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林清玄散文精选主要讲了什么(99条)

林清玄散文精选主要讲了什么(99条)

时间:2023-12-26 05:17:45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林清玄散文特点

1、林清玄散文特点与风格特征

(1)、台湾有个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因为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后来得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2)、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3)、不只是喝茶是“一生一会”的事,在广大的时空中,在不可思议的因缘里,与有缘的人相会,都是一生一会的。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纵使会者必离,当门相送,也可以稍减遗憾了。

(4)、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5)、18我们会认为阳光是来自太阳,但是在我们心里幽暗的时候,再多的阳光也不能把我们拉出阴影,所以阳光不只是来自太阳也来自我们的心。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会感应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就能与有缘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们心里有光,即便在最阴影的日子,也会坚持温暖有生命力的品质。

(6)、最早读过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置于桌边案头,不时拿来欣赏。

(7)、“一生一会”的说法是有点幽凄的,然而在幽凄中有深沉的美,使我们对每一杯茶、每一个朋友,都愿意以美与爱来相托付、相赠与、相珍惜。

(8)、精品干货|听说你做散文阅读理解时一脸懵圈?快来看看这些小技巧!

(9)、年少成名,青年历经世事多变,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觉悟万物。为人通透,超脱,有趣,至真至情至性。

(10)、遇到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话就好办了,把结成的冰随意弃置就可以了。爱听的话则可以煮一半,留一半他日细细品尝,住在北极的人真是太幸福了。

(11)、        由于林清玄从小受到父辈热衷宗教事务的影响,以及有文化、有学识母亲的关爱,母亲的言语和入释后的经历共同塑造了林清玄散文的语言特色。

(12)、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13)、30岁前,他就已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

(14)、结束语:人间的清欢与内心渐远,并非清欢难得,而是内心留存的清欢记忆在世事的繁杂里太过淡薄。不曾想做什么人物,但求能好好安抚自己的内心,无愧于它,也就无愧于己了。

(15)、 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林清玄 《温一壶月光下酒》

(16)、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小孩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样的样子,这是个大问题。

(17)、时间在旋转,日历再翻页,而林清玄的散文将经得起岁月年轮的考验,通过他的散文,我知道世间万事的一切取决于你自己生活和心灵的视角。花朵下可以看见锐利的刺,而在刺上,我也能看到斟满阳光的花朵。

(18)、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没错,读书给人带来快乐,给人带来启发。总之,读书有许许多多的好处。寒假中,我读了许多书。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几乎每一篇散文都给人带来深刻的启发。读了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想,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19)、我向往北极说话的浪漫世界,那是个宁静祥和有能自己制造生活的世界,在我们这个到处都是噪音的时代里,有时候我会希望大家说出来的话都结成冰雪,回家如何处理是自家的事,谁也管不着。尤其是人多要开些无聊的会议时,可以把那块嘈杂的大雪球扔在家前的阴沟里,让它永远见不到天日。

(20)、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2、林清玄散文精选主要讲了什么

(1)、他的文字清新流畅,在平易中有着至真至善的感人力量,感慨人生,关爱生命,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2)、这些相信与不相信,是缘于我知道一切命运风水只是心的影子,一切际遇起落也只是心的影子。心水如果澄澈,什么山水花树在上面都是美丽的;心水如果污浊,再美丽的花照在上面也只有污秽的东西。

(3)、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

(4)、我二十岁的时候,心情很好的时候,就跑到青年公园对面的骑马场去骑马,那些马虽然因驯服而动作缓慢,却都年轻高大,有着光滑的毛色。

(5)、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6)、林清玄,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7)、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

(8)、为什么提到第17名呢?那是我自己成功的秘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个人。

(9)、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我想到,人世间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了冬天的肃杀,却还要剪去枝,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那些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繁叶满树,然后结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实。

(10)、明川Mingccc:从小到大看的文章很多都是他的,老先生走好!

(11)、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

(12)、这是全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个社会在进步各种表层上所显示的迹象的特征都在说明这个社会亦或是民族正在进步,朝着一个他们所认为的理想的目标行进着,可能不得以实现,但现实是行进着就好。光鲜亮丽的表面很好看,大家也很高兴,但是掩藏在surface下的景色呢,我想不会是大堡礁,是灰暗的破落的珊瑚虫残骸,是的我说的是人们日渐缺少的作为一种生物的感知自然的能力与想法,除了呼吸之外,自然教会人们的太少太少,少得可怜。“无数苍白没有血色的蝴蝶。”蝴蝶,轻的,小的,翩翩然的。任何人对于蝴蝶的印象无非是这些,活力。这是指人吧我想,苍白没有血色,人怎么可以这样呢,但现实确实如此没有什么可以申辩的。林清玄大致上便是如此的一人,只想充实人,从内而至外。只是想让蝴蝶恢复亮丽与血色而已,他选择了铅墨这条路,执意行走到底,义无反顾。

