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带有雨的俗语有哪些(94条)

带有雨的俗语有哪些(94条)

时间:2024-03-26 10:25:15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带雨的俗语有哪些

1、含有雨这个字的俗语

(1)、像这句“谷雨无雨,后来哭雨”,实际上还有前半句,“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这句完整的农谚是指清明节当天天气晴朗,那么等到谷雨节气时,当天下雨会对农作有所帮助。

(2)、相反有俗语说:“谷雨有雨,缸中有米”,意思谷雨节气有雨,粮食丰产丰收。实际上“雨生百谷”,只是反映了“谷雨”节气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重要的意义。

(3)、另一方面,雨水这个节气一般都处在2月中下旬,像今年就是在2月19日,刚好在中旬最后一天。这个时候,冬小麦往往就开始返青了,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时候,如果此时下雨,对小麦返青帮助很大。现在科技发达、水利灌溉条件方便,不下雨可以浇水,但过去大多数地方根本没有浇地的条件,因此雨水节气下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古人说“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体现的也是雨水节气前后下雨的好处。

(4)、综上,今年中伏有20天,是个漫长酷热的夏季,中伏下雨好不好,还要看阴雨天气的持续天数及雨水总量,适宜的雨水可以让作物五谷丰登,但过量的雨水又将会是另一个场面,比如今年河南郑州。

(5)、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6)、释义:鱼鳞天指卷积云。这种云也是下雨或刮风的征兆。

(7)、成语:雨过天青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谚语: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歇后语:雨后穿皮鞋——拖泥带水雨后的彩虹——五光十色雨后收葱——连根拔

(8)、农村俗语“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9)、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南京)

(10)、阴雨猛晴雷雨见(陕)有关雨的谚语沤雨起大风,雨止天转晴(豫)

(11)、第二句是说,如果雨水节气这天下雨,天气就会一直阴沉到谷雨节气;第三句是说,如果雨水节气这天下雨,之后会一直降雨不断,大河小河都会被降水溢满。

(12)、种柏怕春知(立春前),插杉怕雨来(雨水前)。

(13)、以上五句关于“雨水”节气的农谚俗语,为什么含义会截然相反呢?难道是我们的祖宗错了?

(14)、在处暑节气的时候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其中的三候意思是说到了这个世界,像黍、稷、稻、粱类农作物马上就要成熟了,也就是农民要忙着秋收了。可是如果在处暑节气的时候下雨了,那这些即将成熟的农作物的秸秆已经没有什么水分了,经过雨水浸泡,风一吹就很容易倒伏,这样对收成就会造成影响。而且***漉漉的稻谷还容易发芽,就算是收回家了也没地方晾晒,也一样容易发芽。并且这种情况不仅限于谷物,别的农作物也大多如此,叶菜类受影响更大,所以农民才会发愁。

(15)、俗语“谷雨无雨,后来哭雨”是什么意思?谷雨,有谷有雨,有雨生百谷之意,表示这个时期降雨概率大。谷雨的到来代表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夏天就要来临了。

(16)、那头伏下雨好不好呢?我们知道,三伏天里高温闷热,人们酷热难耐,若是伏天阴雨连绵,那人们就会感觉丝丝凉爽,那是再好不过的,而对于田间的作物来说,此时正是茁壮成长的阶段,对于南方地区早稻进入灌浆结实期,中稻处于幼苗生长期,高温干旱的天气会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甚至产生“热害”,导致水稻不育,而处在幼苗生长期的水稻,高温干旱使其分蘖受到抑制,甚至造成分蘖停止而成为僵苗。

(17)、所以,这五句关于“雨水”节气的农谚都没有错,原因在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差异很大。

(18)、释义:指太阳下山时,西边天空的乌云接住太阳,并且乌云自西向东移动,预示当天夜里要下雨。

(19)、综上,农村俗语“头伏有雨,伏伏有雨”,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伏天高温闷热,阴雨连绵的天气让人们感受清凉的同时,还可以滋润作物,让水稻、玉米五谷丰登,所以头伏有雨是好事情。

(20)、更多三农信息,农村趣事,不妨点击上方的关注订阅呀,对于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俗语:雨打新坟出贵人,雨浇棺板分半边,老祖宗的讲究,有何道理?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2、带有雨的俗语有哪些

(1)、在东北地区类似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等,都是反映了在处暑节气如果下雨,后期雨水多;反之后面的雨水就很少。其实这句俗语在南方部分地区也是适用的。正常的年份到了处暑节气以后就以干旱少雨的天气为主了,如果在处暑节气这天下雨了,那就表示天气有点反常,而农民是不太喜欢处暑节气下雨的,因为“处暑下雨万人愁”。

