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农谚的诗词(105条)

农谚的诗词(105条)

时间:2023-11-21 16:09:26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农谚赏析的谚语

1、农谚的语句

(1)、谚语不仅用来预测丰收与否,也能预测下一阶段天气变化情况。要是立冬打雷好不好?谚语有什么说法。

(2)、这样,我们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积蓄能量,拥有更多向前行走的勇气和智慧,同时也有回旋的余地,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3)、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4)、俗话说:“一个柿子十副药”,那么,多吃柿子好吗?

(5)、棒子不出手,能打五六斗。这是在过去,对玉米亩产的估产。就是说,用手攥玉米棒子,尖儿和根不能出手的情况下能打五六斗,当时一斗是40斤,一亩地的产量是200至240斤。

(6)、东虹日头西虹雨,虹是雨后天空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虹,五彩缤纷,呈弧形,它与太阳相对映。太阳出现在天空的东方,它出现在天空的西方;太阳出现在天空的西方,它出现在天空的东方。当虹出现在东方时,会有雨变晴,而出现在西方时,由晴变雨。

(7)、棉花籽,不知羞,哩哩啦啦出到秋。棉花籽,当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难出苗,当遇到雨水,墒情好时,随时出苗,正是以上所说,哩哩啦啦出到秋。

(8)、(注)中秋看不到月亮,元宵节就会下雪,清明时必然一直下雨。

(9)、腊月三场挂,来年收棉花。树挂,即雾凇,景色很美。而冬天尤其是腊月下树挂的年头,预示着来年棉花收成好。

(10)、早哇阴,晚哇晴,半夜的哇鸽到不了天明。哇鸽,海鸥的一种,人们通过它各个时间的叫声,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11)、种菜是一门学问,包含很多的小窍门,“留空”就是其中的一种。意思是给蔬菜的成长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

(12)、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13)、老话说:“秋王追月,必定有灾”,啥意思?什么是“秋王追月”?

(14)、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15)、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关于农谚的谚语3农事谚语

(16)、(意思是,清明节有雨,麦子就会长不好的。)

(17)、一滴水,一粒粮,贮水保水如保粮。人靠血养,苗靠水活。

(18)、“黄瓜爱水,丝瓜爱藤”是说黄瓜种植的时候需要的勤浇水,丝瓜因长很多的藤需要搭架子;

(19)、月:小晕风伯急,大晕雨师忙/ 月亮毛东东,不下雨,就起风

(20)、蛤蟆叫在谷雨前,坑坑洼洼少种田;蛤蟆叫在谷雨后,坑坑洼洼可攒豆。在当时,人们的经验里,蛤蟆在谷雨以前叫唤,预示着当年雨水要大要多,在坑坑洼洼里种大庄稼都有沥涝的可能,告诫人们要小心,以免遭灾。谷雨过后蛤蟆叫,预示当年风调雨顺,就是最怕沥涝的豆类作物都可以种在坑坑洼洼的地里。

2、农谚的诗词

(1)、上学的时候没好好用功读书,工作以后还有机会边学边实践;

(2)、“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说明灰肥的重要性。

(3)、◆清明节气的霜、雾、雷及寒暖与未来天气均有一定预示,相关谚语有:

(4)、麦子掉头,高粱没牛。告诉人们,拔麦子的季节,也是高粱玉米等大田作物趟三遍的时候——莫忘了管理。

(5)、由以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谚语可知:如果农历八月初十日这天气睛好少云晚上月光暗淡的话,那么随后到来的冬天雨雪少,天气干燥,不太冷。如果八月初十日这天阴雨天晚上看不见月光的话,预示这年冬天雨雪多,比较寒冷。

(6)、"雷打秋,低田无收;雷打秋,布袋"却颠丢";雷打秋,高田五石收,低田布袋"倒头抽"

(7)、种菜离不开农谚做指导,而农谚又是古人关于农业生产的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学习吟诵它们,不仅帮助我了解了更多关于蔬菜种植的规律,还让我解锁了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更多密码。

