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乙肝五项是什么
1、乙肝五项是什么项目
(1)、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质,自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着乙肝病毒的存在,因此它的阳性为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2)、它能够快速、真实的反映出体内是否感染病毒,以及反映当前病毒的复制性的活跃性和传染性等状况;也提醒全阴性受检者尽早注射乙肝疫苗;同时为感染者提供是否就医、是否需要进行全面治疗提供医疗信息,辅助后续医生诊治。它的名字,叫“乙肝两对半”。
(3)、存在HBeAg通常与下面两种情况有关:血清中HBVDNA的高水平;HBV感染的母亲携带者传染给婴儿的传播率较高及HBV感染患者传染给医疗保健人员的传播率较高。
(4)、乙肝两对半第5项阳性即是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HBsAg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HBsAb阳性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HBeAg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5)、那么,我们常说的两对半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先简单聊一下“大三阳”、“小三阳”、“大二阳”、“小二阳”这些简称的“深刻”含义。
(6)、然后乙肝病毒进入了肝细胞当中,开始复制,这个时候因为在细胞内部,就像是进入室内躲起来的贼,街上的警察是不知道的,所以人体也不会有反应,就不会产生抗体。但乙肝病毒开始复制的时候,会合成最重要的,保护DNA的核心的那一层糖纸,这个就是核心抗原(HBcAg),在合成的时候就像做手工一样,产生一些包装纸的残料,这些残料就是e抗原(HBeAg)。为了保护核心的这一层,乙肝病毒但凡进入血液都会在外面包上表面抗体,所以在血液当中是不会查找到核心抗原(HBcAg)的。但边角料的e抗原(HBeAg)会进入血液,那么就相应的产生了(HBeAb)。一些忘记了包装表面抗原的会使机体产生抗体,也就是核心抗体(HBcAb),但大部分情况下核心抗原是不能在血液中找到的,只能找到抗体的存在。所以我们的乙肝五项的组成是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
(7)、10—+———第二项阳性,说明有抗体,有免疫力。一种是通过感染产生的抗体,一种是通过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
(8)、很多患者到医院,拿着乙肝两对检测单,心惊肉跳,“哇,大三阳,以后日子咋过呀!”,哎呀,怎么还是大三阳,需要马上治疗!”,“咦,小三阳,没法活!”,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9)、乙肝五项第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强。
(10)、乙肝五项第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俗称乙肝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弱。
(11)、那么,为什么还有半对?核心抗体的另一半对“核心抗原”(HBcAg)哪去了?这个就要从检测技术说起了。
(12)、乙肝病毒e抗体(HBeAb) 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13)、HBeAg:是病毒复制高低水平的标记,如果阳性表明体内病毒复制能力较强,传染性较强,以后乙肝复发的机会较大,出现并发症几率较大。但与当前的病情轻重无关,属于诱发因素。多数年轻患者,都属于E抗原阳性,但肝功和B超正常,属于健康携带者,不需要治疗。
(14)、检查结果是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是阳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5”阳性。
(15)、乙肝五项是用来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如果里面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以诊断感染了乙肝病毒;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一般可以排除乙肝病毒感染。
(16)、但是,人群中,总有些例外,一些人感染的乙肝病毒变异了,不表达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就会呈现阴性,但仍然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DNA,叫做隐匿性乙肝。
(17)、据报道,在5%-30%的HBsAg阳性个体中有HBsAg和抗-HBs共存的情况。这与表面抗原的变异有关,在大多数情况下,抗体不能中和血液中的病毒体。因此,这些个体应被视为HBV的携带者。
(18)、8————+第五项阳性:(1)若IgG阳性,既往感染,现已康复,无传染性(2)若IgM阳性,现时感染,有病毒复制,有传染性(3)若IgG、IgM均为阳性,慢性乙肝或病毒携带者,已产生抗体、有一定免疫力。
(19)、乙肝两对半第5项阳性即是HBcAb阳性。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临床意义:既往感染,但还未能检测HBsAb;既往过后恢复期;多急性窗口期。
(20)、HBsAg是乙肝病毒最外层包膜中的一种外壳蛋白,不具有传染性,却可以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它是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判断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的标准,还是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一般在感染HBV后2‐6个月,血清中出现HBsAg(+)。
2、乙肝五项是什么颜色的采血管
(1)、乙肝五项还可以区别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这种区分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判断传染性的大小。
(2)、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表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为病毒复制标志,并有较强的传染性。若HBeAg持续阳性超过10周,表明病情可能趋向慢性。
(3)、“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和HBcAb这三项阳性的情况。
(4)、第其他不管,首先看第2项,只要是第2项阳性(+),就是有保护性抗体,即我们平时说的有抗体,可以避免乙肝病毒的全称,是一个最好最理想的检验结果;
(5)、HBsAb:表明过去感染过乙肝,已经彻底恢复,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出现的抗体。当然极少量的S抗原变异除外。
(6)、看结果之前,告诉大家一个不变得规律:就是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医院检验报告单中乙肝两对半的项目顺序都是如图一样的,这点大家可以对比,不管你在哪个医院做的乙肝两对半,基本上项目顺序不变!
