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马的成语故事(83条)

马的成语故事(83条)

时间:2024-01-22 15:47:55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马的成语故事

1、田忌赛马的成语故事

(1)、本周六第110期绿螺讲堂,常州中华恐龙馆副馆长吴勤,中华恐龙园文化研究员蒋寅寒将带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故事~

(2)、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3)、古时候在边塞地区,有一个老头儿,人称塞翁。一次,他养的一匹好马突然失踪了,邻居和亲友们听说后,都跑来安慰他。他却并不焦急,笑了笑说:“马虽然丢了,怎么知道这就不是一件好事呢?”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老头儿丢失的那匹马居然回来了,还意外地带回来一匹好马。这事轰了全村,人们纷纷向老人祝贺。可是老头儿并不高兴。他对大家说:“这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呀,谁能料到这不是一场灾祸呢!”

(4)、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因为擅长相马,被称为伯乐,伯乐的儿子把父亲用经验写的《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他想:“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于是他去对他的父亲(伯乐)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你找到的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5)、万马齐喑、五马分尸、系马埋轮、瞎马临池、下马冯妇

(6)、(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7)、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发情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

(8)、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马的成语故事篇11伯乐相马

(9)、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地南面,夏天住在山地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地话,地下八尺深地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10)、驴唇马嘴、驴年马月、驴前马后、马去马归、枚速马工

(11)、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地,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地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地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12)、下马看花、下马威、信马由缰、野马无缰、一马当先

(13)、指挥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

(14)、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15)、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16)、打马虎眼、大马金刀、代马望北、代马依风、得马生灾

(17)、农夫家里喂养了一只狗和一匹马。它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主人对它们一视同仁,精心照料。可是,狗还是觉得不满意。它认为自己的功劳更大,应当受到特殊优待。

(18)、马齿徒增成语比喻虽然年岁增加了,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19)、夏侯渊得知对面的高山失守后极为偾怒,下决心把它夺回来。张颌劝他说这是法正的计谋,应该坚守,决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渊听不进去。他亲自带领一支军队下山,围住那座高山,大声叫骂,向黄忠挑战。法正在山顶上举起白旗,黄忠看见,守在山腰不下来。到了下午,法正发现魏军已经疲劳,乘他们没有防备,连忙挥舞红旗。黄忠看到信号后,发起进攻。随着一片喊杀声,黄忠已飞冲到夏侯渊面前,夏侯渊被连头带肩砍作两段。

(20)、马高兴地答应了。不久之后,牛也忍受不了寒冬,跑来找人。那人同样地说,除非牛能把部分寿命送给人,不然就不收留它。牛献出了部分寿命后,被收留下来。

2、马的成语故事

(1)、放马后炮放马华阳肥马轻裘风马不接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风马云车罢马不畏鞭箠谷马砺兵弓马娴熟狗马声色狗马之心归马放牛汗马功绩汗马功劳汗马勋劳汗马之功汗马之劳好马不吃回头草呼马呼牛胡马依风花马吊嘴花马掉嘴见马克思金马碧鸡金马玉堂裾马襟牛叩马而谏快马加鞭快马一鞭快马一鞭,快人一言老马恋栈老马识途老马嘶风老马为驹勒马悬崖立马盖轿立马万言良马见鞭影而行六马仰秣龙马精神露马脚绿马仰秣买马招兵买马招军秣马厉兵秣马利兵秣马脂车牛马不若牛马风尘牛马襟裾牛马生活牛马易头

(2)、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3)、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4)、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

(5)、“露马脚”的起源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死马当活马医、四马攒蹄、驷马不追

(7)、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大言不惭地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8)、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9)、晚上,我和丈夫聊了聊,说:“我的同事小刘买了一栋新房子。我们家什么时候也会买新房子?”丈夫漫不经心地说:“买房子需要很多钱。去抢银行?”听到这里,女儿冲过去高兴地说:“爸爸,我也去!”我...

(10)、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

(11)、 马齿徒增: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

(12)、本期的成语故事,成语选自人教社出版的《成语速查词典》和部分网络资料,大家可以去看看这本生动有趣、读过就不会忘记的词典,以后小编会为大家筛选放送更多有趣的成语故事。

(13)、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14)、宋魏泰《东轩笔录失马断蛇》:“曾布为三司使,论市易被黜,鲁公有柬别之,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有福。’”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后又发展成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频频出现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或用来说明世事变幻无常,或比喻因祸可以得福,坏事可以变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好事与坏事,这矛盾地对立双方,无不在一定地条件下,向各自地相反方向转化。伯乐相马传说天上管理马匹地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地人也称为伯乐。

(15)、就在将军们疑惑之时,刘邦接着说了:狩猎的时候,猎狗负责追杀猎物,它们的行动完全按照猎人的指示。你们呢,攻城略地确实有功,但你们只是功狗而已。而萧何呢,他是给猎狗发出指示的猎人,他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的两三人就算难得了,但萧何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的队伍,跟着我一同出生入死。你们说,那我给他的封赏要比给你们的厚重,是不是应该的呀?

(16)、“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17)、大夫荀息建议用 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

(18)、路途中,驴子对马说:“请帮我分担一点吧,这样能救我一命!” 马不愿意,驴子终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

(19)、秦穆公就把九方皋请来,让他出去寻访天下无双的宝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道:“您要的宝马已经找到了。”秦穆公问:“是什么颜色的马?公的还是母的?”九方皋想了一下回答说:“我印象中是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把马牵来。去的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他把伯乐找来,埋怨说:“你真是槽糕透顶了!那个九方皋连马匹的颜色是黄是黑,马匹的性别是公是母都分不清,怎么能称为相马专家呢?”

