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孔子的著名言论
1、孔子所说的名言警句
(1)、这就涉及到孔子的七十二名杰出的弟子中的一位,这个人叫宰予。宰予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其他的弟子都对孔子的言论十分遵从,当做宝典一般,但是他不会,他会按自己的思想去考虑问题,甚至遇到不同的意见他会跟孔子争辩。
(2)、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3)、而经诸多著名学者考征,《要》篇内容实为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记录。清华大学著名学者廖名春博导在为《帛书〈要〉篇校释》所写《序言》中说:
(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5)、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非常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加讲学的风气。南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她是卫灵公的夫人,现在在很多关于孔子的影视作品中都有她,说明他们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孔子和南子的资料还有哪些呢?
(6)、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7)、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8)、解析: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一个人应该是到了盖棺材的时候才能停止学习。这句话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9)、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10)、zǐyuēsānrénxínɡbìyǒuwǒshīyānzéqíshànzhěércónɡzhīqíbúshànzhěérɡǎizhī
(11)、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2)、(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
(1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6)、就是嘛,按三个人中就有一人的概率计算,他所认识的人中起码得有30%的人是他的老师(当然,这都是虚指哦)。
(17)、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8)、林则徐一生在14个省担任过多种官职,他的非凡之处,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有了责无旁贷的献身精神,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有人评价林则徐无一事不认真,无一事无良法,这话千真万确。虽然林则的实干精神挽救不了清王朝砚灭的命运,但林则徐殚精竭虑地干成的每一件实事,在局部上,在具体问题上,都给***,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则是不可否认的。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林则徐时代根本不同,但林则徐的实干精神,却永远也不会过时。林则徐每任一职,每做一事,从来没有敷衍马虎过。实干加智惠,贯穿于林则徐为官从政的全过程,或者说林则徐的一生就是实干加智慧的一生。
(19)、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孔子》中的名言
(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2)、(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3)、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孔子在古时被世人尊称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为博学的人之被后世的统治者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4)、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
(5)、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7)、(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的对!”
(10)、zǐyuēwēnɡùérzhīxīnkěyǐwéishīyǐ
(11)、孔子说:“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被知识表象所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习有害。”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13)、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
(14)、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15)、这个问题可真重要,得有多少人想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啊。
(1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而汉代所注重的学问,首推《春秋公羊传》。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宁武子在***开明时则发挥才智,君主昏庸时则装傻充愣等待时机。孔子是称赞宁武子处世有方,这种“愚智”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3、孔子说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朱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轮。
(3)、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孔子名言
(4)、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5)、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6)、这句话让孔子背上了歧视女性的***名,事实上,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卫国国君邀请孔子去卫国,而孔子发现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的目的却是以此抬高身望,公开炫耀,便愤而离去。
(7)、孔子说:“学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理解我而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8)、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1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秦代著名的***家秦朝丞相李斯名人名言大全摘抄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11)、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12)、 翻译:孔子说:“巧言令颜色,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3)、zǐyuējiànxiánsīqíyānjiànbùxiánérnèizìxǐnɡyě
(14)、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
(17)、别人的批评、劝告听起来尖锐、让人感到不愉快,但对于自己的行为改正确实很有好处的。
(18)、孔子告诉你啥叫因“财”施教:三十而立–三十两银子站着听课;四十不惑–四十两能一直问到没疑问为止;五十知天命–五十两能知道明天考试命题。
(1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0)、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
4、孔子著名言论产生于弟子之间
(1)、而宰予除了喜欢质疑孔子的言论外,还有个特殊的习惯就是白天睡觉,这个习惯让孔子很是不满意,觉得大好的时光都被他睡觉给浪费掉了。
(2)、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3)、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发愤忘食,高兴得忘记了忧愁,(甚至)连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名句
(6)、问你一个问题答对了你是聪明的猪,答错了你是大蠢猪: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那10月28日是什么节日?想想,再想想!告诉你,是孔子满月!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语录
(8)、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9)、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肆欲、阴骘无益。林则徐《十无益》
(10)、(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的品格。)
(11)、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12)、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孔子名句
(13)、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
(14)、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
(18)、孔子说:“必也正名乎”,言不顺则事不成,有必要清一清浊流,为***文化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