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关于农业相关的谚语(68条)

关于农业相关的谚语(68条)

时间:2023-11-21 16:02:28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关于农业方面的谚语有哪些

1、关于农业的10条谚语

(1)、   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南风不过过三不雨就阴天。   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   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2)、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3)、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4)、(寒潮来临)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

(5)、来源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6)、11月28日银杏叶已全部变色的城市是(  )

(7)、”白露秋分,日夜平分”:到了白露和秋分这个节气的时候,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8)、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农历九月分别是核桃、梨、柿子的收获期)。

(9)、蚕老棋子黑,准备割大麦。蚊子见血,麦子见铁。

(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大雾不过过三半月干。老龙瘢、不过三。上钩风下钩雨。东北风、下雨的老祖宗。月亮生毛,大雨滔滔。日晕主风、月晕主雨。缸穿裙、盐出汗,大雨一定不少见。立夏立不住,刮到麦不熟。

(11)、七月十五枣红皮,八月十五枣半干(指农历)。

(12)、良种加良法,生产才得发。基肥施得足,麻高又厚肉。

(13)、欢迎您加入山东山农,我们为广大的山东农业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农业优惠及补贴政策等方面的专业化咨询服务,为您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14)、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释义:白露这个节气种麦子就偏早,而寒露种麦子就晚了,在这个两个节气中间的秋分种小麦正是好时候。

(15)、只有白车水,没有白鎝花。棉花一出土,见草就要锄。夏至棉花根边草,胜过毒蛇根边啃。

(16)、犁地要见死土,耙地要见扑土,耩地要见湿土。

(17)、(多雨)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

(18)、花(卢都花变花(棉花,四十五天好捉棉花。早花捉得早,早花捉得好。

(19)、荞麦见霜,粒粒脱光。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20)、日落乌云接,明天把工歇。早晨馒头云,下午雷雨淋。旱怕南云涨,涝怕北云生。天上黄橙橙,无雨也起负。三月雾蒙蒙,必然起狂风。南闪大门开,北闪有雨来。日出红如血,竿后大雨落。日落西北晴。雨后起东风,未来雨更凶。急雷雨易停,闷雷天难开。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朝看东南,夜看西北。雷轰天边,大雨涟涟。春冷秋热,必有雨节。

2、关于农业相关的谚语

(1)、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2)、立春落雨至清明,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

(3)、   早雷下大雨,下雨不过晌。   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   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4)、种豆子,豆秸不能长的很高,如果到了人的脖子那么就打不来几个粒子了;庄稼本来就有密度要求,所以不能长太高;而且都长了豆秸营养也长不到豆子上,所以不长豆粒了。

(5)、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释义:冬天能连下三场好雪,来年的麦子必定大丰收。指麦子能不能丰收,冬雪是很关键的。

(6)、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7)、夏至棉田锄三遍。胜过多施三次肥。脱花要等黄梅信,锄头落地长三寸。

(8)、 地利,是指农业生产中的土、肥、水各个环节的重要经验。土地、肥料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9)、“早子垫头,冬子垫腰”:早造水稻插秧把秧苗的头用泥土刚遮着就好。因为,春天稻田表面气温较高,这样插秧有利于禾苗生长;晚造插秧插到泥土在秧苗的中间。因为,那时是夏秋时节,稻田表面温度太高,泥土深一点的地方温度较低。因此,秧苗适度插深一点有利于禾苗生长。

(10)、粪是农家宝,庄稼离它长不好。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

(11)、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薹菜。

(12)、这句话的意思,同第一句大致相同,还是利用了动物的本能或天性。意思是,从喜鹊搭窝的方向来判断这一年的风向。比如今年喜鹊搭窝朝东南开口,那么今年一定是西北风偏多。

(13)、春打六九头,穷人苦出头。释义:到了立春的时候,天气也要变暖和了,人就得准备干活了,指受苦的开始。

(14)、如果谷雨之前就听到响雷的话,那么这一年雨水就比较少,洼地种出来的瓜都很甜。

(15)、水是庄稼的血。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农作物及农产品内也都含有水分。如番茄、黄瓜、西瓜等含水量达95%以上,草本植物的叶片含水量达80%以上,就连风干的谷类种子也含有12-14%的水分。水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它与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新陈代谢、养分吸收、运转、调节体温等,都是在水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庄稼确实是“有收无收在于水”。

(16)、“白石牙(火山嶂)戴帽,三日有好料”:冬天的时候,若火山嶂顶给云雾盖住,未来几天天气就会变冷下雨,人们不能干活,只能在家休息。

(17)、斑鸠咕咕,该种秫秫。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

(18)、放水要看天、看地、看庄稼,不可随心所欲,还要根据地势、水情、节令等重要因素来适时地进行灌溉,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

(19)、关注我们!分享给认识的人!小编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希望文章的内容对您有用。欢迎留言发表看法,朋友们对哪方面的内容有兴趣告诉小编,共同交流学。感谢您的陪伴!