(20)、最早将大宛国出产天马的消息告诉汉武帝的是张骞。汉武帝获悉后,立即派人带着金银珠宝和马匹,去大宛国换天马。可是大宛国王却不肯把天马献出,并且扣留下财物,并杀了使臣,把宝马藏匿在贰师城。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为贰师将军,领兵讨伐大宛国,大宛国的大臣们害怕战争,就杀了国王毋寡,献出宝马3000匹。

3、千里马的成语故事

(1)、黄忠斩了夏侯渊,夺下了顶军山,为夺取整个汉中扫除了障碍。马的成语故事篇21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说的是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则做了宰相高职。

(2)、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地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3)、 走马观花:走马观花,叙述一段春季相亲过程,在花开的季节,男子瘸子骑马,女 子豁嘴口馅鲜花,双方相遇,相互产生爱慕,成亲后懊悔不及。

(4)、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马的成语故事篇4汗马功劳

(5)、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马的成语故事篇6指鹿为马

(6)、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

(7)、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不多的强国之一。

(8)、本文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原创,

(9)、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就发现他颇有雄心壮志,对他极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

(10)、有一天,秦穆公对相马专家伯乐说:“您年岁大了,您的家属中有没有人能接替您来相马呢?”伯乐回答:“识别一般的好马并不难,只要从体形、相貌、筋肉、骨架这几个方面就可以辨别出来。最难的是识别天下无双的千里马,那就要从内在的气质上分辨,而一般人观察不到这种气质。我那几个儿子都是庸才,他们只能识别一般的好马。我有个朋友叫九方皋,靠挑担卖柴为生,他的相马本领不在我之下。”

(11)、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12)、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13)、宋魏泰《东轩笔录失马断蛇》:“曾布为三司使,论市易被黜,鲁公有柬别之,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楚相断蛇,后必有福。’”陆游《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后又发展成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频频出现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口语中,或用来说明世事变幻无常,或比喻因祸可以得福,坏事可以变为好事。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好事与坏事,这矛盾地对立双方,无不在一定地条件下,向各自地相反方向转化。伯乐相马传说天上管理马匹地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地人也称为伯乐。

(14)、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于是人们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官名字伯乐来称呼他。

(15)、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地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16)、(儿童成长故事)伴随宝宝一路成长的儿童故事屋,每日分享睡前故事,让孩子们在听的世界里遨游,增长知识,哄宝宝安然入睡。

(17)、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18)、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学习圣人的智慧,不也是过错吗?

(19)、楚王一见伯乐牵地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地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20)、盲人瞎马、泥车瓦马、骑马寻马、骑马找马、千兵万马

4、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1)、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2)、车殆马烦、车烦马毙、车水马龙、车填马隘、车在马前

(3)、谷马砺兵、归马放牛、汗马功劳、汗马之功、汗马之劳

(4)、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人称它为“天马”。汉朝时,西域的大宛国也出产一种名马,被称为“西极天马”,传说大宛国峤山上有匹神马,可以“日行千里”。因为“西极天马”跑得神速。

(5)、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

(6)、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7)、砺戈秣马、练兵秣马、临崖勒马、溜须拍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8)、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9)、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10)、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

(11)、拉拉手,还是好朋友|儿童故事国王生病了|儿童故事按时起床|儿童故事孟母三迁|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12)、束马县车、束马悬车、司马称好、司马牛之叹、司马青衫

(13)、小王子和小厨师|儿童故事小岛|儿童故事胖雪花和瘦雪花|儿童故事大熊抱抱|儿童故事和爸爸一起读书|儿童故事金鹅|儿童故事想变漂亮的朵朵巫|儿童故事勤劳的小蜜蜂|儿童故事太阳想吃冰激凌|儿童故事勇敢的小花猪|儿童故事黄鼠狼偷西瓜|儿童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儿童故事小狐狸和铁锅|儿童故事狐狸爸爸鸭儿子|儿童故事勇敢的西瓜兵|儿童故事长着驴耳朵的国王|儿童故事小熊可可|儿童故事什么时候才下雪|儿童故事魔法小猪|儿童故事爱漂亮的小企鹅|儿童故事小蜗牛的新房子|儿童故事得意忘形|成语故事对牛弹琴|成语故事道听途说|成语故事一粒金子要发光|儿童故事爱吃水果的牛|儿童故事两棵树|儿童故事小蓝鱼变红了|儿童故事鞋子的秘密|儿童故事公鸡的新邻居|儿童故事牙虫大搬家|儿童故事小猫咪的彩色世界|儿童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儿童故事小豆豆的假期|儿童故事自相矛盾|成语故事

(14)、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塞翁失马“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地祸福倚伏观服务地。

(15)、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16)、“这算不得什么。白得一匹千里马,可能会惹出什么祸事来。”老头儿有个儿子,最喜欢骑马。有一天,他骑着那匹千里马出去玩儿。

(17)、妈:今年下半年必须给老娘结婚!我:妈,我惧婚!妈:傻儿子,结婚说明一个人长大了,有了家庭,更温馨啊!爸:咳!咳!妈:咳什么咳?把菜切了,水放好。

(18)、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规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坚决反对。她说:从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如此招摇,实在不好啊!

(19)、犬马之疾、犬马之决、犬马之劳、犬马之力、犬马之恋

(20)、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5、骑马找马的成语故事

(1)、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明帝去世后,18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2)、班铺形荆:荆条。《左传·裹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意思是伍举与声子在郑国的郊外相遇,在地上铺开荆条,一起坐下来吃东西,并谈论楚国的事。

(3)、桓玄抢先说道:“矛头淅米剑为炊。”意思是说:用长矛的矛头淘米,用宝剑的剑口拨火。这自然是危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