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战争的五言绝句
1、关于战争的五言诗
(1)、唐代由于音乐曲调的变化,旧的乐府诗往往不能配乐,于是乐工们常将文人创作的绝句拿来合乐歌唱,这是绝句盛行于唐代的一个重要原因。五言绝句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
(2)、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____李梦阳《秋望》
(3)、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
(4)、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塞下曲四首》
(5)、此诗的作者是明末复社名士邢昉。明末战乱,作者回到故乡,却看到满目疮痍,家宅荒芜,就在老家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
(6)、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7)、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
(8)、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11)、40首诗告别春天,哪一首触动了你?夏日阳光,诗词相伴
(12)、其虽然桃花开放,但是此时却是凄风冷雨,在风雨的侵袭下,娇美但柔弱的桃花,能够长久盛开么?这种担忧让作者的心情更加灰暗。
(13)、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4)、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1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关于战争的诗句醉里挑灯看剑
(16)、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7)、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18)、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____刘因《观梅有感》
(1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
2、关于战争的五言绝句诗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但是,如果如此看这首诗,就流于表面了,因为其中蕴含着深刻且沉痛的思想。明亡之后,很多文人怀念明朝,以诗明志,此诗也不例外。“明月”当指大明王朝,虽然明朝已经灭亡,但是对大明的忠诚,依然如皓月当空,不曾改变。满清铁蹄肆虐中华,但是青山依旧苍翠。
(3)、因为饱受战乱之苦,使得她的爱国思想十分浓郁,虽然她的主要成就都是在词的创作方面,但是她也依旧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好诗。
(4)、这是一首写相思的名篇,此诗还有个题目叫《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这首诗是王维赠给好友李龟年的,现今人们多用红豆表达恋人间的相思之情。
(5)、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____严武《军城早秋》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7)、向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切记,与江东子弟8000人渡江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8)、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9)、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____杨炯《从军行》
(10)、《登岳阳楼》是杜普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11)、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12)、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
(13)、这首《在军登城楼》,以对句起兴,“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
(14)、据说《清平调》组诗是李白应唐玄宗之意为杨贵妃所作,这首诗极致夸赞杨贵妃的美貌。
(15)、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____曹操《蒿里行》
(16)、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首创的,它源于汉魏乐府古诗,风格上比较质朴古淡,崇尚自然真趣。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
(17)、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____屈原《国殇》
(18)、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19)、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20)、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3、关于战争五言绝句全部
(1)、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2)、
(3)、这首诗写景抒情,直抒胸臆,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全诗用语自然凝练,无刻意雕琢痕迹,节奏明快,蕴含人生哲理。
(4)、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5)、绝句的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据文献记载,当时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绝句一词在六朝初起时,仅指五言四句的小诗。
(6)、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8)、这是一首朴实有真趣的小诗,其作者是明末清初诗人阎尔梅。
(9)、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只是抓住宫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及一时的心理动态,便概括地反映出宫女生活的孤独清凄,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堪称古诗中的珍品。
(10)、注释:北国隆冬季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送兵途中,厚厚积雪,直接天际,崎岖难行。送兵到了边塞,只见军队营地一座连着一座,战事频繁,劳民伤财、国力耗费,怎一个“愁”字了得!千辛万苦、长途跋涉,送兵蓟北之后,作者发出了感叹:我并不是为了寻求功名富贵。
(11)、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李哲)为庐陵王,立相王(李旦)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排斥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匡复唐室”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一时响应者甚众,起兵十来天就纠集了十多万人,震惊了全国。
(12)、这是诗仙很经典的一首“孤独之诗”。“众鸟”高飞,“孤云”远去,独留作者久久徘徊、惆怅。诗仙高声问“我的知己在哪里呢?”,没有人回答,只有敬亭山静静地看着李白,李白默默地望着敬亭山。
(13)、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14)、思妇殷殷的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出现,哪怕他不相信自己切肤入骨的思念也无所谓,只要他早日归来,断肠人也就心满意足了。
(15)、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____虞姬《和项王歌》
(16)、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17)、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8)、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飞《满江红·写怀》
(20)、律诗共有八句,二两句为首联,四两句为颔联,六两句为颈联、八两句为尾联。
4、关于战争有关的诗五言绝句
(1)、这首诗控诉兵乱,格调悲凉。日暮还家,往昔热闹的城镇已经变为废墟,唯有几株桑树残存。此时正是暮春时节,本该万物葱茏,但是家宅十室九空,人们都避乱远遁,只有满地蓬蒿,摇曳在风中,侵袭到了庭院房屋之中。
(2)、“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分裂。
(3)、这首诗是清初士子马苏臣所写。全诗朴实简白,却暗有波澜,寄托遥深,细读能体会出他忧心百姓,控诉统治者的极大愤慨。
(4)、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5)、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6)、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8)、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