(20)、如果白露时节种晚秋蔬菜的话,那么会容易遭虫灾。

3、关于农业的谚语是什么有哪些

(1)、很多农民朋友常年种植小麦,一旦小麦连续种植三年,这个时候就要选种,如果不选种的话就要换个品种种植,否则产量就要下降。

(2)、“冬至在月尾,做势阿哥唔知归”:若冬至在十一月下旬,这年冬天的天气会非常暖和,农民耕田不会辛苦。

(3)、麦子到了熟的时候,要抢收,抢打,然后快点入仓;因为麦子熟的一方面很快,不抓紧会丢很多;然后麦收的时候很容易下雨,造成收获的麻烦甚至浪费很多,所以收麦讲究一个快字。

(4)、桐树开花,正种芝麻。桐树花落地,花生种不及。

(5)、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杨叶钱大,要种黄瓜。

(6)、柳絮落地,棉花出世。桐叶马蹄大,稻种下泥无牵挂。

(7)、麦子去了头,秫秫没了牛(小麦收割后,高粱已长的比牛还高)。

(8)、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9)、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

(10)、三耥九耘田,砻糠变白米。稻耘三遍谷满仓,棉锄七次白如霜。花靠锄头稻靠耥。

(11)、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12)、“会收洒收禾花,唔会收洒收谷芽”:早稻成熟了七八成,若天气好就要收割。因为,这个时节雨水多。有些人这样做,收成的稻谷质量就好;有些人要等到稻谷全部成熟时才收割,如遇连续下雨,稻谷就会生芽,质量就不好。

(13)、“夏至田头试”:到了立夏季节,早稻的早禾已成熟七成左右,农民们开始小打小闹的收割。昔日粮食困难,这既可解决温饱问题,又能提前做三夏工作,减轻农活压力。

(14)、“夏至田头试”:到了立夏季节,早稻的早禾已成熟七成左右,农民们开始小打小闹的收割。昔日粮食困难,这既可解决温饱问题,又能提前做三夏工作,减轻农活压力。

(15)、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16)、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寒损根,霜打头。

(17)、“四月北风水打差,五月北风平平过,六月北风就系祸”:如果,四月刮北风,天就会下大雨,甚至发生水灾;五月刮北风不会发生灾害;六月刮北风就会刮台风。

(18)、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

(19)、小燕来,摧撒秧,小燕去,米汤香。小燕来,抽蒜薹;大雁来,拔棉柴。

(20)、山东等地民间说法,农历五月是关公磨刀日,也叫雨节,是要下雨的。这句谚语很神奇,大部分年份,五月十三这一天都会下雨,有时候大,有时候下小雨。甚至有时候这一天上午还艳阳高照,下午突然就会下起雨来。如果真有偶尔一年没下雨,那么以后可能就会是大旱了。

4、关于农业的谚语10句

(1)、如果夏至跟端午是一天的话,那这一年粮食的收成就不好。

(2)、处暑下雨烂谷箩。气温与农业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3)、“夏至水流秧”:到了立夏时节,稻秧已有一寸多长,由于气温高,不利于秧苗生长。农民们就在秧田里放水流着降温,保护秧苗生长。

(4)、“禾黄水多”:早稻成熟时节是夏天雨季,几乎天天下雨,非常不利于收割稻禾和晒稻谷。

(5)、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有什么关于农业的谚语诗歌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6)、天时,是节气农时的条件,即温度、水分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农事季节的经验总结,为保证农事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准确把握农时。我国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天时”的影响,因此,掌握节气变化,不违农时地安排农事活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条重要的原则。“节气”是固定不变的,而自然条件,却往往发生变化。农业生产必须根据节气的变化,因地制宜,不违农时的安排生产,使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充分适应自然气候条件。大批的农谚都有这种“因地制宜”的思想,如“种田无命,节气抓定”,节气反映的是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节气抓定”即抓住了生产安排的关键,如“节气抓不定”则会出现“人忙天不忙,早迟一路黄”的现象。

(7)、物候与农业(以指示作物为指标预报农时)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杨叶拍巴掌,老头压瓜秧。

(8)、   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   开门风,闭门雨。   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   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