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赞美西湖的诗句古诗大全
1、赞美西湖的诗句古诗大全唐诗
(1)、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
(2)、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3)、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唐·刘禹锡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5)、“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6)、数学资料包括:预习+课课练、专项、易错、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试卷、口算、应用题强化等等。
(7)、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像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像撒落无数的星星。
(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9)、写山中傍晚美好景色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11)、凤沼才难尽,馀思凿西湖。严公贶《题汉州西湖》
(12)、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白居易《西湖留别》
(13)、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14)、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寂之情。
(15)、然而,言虽止,意未尽。“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江清月近人”,这画面展示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背后却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孟浩然的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16)、——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张岱《湖心亭看雪》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17)、宋 苏轼《夜泛西湖》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18)、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19)、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20)、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2、赞美西湖的诗有哪些?
(1)、10“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3)、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4)、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5)、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6)、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本句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7)、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草斜阳正美。水波幽远,烟雾飘渺,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8)、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d。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9)、《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0)、十载荣华:欧阳修于至和元年(1054)五月至京师,到治平四年(1067)闰三月离开京城,历时十年有余。
(11)、《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2)、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13)、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烟的云霏。算起来诗人中相处得宜。如我与您这样的友情,确实稀微,弥足珍贵。约定日后,像东晋宰相谢安那样,沿着直通大海的长江航道,向东引退、回归。别让这一高雅志向与未来事实彼此违背。不应在西州路上回首恸哭,为了我而沾湿衣襟,洒落泪水。
(1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全诗以赋的方法写作,且浑然天成,而又恰到好处不露痕迹。以至于外行人以为杜甫这首诗是在描写自然风景。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且那些明比、暗喻让人浮想联翩。是运用“赋、比、兴”的经典之作。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诗的语言。读这样的作品几乎是与读福尔摩斯探案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诗词之妙莫过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们述说:诗是不可翻译的。
(16)、下面附上18首古诗鉴赏大全以及浙江省各地区期末理解性默写题汇编。相信掌握了这些,八上的古诗考试一定没问题啦~
(1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19)、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20)、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3、最经典的十首西湖古诗
(1)、却忆去年西湖上,锦屏下瞰千青嶂。——杨万里《瓶中梅花长句》
(2)、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3)、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4)、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5)、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6)、“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7)、岳鄂王墓(元)赵子昂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8)、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10)、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1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夜泛西湖五绝》其一宋·苏轼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14)、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1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16)、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7)、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18)、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9)、诗中指生不逢时的句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0)、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____苏轼《卜算子·感旧》
4、赞美西湖的一句诗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2)、“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3)、写大风来袭时,茅草高低飘落的情景的句子是: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6)、岳鄂王墓(元)赵子昂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7)、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9)、这二句写战争形势的紧迫,描绘敌军之多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催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的画面。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危急,表达了作者誓死报国的雄伟壮志。因此,它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0)、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表达诗人对古老的乡土风俗的赞美,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1)、赏析: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12)、八上古诗理解性默写题汇编——浙江省各地区期末真题
(1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14)、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1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用“麻丝”来比喻“离愁”,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情景交融,写了诗人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16)、毛泽东词《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7)、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方》小学关于西湖的诗歌西湖留别(唐)白居易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18)、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9)、南屏晚钟(明)万达甫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20)、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赞美西湖的古诗词
(1)、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高塔耸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5)、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7)、讽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颓废享乐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9)、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10)、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11)、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孟頫《岳鄂王墓》
(1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1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15)、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16)、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17)、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赞美西湖的诗句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赵汝茪《汉宫春着破荷衣》
(18)、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19)、“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本是仙子降凡,只是由于不堪人世污浊,才重返纯洁的天庭仙界。
(20)、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
(1)、“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黄鹂相对白鹭是小鸟,小鸟应节趋时。则大鸟又将如何?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4)、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6)、《以龙井叶馈云生有诗报谢次来韵》 清朝·樊增祥
(7)、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9)、《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写诗人长年被贬,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0)、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1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12)、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13)、早晚复相逢?《谒岳王墓》清朝袁枚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有哪些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锁”字极写了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5)、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7)、国庆黄金周期间,杭州全市各公园、景区(景点)和特色街区共接待中外游客1518万人次。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欢迎大家来日再重游!
(18)、整首诗描绘的是以作者家为事件发生的中心地,时间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树上成双结对的黄鹂鸟在卿卿我我地鸣叫,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有船来接作者与一群高洁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脉络表达的非常清晰明确。
(19)、“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20)、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2)、珍重游人入画图,楼台绣错与茵铺。宋家万里中原土,博得钱塘十顷湖。
(3)、主旨:写自己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然和淳朴农村生活的热爱。
(4)、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反应了作者立志报国的决心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7)、仙人自爱楼居好,六面山屏晓镜妆。《西湖杂诗》之六清·沈曾植
(8)、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9)、日常学习中需要的各类小报,演讲,绘画等等所有资料都可以找老师哟!
(10)、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11)、“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日暮”指夕阳西下,喻人至暮年。这两句把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表述了出来。
(12)、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13)、排闼(tà):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14)、G20峰会以后,来杭州的境外游客更多了。韩国游客的人数位列榜首。欢迎来杭州思密达。
(15)、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____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16)、忆西湖(明)张煌言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17)、《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9)、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20)、曲院风荷(明)王瀛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1)、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