(2)、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说的是雨水节气这一天如果下雨的话,对庄稼十分有好处,不管是大麦、小麦很可能都会长势良好,粒粒饱满,迎来一个大丰收。这样说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一方面,雨水节气本身就跟降雨有关,是一个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从气候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逐渐回暖,降水逐渐增多;二是降水形式发生变化,雪减少了,雨增多了。农业生产讲究“风调雨顺”,该下雨时就下雨,该气温高了就气温高,风调雨顺了,自然会迎来大丰收。

(3)、而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伏天贯穿整个玉米的生育期,高温干旱的天气将降低玉米的光合作用,使玉米干物质积累下降,由于高温会缩短玉米生育期,导致雄穗分枝变小,花粉瘪痩,活力降低,散粉受阻,同时雌穗也会分化时间缩短,果穗变小,后期玉米产量及质量降低,但若伏天雨水充沛,这些现象就不会出现,而是呈现五谷丰登的大好年景,俗语“伏里有雨,囤里有米”、“伏里多雨,囤里多米”等,都是说伏天有雨的好处。

(4)、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中伏雨水不断,那么田地的作物因为缺少阳光的照射,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夏季时令作物是喜温作物,终日的雨水天气导致温度偏低,进而影响它们的生殖生长,到了秋季就有可能颗粒无收,是个荒年,这也说明每一个时令作物都有对温度、光照的要求,雨水充沛对作物生长有利,但是雨水过多又会导致涝灾,所以民间有“伏天不热,五谷不结”的说法。

(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6)、而农谚又是各地老祖宗们千百年来在自己土地上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只适用于当地,而并不一定适应其它地方。

(7)、三伏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并且空气最潮***、闷热的日子。伏天的到来,让这个夏季热情似火,“伏”的是一个人与一条狗,意思是伏天要杀狗吃肉,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认为炎热天气里潜伏着邪***,即邪风、寒邪、暑邪、***邪、燥邪、火邪,它们对人体极为不利,古人为了祈求顺利过夏,通过杀狗祈福,也就是“降伏”,据清雍正十三年刻本《陕西通志》:“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蛊者,热******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这应该是最早的“降伏”记载。

(8)、伏天的到来,让这个夏季热情似火,“伏”的是一个人与一条狗,意思是伏天要杀狗吃肉,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认为炎热天气里潜伏着邪***,即邪风、寒邪、暑邪、***邪、燥邪、火邪,它们对人体极为不利,古人为了祈求顺利过夏,通过杀狗祈福,也就是“降伏”,据清雍正十三年刻本《陕西通志》:“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蛊者,热******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这应该是最早的“降伏”记载。

(9)、我们知道,农业生产主要就是种庄稼,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现在科技发达了,这种依赖性逐渐减小,但自然环境对庄稼收成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在过去科技不发达,人们种地只能“靠天吃饭”,自然环境尤其是天气状况,对庄稼收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农村人在过年时,总要祈祷一年到头风调雨顺的原因。

(10)、农谚,是指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

(11)、说的是哪个月的农历二十五这一天要是下雨了,那么下个月就的降水(雨、雪)就会格外的多,充足的降水会使得地面上的土都不容易干燥。

(12)、天无百日雨,人无一世穷穷富两样,皮肉一般。

(13)、那头伏下雨好不好呢?我们知道,三伏天里高温闷热,人们酷热难耐,若是伏天阴雨连绵,那人们就会感觉丝丝凉爽,那是再好不过的,而对于田间的作物来说,此时正是茁壮成长的阶段,对于南方地区早稻进入灌浆结实期,中稻处于幼苗生长期,高温干旱的天气会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甚至产生“热害”,导致水稻不育,而处在幼苗生长期的水稻,高温干旱使其分蘖受到抑制,甚至造成分蘖停止而成为僵苗。

(14)、立秋收早秋,处暑雨似金;白露白迷迷,秋分秋秀齐。

(15)、云彩向南,大雨冲船,云彩向东,一阵大风。

(16)、释义: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往往出现在低压槽的前部,表示空气不稳定,要下雨。

(17)、1一要质,二要量,田间选种不上当。与气象有关的谚语青蛙叫,大雨到。

(18)、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19)、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20)、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河北、陕西武功)

3、带有雨字俗语

(1)、那头伏有雨,为何伏伏有雨呢?伏天根据热的程度不同,分为三伏,初伏、中伏、末伏,我们知道古人计算入伏的方法是“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日是太阳垂直照射北回归线的时刻,此时阳气最盛,过了这一天太阳掉头南移,但是由于太阳辐射地球的热量大于地球散发的热量,所以地球的余温仍然继续增加,直至到达一个峰值,然后开始渐渐转凉,三伏天的温度便是由温至热后转凉的过程。

