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语录大全>佛语禅心经典句子静心(98条)

佛语禅心经典句子静心(98条)

时间:2023-11-21 15:50:28 语录大全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佛家经典禅语静心55句

1、禅话禅说静心佛语

(1)、人要心静,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观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即听即忘。能干扰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伤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开。你若平和,无人可恨,你若不究,无人能扰。

(2)、6水火不相容——容:容纳。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3)、《寄太虚上人用旧韵》,《陈献章集》卷第433页。

(4)、佛法无多子,长远心难得,学道如初心,作佛也有余,始终总不变,真是大丈夫。

(5)、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6)、6数东瓜,道茄子——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7)、学会放下,懂得从容。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生活中出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心怀不满、怨气冲天,也不必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是福是祸都得面对,是好是坏都会过去。世间最大的抱憾,是我们近在咫尺,却不懂彼此的沉默;最大的错失,是明知前方无路,却固执得不想转弯。

(8)、假如要问我们的祖先是否给我们留下有恩德,就要看看我们现在生活所享受的程度是否高,假如确实高,那就算祖先累积下了恩德,我们就要感谢祖先当年留下这些德泽的不易;假如我们要问我们的子孙将来是否能生活幸福,就必须先看看自己给子孙留下的德泽究竟有多少,假如我们给子孙留下的恩惠很少,就要想到子孙势将无法守成而容易使家业衰败。

(9)、4庐山真面目——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10)、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谨交游。若一接近匪人,是清静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使终生难植嘉禾矣!

(11)、2赶浪头——指跟在大众后面做一些适应当前形势的事。

(12)、《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陈献章》卷第279页。

(13)、8远来和尚好看经——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14)、3旧瓶装新酒——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

(15)、5千里姻缘一线牵——指婚姻是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

(16)、900、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17)、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8)、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19)、回忆本来非常美好的,只要你能让过去的都很快过去。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正是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我听见时间长廊另一端有个声音说:"也许今天无法实现,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里。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20)、2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涸:使水干枯;泽:聚水的洼地;焚:烧毁。把池水戽干来捕鱼,将林地烧毁来打猎。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2、佛语禅心经典句子静心

(1)、6使功不如使过——使:用。使用有功绩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使其能将功补过。

(2)、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

(3)、问祖宗之德泽,吾身所享者是,当念其积累之难;问子孙之福祉,吾身所贻者是,要思其倾覆之易。

(4)、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6)、2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7)、《玉台,次杨敷韵》,《陈献章集》卷第459页。

(8)、我们无需刻意修行,心怀正念,走在正途就是最好的修行。

(9)、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0)、6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11)、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12)、不幸而言中——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13)、2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14)、3疾雷不及掩耳——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15)、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16)、世人得罪,其行有三二口言伤人、身行暴害、心专嫉妒。——《中本起经》

(17)、5全国一盘棋——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18)、秋落遥峯翠几层,不知何处啸孙登?而今小坐黄云看,谁道方袍不是僧。

(19)、3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指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20)、8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3、佛家经典禅语 静心 经典语录

(1)、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5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3)、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4)、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5)、富贵名益,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6)、70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7)、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8)、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9)、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10)、性情急躁的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如烈火一般炽热,所有与他接触的人都会被焚热;一个刻薄寡恩的人,他的一言一行如冰雪一般冷酷,无论何人碰到他都要遇到残害。一个头脑顽固而刻板的人,既像一潭死水,也像一株朽木,死沉沉的完全没有生机,这都不是能成大功业而造福于人类的人。

(11)、《闻陈宗汤、湛民泽欲过江门,遇飓风不果,用张廷实韵寄之》,《陈献章集》卷第312页。

(12)、2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13)、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14)、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5)、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16)、30画虎画皮难画骨——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17)、7勿谓言之不预也——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18)、(6):(禅语)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19)、人生不易,不要笑话别人。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唱的曲。再风光的人,背后也有寒凉苦楚;再幸福的人,内心也有无奈难处。谁的人生都不易,笑人等于笑己,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最穷无非讨饭,不死总会出头。谁的人生十全十美,谁的生活没有薄凉,谁敢保证一直都人生得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0)、陈献章对“空”有很深的感悟,“百感观空尽,扁舟适楚迟。”68而且理解的是大乘佛教的空,而非小乘佛教的空。《钟氏席上赋四十韵》诗中云:“迹混何须灭,心空不假灰。”69灰,指的应该是“灰身灭智”,消灭身体、泯灭智力才能达到涅槃的状态。这是大乘佛教尤其是禅宗对小乘佛教的批评,唐代禅僧宗密说:“灰身灭智,永离诸苦。”下注云:“诸《阿含》等六百一十八卷经,《婆沙》、《俱舍》等六百九十八卷论,皆唯说此小乘及前人天因果,部帙虽多,理不出此也。”70小乘佛教认为灰身灭智,就能脱离因果之苦,延寿亦曾提到说:“灭智灰身,远离因果。”71灰身灭智,即将肉身焚烧成灰,将心智灭除之意,是小乘佛教所说无余涅槃。印度金刚仙所撰的《金刚仙论》说:“小乘人断三界烦恼,尽分段生死。灰身灭智入无余涅槃,善恶因果一切俱舍。”72中国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在《维摩经玄疏》中也说:“若入无余解脱,灰身灭智,犹如虚空,无所施为。”73从“迹混何须灭,心空不假灰”的诗句来看,陈献章显然不赞成灰身灭智的状态,而是追求一种现实当中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4、佛家经典禅语静心55句大全

