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言可畏阮玲玉
1、人言可畏谁说的
(1)、此时的阮玲玉,已经变成了张达民的供养者、摇钱树。换很多女人遇到这种软饭硬吃的男人,定然是衣袖一甩大步走开,可阮玲玉不,她似乎被张达民吃定了,甚至隐隐中希望张达民能改邪归正、浪子回头。
(2)、季珊:没有你迷恋“××”(指当时跟唐季珊相好的歌舞明星梁赛珍),没有你那晚打我,今晚又打我,我大约不会这样做吧!我死之后,将来一定会有人说你是玩弄女性的恶魔,更加要说我是没有灵魂的女性,但,那时,我不在人世了,你自己去受吧!
(3)、在出演电影《阮玲玉》时,张曼玉说:“我觉得阮玲玉的骨子里有一种讲不出来的妩媚。”
(4)、真相大白,阮玲玉自杀两封遗书中的俩男人都脱不了干系。
(5)、唐季珊移居海外,遭人诈骗,生意失败,茶叶公司破产,他沦落到在街头兜售茶叶,最后惨死街头。
(6)、积销毁骨:是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的意思。常与“众口铄金”连用。
(7)、话说回来,害死阮玲玉的是渣男么?是“人言”么?是绝境么?
(8)、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9)、1937年,香港导演沈吉诚拍摄了一部讲述阮玲玉的电影《谁之过》,张达民居然在戏中演了回自己,以阮玲玉前夫的身份继续消费她,靠她的名气赚钱。
(10)、时代泥沙俱下,命运诡谲难测,从来不会顺着人心,苍天似乎也没打算饶过任何一个人,不管你活得多么高贵,抑或多么卑劣。
(11)、阮玲玉那时是张达民的初恋,他割舍不下,所以瞒着家里人把走投无路的阮母和阮玲玉安排到了一处比较隐秘的住所。阮玲玉开始与张达民同居,并退了学。
(12)、阮玲玉电影里映像最深的就是她拍的《故都春梦》还有《新女性》
(13)、这样的公告,无疑是让阮玲玉承认她当初和张达民私奔的过往,现在还和有妇之夫唐季珊鬼混,这对一向注重面子,又是电影明星的阮玲玉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4)、因为这部戏讲的是一个穷姑娘嫁给痴呆的富家子弟的故事,阮玲玉可能是感同身受,也可能是迫于生计,试镜的时候,演技大爆发,演得泪如雨下,导演卜万苍和编剧郑正秋非常满意,直呼:“她像永远有抒发不尽的悲伤,一定是个有希望的悲剧演员。”
(15)、也许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倾向,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吧。如果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在胡蝶和阮玲玉的照片中挑一个更美的,我相信我们十个人当中有八九个人会把自己那一票投给阮玲玉。
(16)、谁也没想到,一语成谶,这句话像是先知一样,从《挂名夫妻》开始,阮玲玉一生演了29部电影,角色有乡下姑娘、丫鬟、女工、女学生、妓女、交际花、作家等,没有一个不是命运曲折,结局悲惨的。
(17)、阮玲玉1910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底层工人家庭,父亲在她6岁那年,积劳成疾因肺痨去世。一年后,迫于生计,母亲选择了一个张姓大户人家做女佣,母亲何阿英没有文化,但是非常有想法,她想让女儿读书,出人头地,8岁那年阮玲玉去了附近一家私塾,一年后,母亲觉得私塾《三字经》《女儿经》太过时了,就求张家老爷,以半价学费,阮玲玉进了洋学堂崇德女校。
(18)、人都好面子,很多事,不能直接说到人家脸上。
(19)、▲阮玲玉与母亲(黑衣服的)、养女(站黑衣老太太后面的女孩)
(20)、流言蜚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2、人言可畏阮玲玉
(1)、张达民本就是个只会花天酒地的“扶不起的阿斗”,阮玲玉死后,他勒索不到钱了,境况不大好。
(2)、这句话,开初是也曾惹起一点小风波的。有评论者说是使她自杀之咎,可见也在日报记事对于她的诉讼事件的张扬;不久就有一位记者公开的反驳,以为现在的报纸的地位,舆论的威信,可怜极了,那里还有丝毫主宰谁的运命的力量,况且那些记载,大抵采自经官的事实,绝非捏造的谣言,旧报具在,可以复按。所以阮玲玉的死,和新闻记者是毫无关系的。
(3)、人言可畏是一个汉语成语,言:指流言蜚语;畏:怕。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4)、她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因积劳成疾罹患肺痨去世。父亲死时才44岁,而那年阮玲玉才六岁。阮玲玉的母亲靠做女佣来维持家计,拉扯着体弱多病的阮玲玉长大。
(5)、如果你播撒引发流言蜚语的种子,人们将对你众口铄金。
(6)、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像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7)、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8)、先说说第一个男人张达民,阮玲玉的初恋,丈夫。阮玲玉在遗书中说:我是被你迫死的。为何这么说?这得说说阮玲玉的出身了。