(13)、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14)、百货公司的香水,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人也是这样,作为95%的东西其实是很像的,比较起来差别就是其中很关键性的5%,包括人的养成特色,人的快乐痛苦欲望。香精要熬个五年、十年才加到香水里面去的;人也是一样,要经过成长锻炼,才有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是独一无二的。

(15)、最好看的电影,结局总是悲哀的,但那悲哀不是流泪或者嚎啕,只是无奈,加上一些些茫然。

(16)、在生命的旅途中,要努力地追寻,也要保持静观。

(17)、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18)、林清玄先生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19)、他的微博定格在2019年1月22日这一天,对于离世,他似乎有所预知。

(20)、岁月如蝴蝶飞过,如扁舟流向,我也度过了一段很长的流浪岁月,只有每年秋天的兴谢野姜花让人伤感。后来,我住在木栅山,离房子不远的一间废弃的小屋后面,春天桃花像一串串晶莹洁白的珍珠遍地开花,当秋风吹过,野姜花白色的精灵在风中飞舞。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残垣断壁的脚下一下午,感觉秋天的意境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曲终人散,满江青峰"。

3、林清玄散文特点

(1)、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散文大家,以此缅怀。

(2)、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4)、开始语:读到今天这篇文章,对照自己,突然发觉最近几年,每年春天都有培植几抹绿色的习惯,尤其今年,种了几棵西红柿,一片小葱,还有一盆木耳菜。每天早上醒来,跑去看看它们的碧绿和茁壮,心里就装满了满足。我喜欢这难得的清淡的欢愉,也怀着这样的心情与您分享林清玄的散文:清欢。

(5)、如果失恋,等不到冰雪尽溶的时候,就放一把火把雪屋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6)、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7)、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乐。这就是成功。

(8)、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9)、如果我生在北极,可能要为煮的问题烦恼半天,与性急的人交谈,回家要用大火煮烤;与性温的人交谈,回家要用文火。倘若与人吵架呢?回家一定要生个烈火,才能声闻当时哔哔剥剥的火爆声。

(10)、37人生苍凉历尽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

(11)、20既生而为人,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

(12)、“有时,人的一生只为了某一个特别的相会。”这是我喜欢写了送给朋友的句子。

(13)、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14)、4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15)、传播:国内、外艺术名家|艺术品收藏|文学|音乐|视觉

(16)、十多年前,林清玄曾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浦县,在那里找到林氏族谱。作为迁台第11代的他,在老房子的古井前,想象着先祖背井离乡出去寻找新天地的情景。

(17)、林清玄喜欢读中外经典作品,对他的写作具有“超级影响”的作家,包括泰戈尔、纪伯伦、赫曼·赫塞、苏东坡、李白、白居易、梁实秋、林语堂等。

(18)、他的散文朴实、优雅,而他的安静却是他最丰富的色彩。一颗烦躁的心会被洗涤的透彻明静。读他的散文才深刻体会到了他所表达的含义:时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渴望交流,但却将心灵禁锢起来,怎能化解氤氲的阴霾?通过他的心与你的心的交流,会让力量穿越时空隧道流进你的灵魂里。手捧着书,斟酌每个字,都会漾起心中的温暖。

(19)、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类作品往往包含了深远的禅意,林清玄的散文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其散文可贵之处在于,他的写作能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20)、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4、林清玄散文的主要内容简介

(1)、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在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车流,却感觉到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者终站呢?

(2)、信息泛滥时代,年轻人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籍?在林清玄看来,首先要阅读经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自然看得远,还要能够像“杰克的魔豆”,和现在的生活和思想结合,不断让经典得到巨大发展。

(3)、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

(4)、1953年,林清玄生于台湾南部乡村。他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共有18个兄弟姐妹,我排行我前面有11个哥哥。”

(5)、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非常珍惜。因为一生里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

(6)、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而且难以找到一边饮茶一边观景的处所。

(7)、“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还记得那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8)、       例如,在《家家有明月清风》中,其对人生幸福的来源进行了描述,“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这段文字描述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艺术形式,使幸福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展现。

(9)、每当我看见林清玄写的书时,都会拿起来读一读。因为,每当我拿起来阅读时,都会读出不同的味道。

(10)、25每个人都有伤心的地方,但是每个人的伤心都不一样。

(11)、29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12)、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就了他的性格,但他却用一种花开的声音温暖了我的世界。佛曰:一花一世界;农曰:一叶一菩提。没有相对的答案,只要符合了内心的感觉,就能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谁也不是谁的谁,而林清玄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内涵却是我灵魂的根本,不希望现实的落寞隐埋了内心的平和宁静。

(13)、台南有个高一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还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这个机器最后得到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14)、与喜欢的人相会,总是这样短暂,可是为了这样短暂的相会,我们已经走过人生的漫漫长途,遭受过数不清的雪雨风霜。好不容易,熬到在这样的寒冷夜,和知心的朋友深情相会。仔细思索起来,从前走过的那些路途,不都是为了这短短的相会做准备吗?

