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得鱼忘筌(89条)

得鱼忘筌(89条)

时间:2023-11-21 16:00:07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得鱼忘筌

1、得鱼忘筌的典故

(1)、(近义词)兔死狗烹、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2)、(弃筌)唐·骆宾王:“得性虚游刃,忘言已弃筌。”

(3)、陆栖,多见于荒漠、荒漠化草原、热带疏林、干草原和森林或树林。

(4)、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毛色:大多是白色、黑色、灰色、灰白色、灰褐色、黄灰色、浅土黄、还有夹花的。兔的牙齿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子的尾巴短而毛茸茸,会团起来,像一个球,非常可爱。运动方式:跳跃,兔子的前肢比后肢要短,有利跳跃。

(5)、(得兔)宋·苏轼:“高才得兔人人羡,争欲寻踪觅旧蹄。”

(6)、得鱼忘筌指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7)、(示例)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

(8)、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原意为得到了想要的对象,手段便不重要了。后被引申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9)、他功成名就后,竟得鱼忘筌,不承认曾经带他入行的师父。

(10)、这个人早已得鱼忘筌,别妄想他会念旧日恩德给你任何帮助。

(11)、《庄子·外物》:“挂在河里的筌本是用来捕鱼的工具,可等捕到鱼后,就已经成了没用的东西;设在山里的圈套本是用来捉兔子的工具,可等到捉住兔子以后,也成了没用的东西。语言和文字是用来表达意思即说明心中想法的手段工具,但如今的学者,却太看重语言和文字,而把‘意’给搞没了。”

(12)、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13)、荭草、红草、大红蓼、东方蓼、大毛蓼、游龙、狗尾巴花

(14)、这个成语是庄子谈到“义”时,列举了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他说:尧要把帝位让给圣贤许由,许由不接受,逃跑了;帝汤筹备把君位让给务光,务光不接收,而且无比赌气。纪他听说了这件事,惧怕商汤找到本人头上,于是带领弟子们躲避到窾(kuǎn)水河边。诸侯们担忧他投水而逝世,纷纭到窾水河边吊慰。三年当前,申徒狄据说这些贤士的业绩,十分敬仰崇敬,竟投河而死。

(15)、 (出自):《剪灯新话·三山福地传》:“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16)、(出自)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

(17)、    卸磨杀驴  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  兔死狗烹

(18)、他功成名就后,竟得鱼忘筌,不承认曾经带他入行的师父。

(19)、成语历史故事,就是希望能构建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世界,欢迎你的加入,在这里,你将听到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经典的历史趣事,还可以说出你自己的趣事,由我们记载下来,说不定就成了明天的历史哦。

(20)、    人活一世,应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情,而不可忘恩负义,得鱼忘筌。

2、得鱼忘筌

(1)、当刚刚入学的孩子,向你炫耀他新学到的成语时,你是否很想向他解释成语背后的故事,从而让他体会学习的快乐?

(2)、得鱼忘筌,原意指得到了想要的对象,手段便不重要了。后被引申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3)、(忘筌蹄)唐·孟郊:“徒言奏狂狷,讵敢忘筌蹄。”元·耶律楚材:“昔年学道颇得趣,鱼兔入手忘筌蹄。”

(4)、    解释:纪他知道了这件事,率领弟子隐居在窾水一带,诸侯纷纷前往慰问,过了三年,申徒狄仰慕其名而投河自溺。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我怎么才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

(5)、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6)、(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7)、例句:封建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于帮助自己篡权夺位的人,往往采取卸磨杀驴的手段来处置。

(8)、兔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的属的总称。俗称兔子。生物学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

(9)、   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10)、(解释)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11)、(英文翻译)toforgetthemeansbywhichtheendisattained

(12)、他功成名就后,竟得鱼忘筌,不承认曾经带他入行的师父。

(13)、你出的两本书,都是我们帮忙校对完稿的,现在竟然得鱼忘筌,不理会我们这些人了。

(14)、出自战国·庄周《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后世据此总结出成语“得鱼忘筌”。

(15)、他早已得鱼忘筌,别妄想会念旧日恩德,给你任何帮助。

(16)、今义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17)、(过河拆桥的做人处事,将会影响到你的事业前途。)

