传统认为“名”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性问题,孔子曰“必也正名乎”,正名是消除学术争议和疑惑的关键。《朱子家训》和《治家格言》的广泛流传说明二者在传统家训史中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影响和价值。故而辨正名称,将《朱子家训》作为朱熹撰著专名,还复朱用纯撰著《治家格言》之名,以阻断误解和误用带来的困扰。

(15)、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16)、这些都是做人应该懂得的道理,每个人尽本分去做才符合“礼”的标准。这样做也就完成天地万物赋予我们的使命,顺乎“天命”的道理法则。

(17)、我们发现了这部家训伟大的现世价值。我们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决不能朱门一家独享,它应该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共享。所以我们把它公诸于世,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方法予以介绍、讲解、弘扬。稍微了解一点中华传统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还有一篇很著名的《朱子家训》。

(1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出自朱熹《朱子家训》。

(19)、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20)、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2、朱子家训全文原文

(1)、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录自《紫阳朱氏宗谱》)

(2)、朱熹在交友上,无论是志同道合的同仁,还是水火不相容的论敌,“举凡士子儒生、骚人墨客、羽士释子、田夫野老”,只要是有德者,都能视为知己。他的学生回忆说,朱熹“待野叟樵夫,如接宾客,略无分毫哇町。”

(3)、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4)、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赏析:遇到别人有喜庆的事,不要产生嫉妒心;看到别人有灾难,不要幸灾乐祸。

(5)、每期开篇,我们推出一篇由当地名家、学者或主编撰写的文章,或散文、或杂文,就社会时下的热点问题,或紫阳文化促进会近期开展的活动作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读者感受到刊物的主体思想和人性关怀。

(6)、朱杰人指出: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朱熹的《朱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虽然是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贤所撰写出来的不同传世巨作,而朱熹的《朱子家训》集中讨论的是家庭伦理,短短三百多字,给出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这是一条非常清晰而可以执行的红线,越过了这条线,你就不配被称作“人”了。不仅如此,《朱子家训》还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文明的人。它教导我们的宽容、包容、内敛、内秀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德,彰显了中华文化无比宽广的胸襟和卓尔特立的价值观。《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朱熹的《朱子家训》其实就是具有普适价值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观。是中国人的人生法典。朱熹的《朱子家训》中,“勿非理而害物命”之教,已包涵可贵的可持续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其“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格言警句,特别具有当代警示意义。相较而言,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主要讲的是家庭人的行为规范,和《朱子家训》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打一个比方,《朱子家训》是宪法的话,《治家格言》则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条法。他们的高度和内涵是完全在两个无法比拟的层次上。明末朱柏庐等两位朱氏后裔援引朱子思想,决心重振心学泛滥后摇摇欲坠的家庭伦理。相较朱熹的《家训》而言,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更加注重实际。但它比较少关注道德上的自我修养而比较关注经济问题,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

(7)、 古代中国是家国一体,家和万事兴既是家庭的基本美德,也是国泰民安的实践要求。家训,历来都是“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但《朱子家训》不同于一般家训的特点有三:一是格局高,讲家庭不忘国家,寓小于大。二是眼界宽,表面讲人情世俗,背后有天地人,也有君亲师。三是思想深,家训里的字是常用字,话是平实的乡里乡言,但思想的程式、篇章的逻辑是理学。《朱子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8)、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9)、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情感的苗圃和爱心的归宿。不论你的社会地位高低,不论你的事业是否成功,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营造一个温馨的爱巢,无论是古今中外,都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基本目标。

(10)、改版目的是要将《紫阳月刊》办成紫阳文化传播的窗口,朱子文化交流研究的平台,联系海内外朱族宗亲的桥梁。办成有保存价值的文献,办成富有时尚,可读性强的刊物,成为一本历久常新的文献,吸引老中青读者的杂志,更好地成为体现我们台山朱族软实力的文化名片。

