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叔本华名言痛苦与无聊
1、叔本华人在痛苦与无聊之间
(1)、而人的内心空虚,是无聊的真正来源。所以你看众人渴望社交,渴慕奢华,眼神却空洞无物。
(2)、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叔本华
(3)、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4)、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5)、“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说话也不要相信”则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6)、越是内心里有欠缺,他越是希望在别人眼里被看作幸运儿。--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7)、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8)、叔本华在很小的时侯,人们似乎已看出他将来注定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的小说中人林黛玉看到落花就会流泪,徳国的生活中人叔本华小时候遇到悲惨的事情就要沉思良久: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悲惨和不幸的事呢?人活在世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年青而天才的叔本华带着类似的许多问题思考着,终于在1818年他30岁时找出了答案,在其巨著《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他认为世间许多的不幸,痛苦和矛盾表现的根由,原来是盲目的意志。从西方哲学史来看,叔本华是第一位强调意志对于哲学重要性的哲学家,开创了生命哲学,强调必须自生命內在因素来了解事物自身。仅此一点,叔本华与他同时代的康徳、黑格尔、尼釆一样,在哲学上就足以不朽了。
(9)、陆游的一生是很苦的,他没成为英雄,也痛失了挚爱。
(10)、首先,它可能来自“一个特别坏的人”,或者说造成巨大不幸的原因可能是某一剧中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这时,这角色就是肇祸人。例如理查三世、《奥赛罗》中的雅葛、《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安提戈涅》中的克瑞瓮等。
(11)、一切生命的本质就是苦恼。这是意志内在本质的命运,动物世界的表现虽较微弱且有程度上的差别,然亦无可避免。《爱与生的苦恼》
(12)、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3)、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14)、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15)、虽然叔本华的思想略显悲观,但是其实悲观中也透露出了希望,同时,叔本华也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待人生的中各种痛苦和挫折,从中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叔本华去世后不久,另外一个著名的西方哲学家尼采,在书店的一个角落里面,发现了叔本华的著作,从叔本华悲观的哲学思想中,看到了人性的强健和充满生命力的一面,就像尼采说的: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必将使我们更强大。而尼采哲学思想的起点,正是叔本华。
(16)、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叔本华也好,太宰治也好,钱钟书也罢,都是道出了我们如此重复而又无聊的一生,因为人生就是生老病死的一个过程,每活一天,就是向坟墓爬得更近一点。
(17)、然而,当今社会,有不少人会将自己的负能量释放到他人身上,更有甚者,反社会反人类,把所有的怨恨和暴戾之气都撒向社会,将最残忍血腥的罪***之手伸向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们,在杀戮和毁灭中寻求快感,在报复中求得安慰。
(18)、叔本华在其艺术分类中,十分推崇悲剧,因为在他看来,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出邪***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否定生命意志。
(19)、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0)、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2、叔本华论痛苦与无聊
(1)、野蛮人互相吞吃对方,文明人则互相欺骗对方,这就是所谓的世道方式。——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3)、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4)、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5)、能够遗传后世的声名就好像橡树,长得既慢,活得也就久;延续不长的名声好比一年生的植物,时期到了便会凋零;而错误的名声却似菌类,一夜里长满了四野,很快便又枯萎。
(6)、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利用时间。头脑思想狭隘的人容易受到无聊的侵袭,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智力纯粹服务于他们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7)、10惟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着坚定不移之确信的人才能称之为骄傲。任何想假装高傲的人不一定就能骄傲,他多半会像其他人一样,很快地丢弃掉这个假装的个性
(8)、我们生活的关系应该尽可能的简单,甚至单调的生活,只要这不至于产生无聊,都会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因为这样,我们就更少地感觉到生活,并因此更少地感觉到生活的重负,而重负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人生的智慧》
(9)、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
(10)、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11)、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只要得到了一些东西,才会变得无比快乐,对于有的人说是房子、车子、是金钱,有的人是爱情、奖杯、或者一个健康的身体。
(12)、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叔本华
(13)、那么悲剧主要表现苦难,为什么又能给我们快乐呢?叔本华说
(14)、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15)、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16)、友谊就好像传说中的海怪,大家绘声绘影,可是却仍有待证实。想要拥有一位如圣经所言比亲兄弟更亲的朋友,可能比一睹尼斯海怪的身影还难呢!