(7)、患者的家属有乙肝,特别担心传染给自己的家人。做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家人的健康。这个报告单乍一看,让人大吃一惊,仔细分析后确实没有太大的问题。进一步检查高敏DNA,如果是阴性的话,就说明处于康复期,可能曾经接触过病毒,已经康复并产生抗体。
(8)、为了平时表述方面,有些报告单将这五个项目分别简写成HBsAg、HBsAb(抗HBs)、HBeAg、HBeAb和HBcAb;Ag是抗原的意思,而Ab则是抗体的意思。
(9)、乙肝两对半检查全阴。临床意义: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未有免疫力。
(10)、很多人在体检中发现“五阳”,即HBsAb和HBcAb均为阳性。这些人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常非常恐慌。“五阳”一般表示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所以“五阳”的人绝大多数是已经产生免疫的健康人,如不放心,可进一步检查HBV-DNA定量和其他检查项目已明确。
(11)、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xh@yxj.org.cn
(12)、抗-HBc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的简称。核心抗原在血清中很快被裂解,但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即抗-HBc。核心抗体是机体感染HBV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抗体,是判断急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其持续阳性可以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或者HBV复制活跃的提示。抗-HBc总抗体主要是抗-HBc-IgG,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此抗体多为阳性。
(13)、传统的乙肝五项,讲究“大三阳”、“小三阳”等诊断分类,但是这样的分类方法并不严谨,对临床也缺乏指导意义。我国目前也在逐步取消这类概念。
(14)、4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15)、乙肝两对半第5项阳性即是HBsAg、HBsAb、HBcAb阳性。HBsAg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HBsAb阳性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早期,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更多健康资讯和健康问答,请关注“华络健康”头条号)
(17)、乙肝五项(也称为“两对半”)是临床常见的化验项目,目前已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在各种体检中一般均包括此种项目,但对乙肝五项的解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18)、而很多大型医院更热衷于开定量检测,因此会拿到一张写着数字却不知道到底是阳性还是阴性的报告单。这是因为如果你是一个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正常人,检查乙肝五项的目的就是希望知道自己的接种是否有效,表面抗体(HBsAb)是否比较高,如果不是很高了,是否需要进行补种疫苗。这就是为什么热衷开具更贵一些的定量检测的原因。
(19)、(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非活动性HBsAg与慢性HBV携带最大的区别在于HBV‐DNA——慢性HBV携带者HBV‐DNA阳性,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检测不到或低于阈值。非活动性的诊断标准为: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检测不到或低于阈值,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
(20)、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要进入到肝细胞才能生存复制。但在进入肝细胞前就会进入人体血液当中。这时候人体就能识别乙肝病毒的表面上的表面抗原(HBsAg),如果开始产生抵抗力,那么就会产生表面抗体(HBsAb)。这个表面抗原就像是外包装纸,里面包着的糖,人体看不见,所以也就对它没有反应。
3、乙肝五项是什么检查
(1)、今天小编将乙肝两对半阳性组合的诸多模式和临床意义普及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单独检测到抗-HBc可发生于以下3种情况:
(3)、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携带者在乙肝五项及HBV‐DNA病毒载量方面差别不大,其主要区别是肝功能正常与否,慢性乙型肝炎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而乙肝携带者ALT、AST均在正常范围内。
(4)、4———++四五阳性:(1)乙肝携带者(2)恢复期或近期感染,传染性弱,病毒复制弱。
(5)、“五阳”是指HBsAg和HBcAb这两项阳性,有些患者甚至有些医生也认为乙肝五项阳性的结果越少越好,所以想当然地认为“五阳”比小三阳更好,其实不然。“五阳”一般是介于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这种结果较多地出现在国产试剂的检测结果中,如果用较灵敏的进口试剂,这种情况一般都属于“大三阳”,一般HBeAg的水平较低,如果用灵敏度差的试剂则显示为“五阳”。如果患者原本为大三阳,出现“五阳”可能是发生HBeAg转换的前奏,一般是好的现象。而如果患者原本为小三阳,出现“五阳”则可能是病毒复制再次活跃,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如果从小三阳转变为“五阳”,千万不能盲目乐观。
(6)、乙肝小三阳,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变而来的,这种变化叫做乙肝病毒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这种变化通常来说是好的现象,不单单表示传染性变小,还表示乙肝处于稳定状态。
(7)、人们习惯将该检查称为乙肝两对半。同种抗原、抗体是一对,乙肝五项中共有两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是一对,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核心抗体就是那个“半”对,所以叫做“乙肝两对半”。那么,为什么还有半对?核心抗体的另一半对“核心抗原”(HBcAg)哪去了?这个就要从检测技术说起了。话说,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存在于肝细胞内,在血液的含量是很少,因此无法应用于临床检测。