(15)、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16)、“可以死的地方有多少,可以活的地方就有多少呀!”

(17)、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18)、读毕林清玄的散文,豁然开朗,生命的价值别有洞天。“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静的智慧之莲吧。”

(19)、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

(20)、他有一篇美作,名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这篇文章深深的感动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5、林清玄散文特点是什么

(1)、林清玄著作颇多,他曾说自己不知道今生会写几本书,但是“我知道我会写到离开世间的最后一刻。在一个贫困而单调的年代,我生长在偏远又平凡的农村,陪伴我长大的,只有很少数的文学作品和书包。文学的情怀,使我养成了纯粹的心灵,像司马相如一样,无视庸俗与豪奢,无忌流言与蜚语,勇于追求,一往无悔;文学的情怀,使我能立志,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从青年到老年,一直向往森林、海洋、云彩、天空与远方。文学创作是我生命的宝藏,使我敢与众不同,常保感动的心,我很庆幸自己是个作家,以爱为犁,以美为耙,以智慧为种子,以思想为养料,耕耘了一片又一片的田地。”

(2)、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3)、林清玄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4)、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5)、“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宗教体会和文学相融合,他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谈论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佛教的亲密关系,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佛教美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台湾作家张晓风评)

(6)、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以情动人。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则是说题旨鲜明,意蕴通达。不论内容怎样“散”,总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不管结构笔法如何散,总有内在韵味、情趣笼罩着全篇,或清新、或隽永、或华美、或古朴,情趣虽异,归旨却为一。

(7)、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

(8)、7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9)、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10)、然而,单是抓住文眼,还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切实把握行文脉络。比如:《匆匆》结构也十分单纯,十一个问句是情绪消涨的线索。问而不作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流畅感,也显出诗绪的跳跃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开。一般诗句为显示情绪的跳跃性,往往别于一般的语言句法结构,不顾语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匆匆》的问句,问而不答,而答意隐含之中,这既可启迪读者想象,引起深思,显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绪的飞快流动,显出诗情跳荡的节奏美来。对于这篇美文,我们不是让学生停留在泛泛的附和几声“美”上,而是要求学生真正地潜心阅读,体味作者是怎样表现出美的?是句式的整齐铺排(如开头的排比句,给人一种音乐的节奏美);是修辞的新颖而贴切(日子如轻烟,如薄雾。。。。。。诗意的物象,让人触手可及);是叠词的运用(默默、伶伶俐俐。。。。。。情意的缠绵尽显其中)。在引导学生学习行文时,一方面要指点学生明了本文新颖、精巧、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另一方面还要指点学生把握文章的明暗两条线索,即空间线索和感情线索。教学中只有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才能使学生分清层次,理清脉络,领会作者在委婉曲折的协警状物之中所蕴含的深邃的思想感情。

(11)、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12)、读他的散文像是在细数自己的人生,奇妙无瑕。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

(13)、这阕词,苏东坡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14)、林清玄的名字,也是偶然得之。他说,他出生时没有哭,带着微笑来到人间,他的祖上及父亲一辈都不识字,就给他取名“清怪”。“我是清字辈的,我一个哥哥说,‘怪’太不好听了,还是叫‘奇’吧。于是父亲以林清奇给我去报户口,没想到工作人员说,‘奇’也不好听,还是叫‘清玄’吧,因为他正在看一本叫《清玄道长》的书。”

(15)、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16)、35人的心灵是最脆弱的,可惜这种脆弱最不容易被看见。

(17)、我从公园穿越过去,想到少年时代的这个公园,心痛如绞,别说清欢了,简直像极了佛经所说的“五浊恶世”!

(18)、27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

(19)、是啊,一本书给我带来了这么多启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觉得太好看了,结果妈妈叫了好几次都没听见。这本书用巧妙的方法引出了许多生活事物中的看法、理解。让人情不自禁的想看第二遍,书中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地方,非常耐人寻味。整本书写的非常好,还让我知道了许多新鲜事物。偶尔,我看到精彩、好笑之处,都会不由自主的笑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