(1)、7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喻表面上给了人家好处,但实际上这好处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价里。

(2)、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恩惠要留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恩。

(3)、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4)、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善因才会得善果;反之,种恶因便得恶果。

(5)、1得饶人处且饶人——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6)、据《广东通志》,新会县城城北二里有圭峰山,亦名玉台山,山上有圭峰阁、玉台寺,松竹蕃盛,下有瀑泉。可能是这里景色怡人,陈献章经常到圭峰山游玩,作有多首诗歌,如《寄容贯圭峰》诗云:“西峰扶策上,病骨快新凉。乞米分僧饭,闻香过梵堂。闭门秋竹静,语鸟暮钟蔵。浩浩蒲团上,还同在醉乡。”23又在写给张廷实的诗中说自己在圭峰寺通宵谈禅:“持烛圭峰寺,宵谈仆屡更。一为方外友,都没世间情。面壁僧犹在,栽莲社未成。孤舟破危浪,载月下东瀛。”24圭峰寺也可能就是玉台寺。陈献章经常住在玉台寺,他描写在玉台寺的情形说:“笑倚长松咏晩台,三三两两共无怀。人间紫府千回梦,我共黄云一路来。鹿洞当年寻李勃,鹅湖今日想东莱。将军夜半还能饮,欲引东溟入酒杯。”25诗中描写了圭峰山的景色,由山上的景色联想到理学家。可见,陈献章在寺里并不是安享清静的环境,而是思考、体验学术思想。文定上人是玉台寺的禅僧,曾游学四方。从诗文来看,陈献章和文定的来往非常密切,在给陈秉常的诗中,说二人曾去玉台寺寻找文定:“玉台记得寻僧处,半日留君却未多。”26湛若水游圭峰山时,陈献章还专做诗四首给文定:

(7)、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8)、6十年九不遇——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9)、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也长。

(10)、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着,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11)、4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12)、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13)、陈献章之学,是静坐体验心体,把程朱外向的为学功夫转向内向。上文引述了陈献章早年按照朱熹的方法,读书求理,却毫无所得。于是抛开书册,专意静坐,于静中恍然有悟。陈献章认为这就是悟道,之后有问学者,皆教以静坐,如《明史》陈茂烈本传中,记载陈茂烈受业陈献章之门,陈献章语以主静之学。

(14)、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间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

(15)、1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16)、3卷地皮——把地皮都卷走了。比喻官吏的残酷搜刮。

(17)、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在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8)、所有的遗憾都能弥补,唯有人生的遗憾,只要留了,便成永远。

(19)、冥想有助于注意力的训练  冥想时,人们静静地坐着,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随着空气从鼻孔中出入,人们沉浸在自我感觉中。任凭思绪涌入脑海,又轻轻将其拂去,呼吸,拂去。研究发现,这样训练冥想三个月,大脑分配注意的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此研究的首席研究者理察德•戴威森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和精神病学教授,他说,释放思绪的能力使得大脑获得了快速更换所注意的事物的能力,专业的冥想人员比一般人能够更好的把握快速改变的刺激,例如面部表情的变化。  这项研究利用了注意顺脱现象。例如,呈现20 张图片,其中连续的两张间隔只有半秒钟。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到后面那张图片的。这是因为注意的分配能力有限,事情发生得太快,大脑来不及对第二个刺激进行反应,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压抑。但是,这种顺脱现象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瓶颈,还是有人能够察觉第二张图片的存在的。这就需要对注意进行无意识之下的控制。17 个被试参加了研究,以前他们没有冥想的经历,现在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冥想训练,每天持续10 到12 个小时。对照组每天只有20 分钟。然后两组都给予注意顺脱测试,请他们判断埋藏在一系列字母中的数字,同时记录电生理变化。结果显示,每个人都能察觉第一个数字,但是短时间冥想组倾向于紧紧抓住第一个数字,并"吊"在上面,这样就错过了对第二个的注意。而长时间冥想组对第一个数字注意分配得较少,看到了就放过去了,没有紧紧抓住不放,这样就提高了抓住第二个的可能。注意顺脱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固有特性,很难改变。但此项研究表明,这种固有特性是可以通过练习改变的,注意是弹性的、可以训练的技巧。一位参加三个月冥想训练的被试在采访时说,"我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我不会盲目地按照别人说的去做。

(20)、40稂不稂莠不莠——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5、佛禅静心句子

(1)、在这个时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难,根源在於世间人道德伦理丧失,谁也不愿意服从谁,所以世界秩序大乱,大灾难必定会降临,能够逃过劫难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2)、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着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4)、80一棍子打死——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5)、90自以为得计——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

(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8)、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9)、人要心静,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观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即听即忘。能干扰你的,往往是自己的太在意,能伤害你的,往往是自己的想不开。你若平和,无人可恨,你若不究,无人能扰。

(10)、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11)、2风马牛不相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12)、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无耻到极点。

(13)、1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14)、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15)、如风过耳 利害之省 和风朗月 自知之明

(16)、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17)、不论如何完美的名气和节操,都不要一个人自己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只有如此,才不会惹起他人的怨恨而招来灾害,从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论如何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也不可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一定要承担几分,只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一些修养。

(18)、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