(9)、后来,梁赛珍受不了良心谴责,说出真情,并将原遗书交了出来。
(10)、当然了,王右家也不是省油的灯,她曾经当过好多年的小后来上位之后丈夫又出去乱搞,她才离了婚。
(11)、其饰演的蔡楚生是中国早期著名导演,阮玲玉遗作《新女性》的导演。阮玲玉在陷于名誉诬陷纠纷后备受煎熬,曾寄望在蔡楚生处得到情感依托。尽管蔡楚生是个好的倾听者,却没有勇气接受阮玲玉的爱。阮玲玉最终走向绝望而自尽。
(12)、1932年,正当阮玲玉的电影生涯蒸蒸日上时,日本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上海。阮玲玉带着养女逃到香港避难,在香港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唐季珊。
(13)、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才是最可怜的那个人,因为只有活得空虚、孤独的人才需要通过不断与不同异性产生联系与链接,来感知自己活着的温度。
(14)、没了交际高手王右家的周旋,唐季珊的茶叶生意一落千丈,最终倾家荡产、流落街头。1959年,他带着儿子投奔住在香港的王右家。他那时是想东山再起来着,可惜没成功,后来又灰溜溜返回台湾。
(15)、古人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领导一定不要轻信流言,否则就可能使好人受屈。
(16)、张达民钱花光后,再次打起了阮玲玉主意,他这次狮子大开口:5000元大洋。阮玲玉拿不出这么多钱,她问唐季珊意见,唐季珊这次对这个无赖彻底失去信心,并且开始觉得阮玲玉是个麻烦,阮玲玉这次狠下心决定一分钱也不给张达民。没想到张达民真的一纸诉状告到法院:阮玲玉当初在张家的时候,偷走张家值钱东西给了唐季珊。
(17)、中国第一代女星阮玲玉,就是因为某小报对她本人的私生活妄加揣测,指指点点,导致舆论哗然,阮玲玉不堪重负,吞安眠药自杀。
(18)、 她成为当时最有信誉和号召力、能使众多观众“每片必看”的电影演员。
(19)、 她在不足十年的从影时间里,在二十九部影片中所塑造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妇女银幕形象系列,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她在电影表演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代表着中国无声片时期电影表演的最高水平。
(20)、言:指流言蜚语;畏:怕。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3、阮玲玉人言无畏
(1)、单是3月8日这一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与阮玲玉结伴西行。她们留下遗言说:“阮玲玉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2)、这当然是诬告,但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此时张达民家道中落,并且赌债缠身,他已经不怕再失去什么了。
(3)、话说的明白,事做的清楚,这样的人才靠谱,别人才敢和你交朋友。
(4)、最后一场戏,女主角自杀。阮玲玉躺在床上,都已经把药吃下去了,忽然又想活,于是就对医生说:“救救我,我要活啊”。
(5)、蔡楚生的陪伴,让阮玲玉觉得像是抓住了又一根救命稻草。
(6)、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片长: 126分钟
(7)、为了躲避战火阮玲玉前往香港避难,在一次应酬中她遇到了情场老手唐季珊。此时的阮玲玉尚未从张达明的伤害中走出来,所以她特别需要有人安慰。
(8)、当初,他跟女影星张织云打得火热,人家放弃自己在国内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跟他去了美国,利用自己的名气在美国帮唐季珊的茶叶打开了销路,可他转身就恋上了阮玲玉。
(9)、此时,早已穷困潦倒的张达民向阮玲玉敲诈不成,便到法院递交了一份状子,一告阮玲玉在他们家时有偷窃行为,二告阮玲玉把在张家窃得的钱财交给了唐季珊,三告唐季珊有“妨碍家庭罪”。
(10)、但当时已有家室的蔡楚生注定无法给阮玲玉一个承诺,阮玲玉曾问蔡楚生:“你可不可以带我走?我们去香港。”蔡楚生只是回答:“去了还要回来的。”
(11)、阮玲玉七岁时,她母亲到张家当女佣。陌生的环境让小玲玉心情紧张,也形成了她容易担惊受怕、郁闷悲观的性格。阮母见小玲玉天资聪慧,想让她靠读书改变命运,就把她送进了一家私塾,并给她更名为阮玉英。
(12)、艾霞是蔡楚生好友,她去世后很多小报都在恶意中伤她,这部电影本来是为了纪念这位新女性。阮玲玉,入戏太深。最后一场戏,说完台词“请救救我,我要活!”后,阮玲玉情绪失控,摄影机停止后,她还不停地哭泣。
(13)、她们是旧中国千百万苦难妇女的缩影,她们的不幸遭遇震撼人们的心灵,激起观众无限同情和共鸣。