(8)、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

(9)、我通常早起不吃饭就到菜园劳作,于晨光熹微中为菜们除草、施肥、松土、浇水……微风轻拂,鸟儿鸣唱,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愉悦了身心。

(10)、 正月冻死龟,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妇,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11)、①"过了清明是谷雨,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清明节后,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出勃勃生机;再过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由此而来;清明、谷雨勾勒出春景图,一年之际在于春。

(12)、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乐亭故乡人网站

(13)、(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14)、夏至西风刮,麦子干场打,夏至东凤摇,麦子水里捞。夏至季节,刮西风干旱无雨,有利于小麦收割,打场晾晒;如果刮东凤雨水要多,不利于小麦的收割,打场,晾晒。

(15)、肥多不浇烧坏苗,粪大水勤长得好。底肥三年壮。

(16)、农谚说:“立冬雷隆隆,立春雨蒙蒙”。谚语中,立冬正好对应立春,一个是冬季的开始,一个是春天的到来。假如立冬节气出现电闪雷鸣,则到了来年春天,往往雨水降临,滋润大地,正是春雨贵如油的时候,这时候下雨,利于万物复苏,冬季农作物返青生长。

(17)、还有的谚语说:“立冬有雪,来年芒种雨”。这是通过立冬节气的下雪情况预测来年夏季雨水多少。正如老话所说,如果立冬节气出现雪花,那么到了芒种节气,往往会有雨水降临。

(18)、勤管不如懒施肥。这是给懒人的一个开脱。确实,有一些懒人,疏于管理,舍得施肥,获得丰收,如果加上勤劳,不是更好吗?

(19)、春到来年加十一。这是过去农民们历年对每年立春时日的一个总结。比如说,2016年的立春是腊月廿而2017年的立春则是正月初相差十一天;但是,这种算法只限于农历纪年。2017年是丁酉年,正月初七立春,这年闰六月,照样是这个丁酉年,腊月十九立春,就是说一年两个春,因为,两个春在一年,就没有加十一这个说法了。其实,丁酉年的腊月已经是公历2018年的2月4日了。如果按公历纪年计算,不会出现一年双春。而当农历非润月年立春的时日加定是来年立春的时日了。

(20)、(注)根据惊蛰这天是刮北风还是刮南风,也能判断出未来的天气,还有适不适合耕种。如果这天刮得是南风,耕种就要推迟。如果这天刮得是北风,说明天气会骤冷。

3、农谚欣赏

(1)、鱼儿离水活不了,庄稼缺水长不好。春风不吹地不开,田里无水秧难栽。

(2)、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3)、(注)清明最好是晴天,谷雨最好要下雨。如果谷雨没有下雨,那么之后的会久旱无雨。

(4)、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意味着当天有雨;晚霞行千里,意味着是好天气。

(5)、撇一看二眼观三。以前种的高粱品种是关东青,大蛇眼,其高粱秸秆有丈余,撇苗的目的是促使根须发达,抗倒伏,所以在用锄撇苗时,其技巧就是撇一看二眼观三了。

(6)、雾:早雾晴,晚雾阴/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7)、"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8)、白露花,捡到家。就是说,棉花在白露季节开花结果以后,在下霜时节,得到收获。

(9)、深耕密植不上粪,枉费力气瞎胡混。量体裁衣,看禾施肥。

(10)、(意思是,如果惊蛰前打雷,那么之后难见太阳,整个二月雨水较多。)

(11)、特别是像丝瓜黄瓜等藤类蔬菜,不仅要留足间距行距,还要在幼苗时就给他们提前搭好架子,做好通风,这样后期的产量才会又多又好。

(12)、而“头伏萝卜二伏菜”则说的是白菜萝卜的种植时间,明显是在炎热的夏季;

(13)、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

(14)、生活中处处都藏着智慧,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体会,它给予我们的远比我们想要的要多得多。

(15)、农谚说:“立冬晴五谷丰,立冬雨稻米贵”。看来立冬节气晴朗无雨,却预示着五谷丰登粮满仓,农作物喜获丰收,是个好现象!但是,要是这天下雨的话,可不是好兆头,往往预示着粮食减产,价格增长,看来物以稀为贵!