(17)、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的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此。--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8)、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19)、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20)、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3、叔本华 痛苦和无聊
(1)、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2)、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该希望改变、也不可以干脆谴责别人的本性。?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3)、但真正能让我们从中解脱的并不是一味的享乐或逃亡,而是抽丝剥茧、追本溯源,躬行于身。
(4)、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5)、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象一个想到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
(6)、无价值的事物总是不断增加:由于频繁的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物逐渐变得毫无价值。
(7)、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惟一形态。
(8)、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9)、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10)、10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
(11)、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12)、如果我们举止有礼、言谈有善,我们就能粗暴地对待许多人而安然无恙。
(13)、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觉得寒冷;人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过活。
(14)、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恼。
(15)、说人一生之中大多数时间里身边都只是泛泛之交不要深究这些。
(16)、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叔本华
(17)、头脑中的思想就跟我们的恋人一样: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掉这一思想,我们的恋人也永远不会变心;但眼不见,心不念!最精妙的思想如果不是写下来的话,也有可能从此无法挽回地失之遗忘,而我们的恋人除非与我们缔结了婚姻,否则也有可能跟随了别人。
(18)、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19)、10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20)、“只要天空还有一个蓝点,就不要对天气失去信心。同样,只要险情的结局仍有疑问,只要仍有可能化险为夷,就不要动摇,应该专心抵抗。”
4、叔本华关于痛苦的名言
(1)、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2)、有些人找到的是艺术类的,就如音乐,乐器,或是摄影,或是旅行,这些都可以让人快乐,但要谈到高级文化,还是非书本文字不可啊。
(3)、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4)、有的人在对快乐的追求中迷失真我,而有的人在对苦难的恐惧中逃亡一生。
(5)、内心丰富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但需要与之相反的宁静和闲暇。
(6)、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利用时间。头脑思想狭隘的人容易受到无聊的侵袭,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智力纯粹服务于他们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7)、叔本华指责亚里士多德把怜悯当成目的。对悲剧诗人说来,怜悯只是达到否定求生意志的一个手段。不过叔本华虽然这样说,却并没有低估怜悯的重要性。相反,他把怜悯视为一切道德的基础;而从他的全部著作看来,我们可以说他把怜悯视为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因为怜悯是关照的起点,也是爱的起点。它是把不可见的东西揭示给人类的“第六感官”。人只有通过怜悯,才能超越个人意志,通过悲剧任务的苦难直觉地认识到普遍性的苦难。
(8)、“人之所是”就是指最广义的人格,包括健康、体魄、面貌、性情、品格、心智及其培育等。
(9)、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10)、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11)、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12)、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13)、一个真正老于世故的人,就是一个做事从来不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人,也不是匆忙急躁地行动的人。——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4)、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15)、宗教如萤火虫,为了发亮,非要有黑暗不可。--叔本华
(16)、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在个人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了他的唯一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只有浅薄、空虚和充满烦恼的生存才会被视为生活的目标,精神卓越的人首要关注的是精神上的生活。随着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和认识持续地加深和增长,他们的生活获得了一种整体的统一;精神生活的境界稳步提升而变得完整、美满,就像一件逐步变得完美的艺术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7)、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
(18)、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19)、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20)、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5、叔本华 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1)、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患难之交真的那么稀有吗?恰恰相反,我们一旦和某人交上了朋友,他就开始患难了,就向我们借钱了。——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3)、当然,叔本华在书里面也并非完全悲观的思想,他还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强健自己的体魄来获得幸福感。叔本华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幸福,那么我们必须问他:是否感到轻松愉快?我们已经知道,一个人的个性是最重要的,个性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他所体验的一切。所以,拥有愉快的心情和健康的体魄就应当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首位。另外,在物质和精神的追求方面,一个人的精神越丰富就越不会觉得无聊,拥有卓越精神思想的人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可以通过和自己独处,来获得幸福和快乐。
(4)、常人在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们娇惯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所以,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一般来说,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同样,如果我们对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气和疏忽、大咧的态度,那我们不会轻易失去他们;但如果我们表现出太多的礼貌和周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失去这些朋友,因为我们的礼貌和殷勤会使朋友变得傲慢、令人难以容忍。——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5)、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最无足轻重的昨天相比,也具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6)、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7)、一个人照镜子时,永远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的自我意识只会不停地低声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个自我,而是我的自我。
(8)、青年是诗歌丰富的季节,而老年更适宜哲学上的收获。——叔本华#叔本华语录#
(9)、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10)、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1)、这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那就是:人类之所以受苦,并不是上天的惩戒,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命运坎坷不平,我们都应该坦然面对,人生不可能永远幸福,也不可能长久地陷于不幸。
(13)、在叔本华看来,追求幸福生活是荒谬的,那是因为幸福从来不在我们本身之外。他把人生的基本属性分为三种:“人之所是”、“人之所有”和“人的形象”。
(14)、“人类与生俱来的谬误只有一个,就是认为我们的生活目的就是追求幸福生活。”
(15)、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
(16)、名誉是表现在外的良心;良心是隐藏在内的名誉。
(17)、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18)、一个人自身拥有的越是丰富,那么他对他的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也就越不重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19)、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他的思想广泛地影响了哲学、心理学、音乐和文学等领域。
(20)、就好比我现在爱上了写作,我也觉得人死后,作品是活的,总会有那么几句话,或是一本作品,会让一些后世人看到。但如果做其他的事,就很难有这样的效果,更何况写作,是无需要投资的,只需要积累。
(1)、一个具有思想天赋的人过着在个人生活之外,还过着另一种思想上的生活,后者逐渐成为了他的唯一目标,而前者只是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只有浅薄、空虚和充满烦恼的生存才会被视为生活的目标,精神卓越的人首要关注的是精神上的生活。随着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和认识持续地加深和增长,他们的生活获得了一种整体的统一;精神生活的境界稳步提升而变得完整、美满,就像一件逐步变得完美的艺术品。——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人之所有”就是指人所有的各种财富和财物。“人的形象”指的是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是名誉、品阶与名声。
(3)、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4)、“窘迫贫困制造痛苦,平安富足产生无聊”,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这样说。
(5)、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人们尤其不能忍受别人需要他们。一旦认定别人需要他们,必然的结果就是他们将变得傲慢,无礼。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让他们清楚这一点。
(6)、但是,要知道任何生命都是有限的,而对于整个人类世界,这些悲痛是不存在的!生命丰富多彩!种群生命的绵延不绝抵制了个体的悲伤!
(7)、粱漱溟先生评价“孔颜之乐”,说核心就在于“不找”,孔子认为乐在心上,不需要去找,放下找的时候便是乐,只有这样,人才可以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