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说明人谦虚的成语(75条)

说明人谦虚的成语(75条)

时间:2023-12-08 14:55:23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比喻人谦虚的成语

1、比喻人谦虚的成语

(1)、(谦光自抑):谦光:谦虚退让的风度。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能够谦虚退让。

(2)、解释:意思是嘴巴就要像扎紧的口袋,不要多说话,不要乱说话,这样做,虽然得不到赞誉,但却不会犯错误。

(3)、后来就是说处理一件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与考虑,都可以达到一样的结果。

(4)、解释:意思是说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也应像自然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发愤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5)、(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6)、(谦光自抑):谦光:谦虚退让的风度。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能够谦虚退让。

(7)、出自:《周易·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8)、出自:《周易·小畜》:“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9)、(出处):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10)、出自:《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11)、(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12)、(示例):在那地方,圣裔们繁殖得非常多,成着使释迦牟怪和苏格拉底都自愧不如的特权阶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13)、(谦虚敬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同谦虚谨慎。

(14)、出自:《周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历终吉。”

(15)、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6)、后来指人们在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之后,要学会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举一反三。

(17)、解释:意思是说《易经》这本书,是圣人用来探求深奥与研究细微的凭借。

(18)、出自:《周易·颐》:“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19)、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20)、解释:意思是不孝顺的孩子被放逐又回来,不孝顺的孩子要判焚烧之刑,死刑或者流放。

2、说明人谦虚的成语

(1)、(谦冲自牧):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2)、古人常用于新年贺词中,后来用为新年开头的吉祥语。

(3)、释义: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4)、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5)、白话文:“夫人有好自己而自如的人;依靠其中有是应该的,感到羞愧。”

(6)、出处:《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7)、和风细雨: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8)、释义: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9)、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10)、不卑不亢:不自卑也不骄傲,同“不骄不躁”。

(11)、解释:意思是说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

(12)、(尺寸可取):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13)、陈学昭《工作者是美丽的》上卷三二她被邀着讲了几句话,无非是谦虚几句,比如她到这个地方是来向大家学习的等等。

(14)、释义:比喻有些许长处。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15)、不矜不伐 竭诚相待 敬贤礼士 克恭克顺 门不停宾

(16)、(谦躬下士):犹言谦恭下士。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17)、(谦恭虚己):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18)、(谦受益,满招损):谦:谦逊,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19)、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20)、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形容人谦虚的成语有哪些

(1)、不矜不伐: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形容谦虚谨慎。

(2)、出自:《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3)、(谦冲自牧):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克制。比喻谦虚谨慎,自我克制。

(4)、解释:意思是追逐山中野鹿,却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人引导,仅仅自己空入茫茫山林之中;君子应当见机行事,知难而退,此时应该舍弃逐鹿,如若一意孤行还是硬要去追逐涉猎,一定会遇到灾难,造成惋惜。

(5)、谦虚谨慎----谦虚:虚心;谨慎:慎重小心。虙待人,小心办事。

(6)、持满戒盈:端盛满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骄傲自满。

(7)、原本是教育后人面对困难,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上下齐心才可以。

(8)、(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9)、解释:意思是虽有硕大的果实却不去吃,这样君子可以得到民众拥戴,小人则会遭到覆巢之灾。

(10)、解释:小畜,是一个卦名,“畜”解释为积聚。古人用西来象征“阴方”,在“阴方”蓄积阳气,所畜之阳自然十分微小,阳气依然在上行,还没有蓄积大,阳气集聚尚未充足,虽阴阳已经交合,但却没有畅行,尚不能和阳成雨,因而乌云密布然而却未下雨。

(11)、后来表示各如其所愿,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

(12)、解释:意思是慎重地颐养,所追求的只是养家糊口,这样做是吉利的,就像老虎专一地注视着猎物,不断地捕猎,这是它生存的需要,也是没有灾祸的。

(13)、后来指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泛指团结合作。

(14)、出自:《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15)、(闻过则喜):过:过失、错误;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意见。

(16)、解释:意思是作为一个公正无私的君子,不仅能够解散自己的朋d,使国家得到大吉,而且还能解除各种有碍统一的小群割据势力,这是一件超出想象之外的事情。

(17)、不骄不躁----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18)、(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19)、(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20)、正如孔子所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4、比喻人谦虚的诗句

(1)、解释:意思是进入到自己的家中,有事先未请的多位客人到来,主人为了尊重他们,始终都要用美食相待,这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资。

(2)、(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3)、后来指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4)、后来指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5)、(解释):当:承受;愧:惭愧。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与事实不相符,感到惭愧。常作自谦之词。

(6)、(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7)、(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8)、解释: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

(9)、解释: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整日自强不息,即使在夜晚也要小心谨慎,就好像如临危境,毫不懈怠,这样就没有灾难了。

(10)、(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表示自卑

(11)、虚心,不自满。《诗·小雅·角弓》“莫肯下遗”汉郑玄笺今王不以善政启小人之心,则无肯谦虚以礼相卑下,先人后己,用此居处,敛其骄慢之过者。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上以谦虚为贤,下以傲诞为高。”

(12)、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3)、(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14)、(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15)、(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