(11)、其朱氏之姓说。《治家格言》虽不以“家训”为名,但实际上是一部格言体家训。朱用纯因自谦而命名“格言”,似有引圣贤之言以自勉的意味。朱用纯的宗叔朱大满为《治家格言》题对联:“鹿洞谈经传千秋师表,柏庐继志垂一脉家规。”并制成匾额挂在墙上。这是出于对朱氏精英的褒扬,将朱用纯与曾在白鹿洞书院传道授业的圣贤朱熹并提。“朱子”的圣贤之名可增益《治家格言》的魅力,在传抄的过程中有人将错就错,称其为《朱子家训》。清代严可均为朱用纯作传时指出:“其最传者《治家格言》,江淮以南皆悬之壁,称‘朱子家训’,盖尊之若考亭焉。”(考亭亦朱熹别号)可见,有人出于赞扬,欲奉朱用纯为“今日之紫阳”,进而称其撰著为“朱子家训”。

(12)、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13)、孔子书院“千县万校”工程,全国战略合作分院如下:

(14)、 三要有良好家风,勤读好书、言传身教。朱熹的后人,有大成就者众多,与朱氏家族注重家风、提倡耕读的优良传统密不可分。家风家规、家庭教育对个人和家庭影响较大,建设好的家风极为重要,也很有必要。一是强调读书明理。d政干部首先要带头读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定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又要推荐家人多阅读、勤思考。其次要广闻博览,读古今中外的优秀图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做到言传身教。要像朱熹一样,以一言一行激励家人,严格约束自己和家人的言行,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构建和谐的家庭,营造良好的家风。

(15)、(评说):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16)、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17)、 凡事当留余步,得意不宜再往。赏析:不可无限追求,拼命索取,凡事都要留有余地。

(18)、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赏析:我们需要守本分去安身立命,顺应时势,顺应天命。如果为人能够做到谢谢,那就和圣贤很接近了。

(19)、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20)、(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3、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1)、朱熹在《家训》中特别强调,“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不要随便揭人之短,也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若与人发生冲突,“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重报之”。因为黑暗消除不了黑暗,而光明可以,仇恨消除不了仇恨,可仁爱可以。所以,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等等,这些理解、宽容、以德报怨的胸怀,以理服人的态度,都是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社会的有效方法。

(2)、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3)、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4)、夫妻关系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的一种关系,两人之间没有血缘,维系二人关系唯有依靠情感和爱恋,所以,夫妻关系和睦与否就非常重要。朱熹提倡“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夫和妇柔,两人就会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日常生活中假如出现矛盾,也会很容易化解。兄弟姐妹是手足同胞,是重要的亲缘关系。朱熹建议兄弟姐妹之间要“友”和“恭”。“友”是友爱,互相帮助;“恭”是谦恭,尊敬而有礼貌。友爱和谦恭、是促进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和睦的基本准则。《朱子家训》对父子、兄弟、夫妻之间伦理关系做了重要论述,指出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和基本准则,对建立和维系和睦的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赏析:粥饭这样的食物,吃的时候一定要想着他们得来的不容易;半根丝或半条线,看到这样的东西,也经经常想着得到他们是需要艰难的过程。

(6)、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7)、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自己生活养身时定要勤俭节约,而请朋友的筵席上不要吝啬。

(9)、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0)、不要接受不义的财物,遇到合理的事物要拥护。不可不勤读诗书,不可不懂得礼义。子孙一定要教育,童仆一定要怜恤。一定要尊敬有德行有学识的人,一定要扶助有困难的人。

(11)、(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12)、朱熹对妻子的情感可谓感人至深。就在他临终前还抱着病体,咬紧牙关,握笔为亡妻刘清四写下一篇表达他至死不忘夫妻情的《墓祭文》:“岁序流易,雨露既濡,念尔音容,永隔泉壤。一觞之,病不能亲,谅尔有知,尚识予意”。可见真情挚爱溢于文中。

(13)、朱子家训的当代启示:弘扬优秀家风,汲取治理经验

(14)、(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15)、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16)、《朱子家训》和《治家格言》是中国传统齐家思想的活态传承,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和家庭治理等方面的思想智慧。辨正名称不仅是为了识别两部家训本身,更是实现其文化价值发掘的必要前提。