(8)、乙肝两对半第2项阳性即是HBsAb阳性。HBsAb阳性代表乙型肝炎病毒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往往已自然消失,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临床意义:注射乙肝疫苗后,具有免疫力。
(9)、(2)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HBeAgnegativechronichepatitis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10)、乙肝两对半第5阳性即是HBsAg、HBeAg、HBcAb阳性,俗称大三阳。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临床意义: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11)、所以,当你通过检查乙肝两对半发现自己感染了乙肝,要知道自己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
(12)、话说,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在血液的含量是很少的,很不好检测,目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没有商业化,所以医院无法检测。等将来技术和方法改善了,也有可能会用于普通人的检测,那时候就应该叫“乙肝三对”或“乙肝六项”了。
(13)、乙肝五项是反应体内免疫状态与病毒复制之间的动态关系,因此乙肝五项定量对于指导治疗还是非常有价值。抗病毒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疾病进展,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来控制乙肝病毒是控制乙肝的重要方法,因此用药能否停药,也主要看治疗过程中能否体内建立稳定清除乙肝病毒的能力。这个能力,乙肝五项定量能够在一定程度反应出来,包括E抗原转为E抗体,S抗原转为S抗体,甚至S抗原下降下降一定程度也行。因此普通定期复查乙肝患者,复查乙肝五项意义并不大(除发现少量变异病毒外)。但对治疗过程中的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测就显得非常有意义。但一般情况下是,在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现有乙肝病毒变化后,才有乙肝五项变化,乙肝五项最后变化决定治疗过程中什么时候停药。
(14)、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HBeAg到抗-HBe的血清转化通常与血清HBVDNA减少以及肝病缓解相关。
(15)、两对半里面的“对”,是抗原、抗体,那是一对,乙肝五项中共有两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是一对,e抗原和e抗体是一对,核心抗体就是那个“半”对,所以叫做“乙肝两对半”。
(16)、它是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
(17)、在临床工作中,不但很多普通百姓或患者会对自己的乙肝五项结果产生误解,甚至很多非肝病专业的医生也会对患者给出错误解释。这会导致两种可能,或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者使原本需要治疗的患者盲目乐观,忽视病情。以下,就本人在长期从事乙肝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错误加以解析。
(18)、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大三阳”,但肝功能大多正常,肝组织损伤轻微。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肝组织损伤明显。因此,“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19)、最简单的记法就是大部分医院常见的乙肝五项化验单上面的序号标记,但是大家要深记内涵,不要只记序号哦……
(20)、临床上常根据有无主要并发症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及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症状或严重并发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症状或等严重并发症。
4、乙肝五项是什么病
(1)、5—+—+—二四阳性,为乙肝恢复期,已产生抗体,传染性低。
(2)、乙肝两对半,是抽血检查的,检查报告单会将五个项目标记,分别是:HBsAg、HBsAb(抗HBs)、HBeAg、HBeAb、HBcAb。这样有利于解释检查结果,一般5阳性称为“乙肝大三阳”,5阳性称为“乙肝小三阳”。
(3)、但必须提醒,肝功能正常不等于没有乙肝,必须经过乙肝五项检查才能确定是否患有乙肝。
(4)、第第2项没抗体,接着看第1项,如第1项也没有出现阳性(+),大家也可以放心,你并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因为第1项是感染乙肝的特异性标志。但只要第1项呈现阳性(+),那么就可以确诊你已被乙肝病毒急性感染;
(5)、俗称“大二阳”,即3阳性。相比“大三阳”只是少了HBcAb。其临床意义等同“大三阳”,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6)、HBcAb:单独阳性,表明过去感染,基本彻底回复。如果合并HBsAg一起出现,那是乙肝传染的标记。
(7)、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8)、但我们也发现了乙肝五项当中,我们并没有发现HBcAg的存在。这就得了解乙肝病毒的生物学了。
(9)、因此,如果乙肝两对半显示“小三阳”,不可掉以轻心,需进一步评估、监测。
(10)、学术任职:历任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和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三届),全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两届),省级干部保健医生。现任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临床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同时兼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和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专家。
(11)、乙肝五项检测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那么不同抗原抗体的阳性有哪些临床意义呢?可以参照下图来进行判断:
(12)、乙肝五项第3项阳性,其余三项阴性,俗称乙肝大二阳,说明是急性乙肝的早期。