(16)、夏至五月半,麦子都是面。适逢农历五月中旬夏至,风雨调和,麦子长得籽粒饱满。

(17)、燕子低飞沙燕叫,蚂蚁搬家蛇过道。根据动物的特有本能,预测天气,将要下雨。

(18)、②"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春秋不躺地"。意思是冬季严寒,久坐石凳,寒气入侵,伤害身体;夏季酷湿,久坐木凳,湿气太重,可致伤病;春秋不躺地,也是说春季仍有寒气,秋季寒气上升,躺在地上,会给人造成伤寒之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19)、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

(20)、(意思是,冬至就可以杀猪宰羊,一家人在一起吃点暖身体的东西进补。)

4、农谚语大全10个带意思

(1)、“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

(2)、如果这天遇上阴云密布,或阴雨连绵的天气,让人们不能欣赏上弦月光夜景而晦气之时,又想知道八月初十这天遇到这样的阴雨天,我们的老祖宗又是如何预测下半年的旱涝和冷暖走势的呢?那么让我们再接着看下一句老祖宗流传下的农谚俗语吧。

(3)、10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关于农谚的谚语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适宜。

(4)、而“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是说,菠菜的最佳种植时间是在秋分时节,这时天渐渐变凉,菠菜会长得很快,等到立冬很冷了,就要给菠菜盖上塑料膜来保暖了,这样来年的清明时节还有菠菜吃。

(5)、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虽寥寥几字,却是对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关系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可谓道理深刻。

(6)、近来,冷空气来袭较少,太阳灿烂辉煌,温度也比较高,还没有达到冰点,那要是立冬节气晴天,还有什么说法呢?

(7)、好的谚语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8)、"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天气暖和,则代表来年作物会歉收

(9)、风:朝风一夜雨/ 东风雨,西风晴,北风过来冷煞人/ 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10)、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霜降,也就是寒霜出现的季节,此时,温度需要到达零度以下,才形成霜花,否则,温度过高,难以打霜,只能以露珠的形式出现,那到了立冬还没有霜花,好不好?看看谚语有什么预兆。

(11)、好钢用在刀刃上,好肥用在攻穗上。麦追黄芽谷追节,玉米追的七个叶。冷田热底,增产无比。

(12)、要得红苕好,底肥追肥要上饱。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

(13)、综合整理央视网、中国气象局、南方都市报、中国教育报、河南诗词、清华大学等门户网站资源

(14)、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八月初十这天晚上天气晦暗黑云密布看不见月光时,那预示随后到来的冬天降雪频繁,雨雪比较多,道路因积雪多,路面泥泞湿滑不好走,让人走上既费力又费鞋子,致使人们穿的棉鞋易破补了行走时间不长又要缝,说明路面积雪之多,相应这个冬天也相对比较寒冷。(其中"月光朦"意思是说月亮被云层遮住看不见之意,后一句"棉鞋补了又要缝"寓意路面积雪多不好走的意思。)

(15)、大寒,小寒,杀猪过年。这是过去,人们对年的期盼。也有的说,大寒小寒,打春过年的,实际上,过了年打春还是常有的。

(16)、秋甲子下雨,百物不成。立秋第一天,人们习惯的叫秋甲子,说这一天下雨,大庄稼成熟时的籽粒不饱满,依笔者看,就看连雨不连雨了,若连雨,影响大庄稼授粉,籽粒肯定不饱满,若不连雨,收成会好。

(17)、人生也是这样,不要塞得太满,要注意给自己留些空间和时间,让身体和大脑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

(18)、“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是说白菜喜水而大葱耐旱;

(19)、“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20)、现在,我们根据以上老祖宗的谚语,和八月初十日当天的天气情况,就能预测到今年冬天雨雪多少和冷不冷了。