(14)、阮玲玉于1910年出生于上海,她出生后父母给她取了个特别土也特别俗气的名字:阮凤根。
(15)、那些闲的没事干,不安好心的人,才喜欢到处嚼舌头。
(16)、唐季珊早期做茶叶生意并不顺利,他的小包装茶叶完全没法跟外国人做的茶叶竞争,几次濒临破产。后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国人开始抵制洋货,唐季珊的国产茶才终于杀出重围,他也因此成了有名的茶商。也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发家,主要还是靠岳父母家的势力。
(17)、积销毁骨:是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的意思。常与“众口铄金”连用。
(18)、陆游在《闲居自述》中说:“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19)、但却不知道,口业造多了,迟早会报应到自己头上。
(20)、张织云曾给阮玲玉写信,跟她说“我的今天可能就是你的明天”,但阮玲玉哪里听得进去,她总觉得自己会是那个“浪子终结者”。
4、电影人言可畏
(1)、经过了“戴笠霸占事件”,胡蝶和潘有声心智变得更为成熟,也更懂得关爱对方。1946看,他们在戴笠出事后,很快从上海搬到了香港。
(2)、花朵能言,一定会像人一样蜚短流长,惹生事端,石头虽不能说话,却诚实而坚韧,招人欢喜。
(3)、阮玲玉生前曾向朋友诉说:“张达民把我当作摇钱树,唐季珊把我当作专利品,他们都不懂得什么是爱情。”
(4)、过去的织云(指与唐季珊相好过的女影星张织云),今日的我,明日是谁,我想你自己知道了就是。
(5)、这些情况,阮玲玉所在公司的老板黎民伟(香港女星黎姿是他的孙女)了解得比较清楚。
(6)、最终,身无一技之长的张达民贫病交加,36岁死于香港。
(7)、唐季珊,东南亚著名茶商,他是上海滩很多电影公司的股东,阮玲玉的电影制片公司联华,他就是大股东。俩人相识于香港饭局,当时唐季珊身边情人是阮玲玉前辈,民国第一位电影皇后张织云。
(8)、但就像童话故事里一样,张达民的母亲坚决反对自己的儿子和一个保姆的女儿在一起。多次抗争失败后,张达民和阮玲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搬出张家,在外面同居了,那一年,阮玲玉16岁。
(9)、大概是因为阮玲玉对女主角的遭遇感同身受,她很难从剧情中抽离出来。拍摄结束,她依然无法平复情绪,哭得全身抽搐起来,蔡楚生便让工作人员退场,他留下来默默陪伴着她。
(10)、口碑载道,拼音是kǒubēizàidào,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群众口头称颂像文字刻在碑上一样;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11)、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这样两个人最后会迎来截然不同的结局。阮玲玉25岁时背负不动生活的沉重而自杀,而胡蝶虽然也历经磨难,却平安到老。
(12)、她们总相信自己能成为浪子终结者,能凭借自己的博大的胸怀去感化一个人,却忘记了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其实也是一种能量的碰撞、力量的博弈,是一种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过程。
(13)、之前,张达民见阮玲玉大红大紫后跟唐季珊在一起了,心生嫉妒,不肯放过阮玲玉这棵摇钱树,对她纠缠、勒索不断。
(14)、确切的说张达明是阮玲玉的第一个男人,那一年阮玲玉只是一个15岁的少女,但却被18岁的张达明所吸引,并于16岁时与他同居。在那个封建思想依然存在的社会中,很显然阮玲玉的做法十分大胆。
(15)、此时张达民和唐季珊并没有放过阮玲玉。张达民向法院状告唐季珊骗拐妻女、破坏他人家庭,唐季珊为了一己之私,大肆向媒体宣传当年阮玲玉和张达民是私奔,并没有结婚,所以自己并不是骗拐妻女。
(16)、人们认为,唐季珊曾当阮玲玉的面把舞女带回家,当中还曾对她实施家庭暴力,他的薄情寡义是导致阮玲玉自杀的主要原因,纵然阮玲玉“人之将死,其言以善”,又如何能说出这样情意绵绵的话来呢?
(17)、待人要真诚,说话要真实。但是,切记不顾后果,口无遮拦。
(18)、说话之前,一定要在脑子里过滤一遍,想想说出口的话有没有上面那六种。
(19)、然而,先前已经说过,现在的报章失了力量,却也是真的,不过我以为还没有到达如记者先生所自谦,竟至一钱不值,毫无责任的时候。因为它对于更弱者如阮玲玉一流人,也还有左右她命运的若干力量的,这也就是说,它还能为恶,自然也还能善。
(20)、4月26日,《思明商学报》又刊登出两封阮玲玉遗书——这两封才是阮玲玉的亲笔。一封是写给张达民的,对他的无耻行为进行强烈谴责;第二封写给唐季珊,控诉他是“玩弄女性的恶魔”。由于《思明商学报》仅是一份发行量不足1500份的小报,其报道并没有引起广泛重视。
5、人言可畏知乎
(1)、她似乎也对他产生了一些情愫,可那时蔡楚生已有妻室,而且导演事业如日中天,承受不住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