(13)、其实乙肝两对半与疾病本身关系不大,乙肝两对半本质含义是由于乙肝病毒进入机体后,由于乙肝病毒病毒本身有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就像人有手,脚,头发,鼻子等一样,这些构成乙肝病毒的蛋白进入机体后,被人体防御系统分解了成一种一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通过一定方法进行检测就发现了。如HBsAg就是乙肝病毒最外面的部分,就像苹果的苹果皮。E抗原比较特殊,它是乙肝复制过程中副产品,就像工厂生产产品后的下脚料。这些蛋白进入机体,由于是外面进来的蛋白,人体免疫系统就识别后,就产生抗体,这个抗体就会和这些蛋白结合后形成大的复合物,最后被人体里细胞识别吞噬后消灭,所以乙肝病毒被人体控制。当乙肝病毒复制占上风,结果乙肝持续感染,大三阳或者小三阳。当人体免疫占优势,乙肝病毒被清除。
(14)、2+——++一四五阳性,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慢,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15)、例如昨天就有一个病友,给我发了一张乙肝五项的检查。
(16)、表面抗原(HBsAg)最早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以前很多体检项目或基层医院只检查乙肝表面抗原而不进行五项检查,因此我们过去习惯将乙肝病毒感染者称为澳抗阳性患者。这一名称目前已逐渐不在使用,但约定俗成,很多人还在使用这一名称。甚至有些人说“我只是澳抗阳性,我没有乙肝”。这是极其错误的,澳抗阳性就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澳抗阳性患者经乙肝五项检查,一般不是大三阳,就是小三阳。如果家族中有“澳抗阳性”的人,那么一定要仔细检查一下自己是否已被感染。
(17)、通常在感染病毒后2-6个月,血清转氨酶还未上升时,便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急性乙肝患者绝大多数可以在病程初期转阴,但慢性乙肝患者会持续阳性。表面抗体是体内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多在恢复期出现阳性。
(18)、话说,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在血液的含量是很少的,很不好检测,目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没有商业化,所以医院无法检测。等将来技术和方法改善了,也有可能会用于普通人的检测,那时候就应该叫“乙肝三对”或“乙肝六项”了。
(19)、乙肝两对半第5项阳性即是HBeAb、HBcAb阳性。HBeAb阳性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HBcAb分IgM和lgG两种:HBcAb-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HBcAb-IgG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临床意义:既往感染,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基本无传染性(少数仍有传染性)。
(20)、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乙肝病毒复制速度很快,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5、乙肝五项是什么科室检查
(1)、HBsAg是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急性暴露于HBV后1-10周,HBsAg在血清中出现,先于肝炎症状的发作或血清ALT的升高。在随后恢复的患者中,通常在4-6个月后不能检测到HBsAg,而HBsAg存在持续超过6个月则意味着慢性感染。
(2)、乙肝大三阳一般传染性大,小三阳的传染性小。这一点对孕妇来说特别重要,由于乙肝主要通过母婴传播,所以大三阳的孕妇更需要通过服抗病毒药来降低乙肝病毒DNA载量,防止将乙肝传染给她的孩子。
(3)、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正确的分类方法应该是: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肝、乙型肝炎肝硬化。而想要把这几类分清楚,仅靠乙肝五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患者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ALT)和HBV‐DNA病毒定量一起分析:
(4)、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阻止乙肝病毒穿过细胞膜进入新的肝细胞。HBsAb为阳性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HBsAg是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不含DNA,故其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病毒携带者HbsAg也可呈阳性。
(6)、乙肝小三阳,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变而来的,这种变化叫做乙肝病毒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这种变化通常来说是好的现象,不单单表示传染性变小,还表示乙肝处于稳定状态。
(7)、很多人比较懵圈,乙肝五项长得这么想象,有的单位乙肝五项的排列顺序也并非按照大多数的排列,搞得结果拿到手,却看不懂,该怎么办?
(8)、乙肝五项是用来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如果里面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可以诊断感染了乙肝病毒;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一般可以排除乙肝病毒感染。
(9)、仅一项核心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有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恢复期,但由于未产生表面抗体,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可以复发。另一种是感染变异的病毒,HBsAg不能表达,称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需进一步检测HBVDNA确定。
(10)、因此大三阳与小三阳区别是什么?仅传染性高低不同,与本身病情并不严格联系一起。
(11)、俗称“大三阳”,即5阳性。“大三阳”的患者可分别处于两种状态: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
(12)、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13)、下面我给再讲讲乙肝五项都是哪五项,都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