5、农谚名句

(1)、单耳风,双耳雨。日头将落时,其一侧出现淡淡的日晕时,叫单耳,出现单耳,是风的预兆;如果两侧出现日晕,叫双耳,是雨的预兆。

(2)、老话说:“立冬一日,水冷三分”。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一个节气,预示着冬天到来,温度越来越低,天气越来越冷。不知道你们那里有什么天气变化,别忘分享一下。

(3)、(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4)、水满田,谷满仓,田内无水仓无粮。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谷,有肥无水望天哭。囤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5)、如选好品种的农谚:“龙生龙,凤生凤,好种才有好苗生”、“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可见选种在农业生产上有多么重要。

(6)、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对于前人的这种总结,笔者做过观察,这种现象存在,但是不绝对。

(7)、(意思是插秧日期不能晚于夏至,否则水稻的生长发育眠期不够,最后很难成熟,产量很低,甚至失收,粮食不多。)

(8)、农谚说:“立冬若起西北风,来年必定五谷丰”。到了立冬节气,出现西北风,天气越来越冷,温度不断下降,符合节气特点和规律,看来距离下个节气小雪,雪花就开始飞舞了,冬小麦自然会盖上厚厚的白雪,相对于厚厚的棉被,肯定利于农作物丰收。

(9)、处暑不露头,割了喂老牛。麦收后,夏播玉米须及时抢种,不然到了处暑,玉米不能吐穗扬花,霜来之前不能成熟,只好割了喂老牛。

(10)、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农历八月初一下雨,来年春季会干旱无雨。这是多年的传统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11)、伏里不露荚,割了喂骡马。警示人们,麦收以后夏播的豆类,必得在初伏之前出土露荚,不然的话生长期不足,霜来之前不能成熟,收割之后,只能喂骡马。

(12)、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13)、(意思是,如果立夏不下雨,就会干旱到小麦收割后,立夏不下雨,下季无法耕田下种。)

(14)、早种1天,早收10天。夏播作物早种1天,秋后就能早收10天,告诉人们,夏收以后要抢种夏播作物。

(15)、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在过去,靠天吃饭,在五月天若遇干旱无雨,有利于大田作物蹲苗,控制旺长,六月连雨能使庄稼生长有充足的水分,预示秋后粮食增产增收。

(16)、按字面意思可引申理解为:如果八月初十日这天晚上的月光昏暗淡黄无亮光的话,那么随后接下来的冬天会雨雪偏少,气候干燥,以晴好的天气为主,人们吃的井水也因长时间不下雨雪而干涸,致使人们连做饭的用水都很短缺,说明干旱严重。(其中"月光黄"是月亮被云层遮住月光很暗的意思,"无水煮斋汤"是用衬托的手法,其意是连不太费水的素汤都没有水煮,说明缺水严重。)

(17)、谚语说:“立冬有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大家要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烂冬”,不是腐烂的冬天,而是说冬天雨水频繁,过去土路,道路湿滑,地面泥泞不堪,人们习惯称之为烂路,也称为烂冬,寓意冬天比较暖和,雨水多发。由于雨水频繁,外面放置的柴草淋湿,人们缺少烧火做饭用的材料,而且吃的吃完,不便于购买,看来立冬节气这天下雨,预示着冬天多雨水,是个烂冬,不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18)、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

(19)、"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0)、夏至三庚数头伏。祖先留下来的律,按天干地支计算,从夏至那天起当出现第三个庚日,即为头伏。

(1)、春雨贵如油。春天少雨,而春天既是万物萌发的生长季节,又是春天播种的大好时节,当春雨洒向大地的时候,说春雨贵如油,半点儿也不夸张。

(2)、大雾不过当日是好天。过去没有科学仪器观测天气,全凭经验总结,像这样的经验总结,可靠性不大。

(3)、清明节气的阴晴雨雪与对未来天气及年景有一定预示的谚语有:

(4)、只有先播种,才可能有收获;只有先张开翅膀,才能乘风飞翔。

(5)、一步三棵苗。该话是朝着玉米说的,当时种的品种是白马牙,秸秆高,一是不抗倒伏,二是苗密了爱出枪杆(光长秸秆不长棒子的玉米),所以在定苗时,株距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