(2)、在传统民俗中,老百姓都是不希望在处暑节气下雨的,这样会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但如果是小雨的话其实是有好处的,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在处暑节气降雨这样就能让天气快一点降温,这样人就会感觉到更加舒服。但是如果是大雨那就不好了,处暑节气下大雨就可能带来更大范围的降雨,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3)、10驴粪谷子羊粪麦,大粪揽玉米,炕土上山药。

(4)、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无论东西南北,雨水节气的到来,都表示春天已经到来、正在到来或者即将到来!气温已经、正在或者即将回升,降雨已经、正在或者即将增多。

(5)、释义: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6)、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7)、其实,这三句俗语基本上是一个意思。“百日阴”是三个月,雨水到谷雨是两个月,而春雨细小,要小河大河都溢满水,也需要下很长时间雨。

(8)、俗语和农谚都是有地域限制的,而这句俗语也是在东北地区流传的。其意思是说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如果当天下雨了,就预示着后面的雨水比较多,大江大河里面的水都会涨满,以此来形容雨水充足。而如果在处暑节气这天是大晴天,或者是没有下雨,那代表着后面的天气以晴天为主,提醒农民要注意出现秋旱天气。

(9)、头伏有雨,是由于我国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所致,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低,而海洋温度低,气压高,这样海洋气流就会从东南向北移动来到内陆,冷热两股气流相遇,就会有雨水产生,由于头伏大陆温度处于抬升过程中,中伏、末伏温度进一步升高,这样海洋气流就会源源不断流进内陆,与内陆冷空气交汇,从而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10)、还有俗语说“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谷雨有雨就是个好兆头,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11)、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12)、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1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4)、也就是说,雨水这天如果下雨,之后降水就会比较多,那么,春天降水太多对农作物有好处吗?

(15)、在古代那个靠天收成的年代,雨水的缺失对庄稼收成有着致命的影响。老百姓种地都希望能够风调雨水,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晴朗的时候晴朗。

(16)、尽管说:“春雨贵似油”,但也要适当。如果阴天过多,气温就不高,就会影响万物复苏。如果下雨过多,土壤气孔被过多的雨水堵塞,刚刚返青的麦苗的根系呼吸不到氧气就会腐烂。

(17)、                                         

(18)、而对于北方地区来说,伏天贯穿整个玉米的生育期,高温干旱的天气将降低玉米的光合作用,使玉米干物质积累下降,由于高温会缩短玉米生育期,导致雄穗分枝变小,花粉瘪痩,活力降低,散粉受阻,同时雌穗也会分化时间缩短,果穗变小,后期玉米产量及质量降低,但若伏天雨水充沛,这些现象就不会出现,而是呈现五谷丰登的大好年景,俗语“伏里有雨,囤里有米”、“伏里多雨,囤里多米”等,都是说伏天有雨的好处。

(19)、那么,“雨水”节气究竟是“有雨”好,还是“无雨”好呢?我们还是看看老祖宗们是怎么说的?

(20)、雨水节气,江南早已是春暖花开,百鸟争鸣,更牛遍地,黄河两岸还是乍暖还寒,草木刚刚发芽,而东北却还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4、带雨的俗语有哪些三年级

(1)、最后让我们一起点下方“在看”共同祝愿2021年风调雨顺,丰产丰收,发大财!撸起袖子加油干!        

(2)、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中伏的时候下起了暴雨,雨水很大,导致无法出门行走,那么地里的庄稼可能就会因为涝灾颗粒无收,再贞洁的寡妇也会选择再嫁,不然有可能无法存活,尤其在古代,老百姓基本都是靠种地生活,***劣的自然天气会带给他们无尽灾难作物颗粒无收,衣食无着,只能坐以待毙,即便现在暴雨带来的灾害也是可怕的,比如最近河南郑州短时强降雨,多少万人受灾,好在当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是放在古代,估计农民只有逃荒的份。

(3)、春节后由于迟迟不能复工,单位也无法上班,只能待在农村老家,整天足不出户,日子感觉过得飞快。今天笔者看了下家里的日历,发现明天就将迎来又一个重要的节气,那就是雨水。雨水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对农业生产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4)、春雨贵如油,干旱了一个春天的庄稼,这个时候急需雨水的灌溉,没有了雨水庄稼自然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也有“谷雨无雨,交回田主”的说法。

(5)、雨后天开得早,莫想天气好;雨后天开得晚,天气定好转(鄂)

(6)、释义:在下雨或阴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有一块蓝天出现,称 开天锁 。它预示很快就要雨止云消。

(7)、农村俗语”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今年是早立秋吗

(8)、云向东,一场空;云向南,雨成潭;云向西,披蓑衣;云向北,雨没得。

(9)、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10)、头伏有雨,伏伏有雨的意思是,如果在入伏的时候就已经下雨,那么到了中伏和末伏时,降雨天气会很频繁,降雨量也会很大,是一个多雨的三伏天。如果在入伏时是晴朗的天气的话,那么在中伏和末伏时,天气会以晴朗为主,降雨量会很少,是老农们最害怕的旱伏。那么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呢?