(18)、  史传后汉诸葛亮与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等友善。他们都属于以庞德公为首的当时一批知识分子,虽隐居不仕,却关心着天下大势,有一定的政治抱负,只是待有一适当的时机,出而向世就是了。

(19)、筌(quán):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也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背弃根本。

(20)、《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故此语也有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的意思。

3、得鱼忘筌的筌什么意思

(1)、解释:比喻人在达到目的成功后就忘掉赖以成功的手段或凭藉物。

(2)、(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3)、今义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4)、(得兔忘蹄)清·王夫之:“未敢泣麟伤绝笔,何人得兔不忘蹄。”

(5)、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6)、(译解):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7)、(释义):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8)、原义是说筌、蹄、言皆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

(9)、卸磨杀驴,汉语成语,拼音为xièmòshālǘ,意思是磨完东西后,把拉磨的驴卸下来杀掉。比喻把曾经为自己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出自《狼烟》。

(10)、这里说的筌、蹄、言都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11)、(成语出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12)、用捕鱼的渔具(筌)捕到了鱼,高兴地忘乎所以,拿着鱼而把捕鱼的(筌)丢下了。

(13)、(2)言的重要在于表达意,而意又与道相关。道是不可言传的,因此,言只能得之于表。

(14)、《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5)、大坰之惭、顾后瞻前、著书立言、成一家言、以终天年、正本澄源、天方夜谭、音信杳然、龟鹤之年、膀大腰圆、......

(16)、筌,捕鱼的竹器。蹄,捕兔的网。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了鱼便忘了筌;蹄是用来捕兔的,捉到了兔便忘了蹄;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领会了意义便忘了语言。后以此典指达到目的就忘了原来的凭借;亦指忘情、忘我等。

(17)、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喝文学家。庄子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18)、(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19)、   庄子的意思是想说,筌只是捕鱼的一种工具,人的最终目标还是鱼,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故此语也有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的意思。今义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20)、(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这也是他饮水思源的意思。

4、得鱼忘筌的寓言故事

(1)、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2)、    《庄子·外物》: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踆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3)、(解释)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4)、《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故此语也有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的意思。成语传到今天,已大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5)、兔具有管状长耳(耳长大于耳宽数倍),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共9属43种。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和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和南美洲,其中一些种类分布广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区,而也有不少种分布非常局限。

(6)、你出的两本书,都是我们帮忙校对完稿的,现在竟然得鱼忘筌,不理会我们这些人了。

(7)、一旦他们都尝过你的滋味,他们就会过河拆桥,把你抛弃

(8)、(字词释义)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

(9)、他早已得鱼忘筌,别妄想会念旧日恩德,给你任何帮助。

(10)、原义是说筌、蹄、言皆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

(11)、    世间竟有这样得鱼忘筌、人面兽心之人,实实可恶!

(12)、(成语释义)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13)、人活一世,应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情,而不可忘恩负义,得鱼忘筌。

(14)、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15)、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16)、故目的既达,得鱼忘筌,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清·梁启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得鱼忘筌的成语典故3出处:

(17)、原意是捕到了鱼,就忘记了筌。现在比喻成功以后,就忘掉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或条件。筌(quán):捕鱼的笼子。

(18)、(钓罢忘筌)唐·张谓:“钓时如有待,钓罢应忘筌。”

(19)、他功成名就后,竟然得鱼忘筌,不认曾经带他入行的师父。 

(20)、他早已得鱼忘筌,别妄想会念旧日恩德,给你任何帮助。

5、得鱼忘筌什么意思

(1)、(忘筌得鱼)唐·李白:“与尔情不浅,忘筌已得鱼。”

(2)、事关房子大事!到底能不能涨?重磅新政要来!有房没房的人都看看!

(3)、(1)言只能表达物之粗,而意却能致物之精,故言不尽意。

(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5)、从体型上分类,可分为大型兔、中型兔和小型兔,大型兔的体重大约在5~8公斤左右(也有少数超过8公斤),中型兔的体重大约在2~4公斤左右,小型兔的体重大约在2公斤以下。一般来说,兔的躯体可分为头颈部、躯干部、四肢和尾等四部分。

(6)、《庄子·外物》:“荃(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7)、(成语释义)原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言语可以忘掉;鱼捕到了,渔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但毕竟只是手段,而领会精神实质、实现既定目标更重要。

(8)、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9)、   在庄子的著作《庄子·杂篇·外物》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