(17)、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18)、朱熹为官内每到一处,极度重视荒政,他重农桑,兴水利,正经界,轻赋敛,惩贪官,治豪强,真个是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他于1171年创建的社仓,奏请朝廷颁行诸路州军,救助了无数灾民,被誉为“先儒经济盛迹”。如今,朱子社仓仍然完好安在,向人们昭示着纯朴善良的朱熹救荒恤民的故事。

(1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20)、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4、朱子家训全文内容

(1)、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2)、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赏析:老祖宗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但是祭祀却不可以不前程;子孙虽然很笨拙,但是四书五经不可以不去学习。

(3)、《朱子家训》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都去诵读,从“修身”到“齐家”,教导我们怎样为人处世,如何修养自己,到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在今天都可以作为我们奉行的人生“圭臬”。

(4)、朱柏庐所作《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朱熹所作《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而“紫阳”是朱熹的别号。

(5)、主要搜集台山地名的传奇和故事等。地名不仅是记录在行政区域档案中的文字,更是以其背后的意义,既是当地文化底蕴和精神厚度的见证,更是历久弥新的共同记忆。

(6)、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7)、    当国君所珍贵的是“仁”,爱护人民。当人臣所珍贵的是“忠”,忠君爱国。当父亲所珍贵的是“慈”,疼爱子女。当儿子所珍贵的是“孝”,孝顺父母。当兄长所珍贵的是“友”,爱护弟弟。当弟弟所珍贵的是“恭”,尊敬兄长。当丈夫所珍贵的是“和”,对妻子和睦。当妻子所珍贵的是“柔”,对丈夫温顺。侍奉师长要有礼貌,交朋友应当重视信用。

(8)、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9)、其次,从学术思想看,《家训》从属于朱子思想体系。童蒙教育是朱子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从束景南先生所说的“人本主义的四书学体系”来考量,可见朱熹将教“理”与教“事”相统认为“小学是事”,即教导依照规矩行事,而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故而,朱熹不仅对讲明德之道的《四书章句集注》着力甚深,还创作了以洒扫、应对、进退等日用涵养之道为主要内容的《小学》。据此,朱熹亦认为家庭教育中“理”与“事”皆不可偏废,《家训》侧重阐发义理,另有撰著《朱子家礼》《童蒙须知》等篇目则言明具体的行为规范,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日用与义理相互补充的童蒙教育思想体系。

(10)、(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11)、我们的目标:让每一个家庭拥有一套国学经典!

(12)、对有仇隙的人,用讲事实摆道理的办法来解除仇隙。对埋怨自己的人,用坦诚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不论是得意或顺意或困难逆境,都要平静安详,不动感情。别人有小过失,要谅解容忍!别人有大错误,要按道理劝导帮助他。

(13)、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4)、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15)、对人有恨意,化解之道就在于检查自己是否站在合于道义的一方;

(16)、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17)、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18)、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别号紫阳,又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是南宋时期集理学之大成者,一位影响深远的哲学家、教育家,著作众多。《朱子家训》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是朱熹一生立身处世、修身齐家的经验总结。

(19)、要用严谨的心态对待学习和工作,要用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事事“将就”不能处处“讲究”。能自己吃苦做到力求完美,就不要为了贪图舒服,而糊弄工作。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做好,不能完成也如实告知。做事情提前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0)、学国史,守国法,读家训,守家规,读好书,交好友,做好人,首先家训记在心:

5、朱子家训最经典十句

(1)、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

(3)、一个人能做到以上各点,则老天必定会来相助的。

(4)、长期以来,西方文化不停地宣扬和推广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那就是“民主”“自由”“人权”。诚然,这也是一种“普世价值”。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有没有可以贡献给人类的“普世价值”呢?我以为,《朱子家训》就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人伦观、修养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之为人的基本价值观。《朱子家训》被公诸于世后,迅速的被社会大众所认同和接受,并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称作华人的人生法典,足以证明它的价值是具有普世意义的。

(5)、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违背),立见消亡。如果为人刻薄主持这个家的话,天理是不会让你九享福气的;如果违背伦常,乖戾叛逆的话,马上就会消亡。

(6)、(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7)、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8)、随便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当心平气和地接受。

(9)、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赏析:天刚亮就起来,将庭院打扫干净。深层意思是:人应该培养勤劳的美德,从小事做起。

(10)、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

(11)、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