(11)、“清明要晴,谷雨要淋”和俗语“谷雨无雨,后来哭雨”所表达的意思类似,都是表达了谷雨该下雨却无雨,对农业丰产丰收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12)、众所周知,俗语作为传承在民间的优秀文化,备受人们喜爱!千百年以来,农村一代代的先辈不断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将发现的一些道理,运用通俗的语句记录下来,形成了“俗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俗语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一些不适合当前环境下的俗语,逐渐被人遗忘。而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俗语,却一直被人传唱。在生活中,俗语的门类众多,有涉及农事的,有讲述为人处世的哲理的,也有感叹世态炎凉的,也有反映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的!今天我们讲述的这句俗语,“雨打新坟出贵人,雨浇棺板分半边”,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3)、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

(14)、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15)、大概意思是说,清明清明,清明那天就要晴天,清明晴天的话,谷雨那天下雨的概率就会比较大,这样的话后期雨水的天气就会增多。

(16)、雨后怕阴天,下了就不干(豫)雨后天晴热死人,下雨还未停(桂)

(17)、释义:云交云指上下两层云或者几层云移动方向不一致,说明这几层风向不一致,它通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面附近,故预兆要下雨。

(18)、以上便是“头伏有雨,伏伏有雨”的意思,其实在民间关于三伏天下雨的俗语还有很多,比如“三伏有三雨,五谷才进仓”、“淋伏头,晒伏尾”、“头伏连天阴,平地出黄金”等说法。

(19)、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20)、尽管三伏天不属于二十四节气,但是它却像节气一样,对农业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三伏天在过去还被称为“杂节”,在民间关于三伏天的说法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说到的俗语“头伏有雨,伏伏有雨”,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三伏天下雨好不好呢?

5、带雨的俗语大全

(1)、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2)、字面含义为伴有鸡叫的雨,下雨时有鸡叫。下一句为下不长。此为谚语,来自民间。鸡能感知气候,如果雨只能下一阵,鸡会有感觉,只要鸡鸣叫了,肯定一会雨就停啦。此谚语多用作形容短期的,不能长期进行的事。

(3)、也就是说,古人总结出来的这句“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直到现在仍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其实,除了这句俗语,农村还流传着不少有关雨水节气的谚语、老话,比如“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说的是雨水节气处在数九天中的“七九”“八九”前后,雨水前后,种田的庄稼汉就歇不着了,迎来繁忙的春耕时节;“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则反映的是雨水时节,气候转暖,大地解冻,农民要赶快犁地、耙地,好种植庄稼。

(4)、释义:比喻外界的磨难和挫折,不能摧残英雄人物的意志。

(5)、然而,在农村,“出丧”的时间是早已定下的,这与天气无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出丧”时间难免会遇到雨雪的天气过程,由于古代道路崎岖漫长,如果遭遇雨雪天气,不利于忙客“抬棺”,因此,自然会有懈怠之意!而“雨浇棺板各半边”,寓意是,上天感念逝者的德行,痛哭流涕,自然以后会厚待后人,而对于行葬队伍的多有人也将因逝者的德行,受到上天的恩惠!如此一来,大家自然也忘记的疲惫和懈怠,更加努力的前行!

(6)、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7)、山雨欲来风满楼,也是含有雨的诗句,形容发生状况时,都是有症状的!

(8)、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中伏有阴雨连绵的小雨,那么作物因为雨水充沛,到了秋季而五谷丰登,农民的粮食吃不完,囤里到处都是米,因为中伏的气候炎热,大地蒸腾作用加大,而此时水稻、玉米正值生长旺季,土地土地干旱导致它们生长不良,到了秋季就会减产,但是雨水的降临,让它们生长健壮,秋季就会是个丰收的年景,这也是农民期盼的风调雨顺。

(9)、下雨隔牛背,鸟***半边翅;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

(10)、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11)、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

(12)、这几句俗语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第一句的意思是,“雨水”节气这天如果下雨,之后百日之内天气都会阴天或者降雨;

(13)、8月23日就是处暑节气了,“处暑”即“出暑”,代表着暑气将就此离开,逐渐会被凉爽的天气所取代,也就是说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天气就要开始转凉了。但是在南方地区还有“处暑天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等说法,可见在过去处暑节气到了,依然还是比较热的,还有可能出现秋老虎天气。但是在国内西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到了处暑节气就开始凉爽了。处暑到了,俗语“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什么意思?处暑下雨不好吗?

(14)、清明麦吐穗,谷雨浸种忙;立夏鹅毛住,小满打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