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与马有关的诗句
1、与马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3)、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望江南》
(4)、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5)、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己亥杂诗》)
(7)、客中谁与换春衣。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8)、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咏马(唐)杨师道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9)、释义: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10)、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11)、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12)、译文: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13)、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马(唐)李峤天马本来东,嘶惊御史骢。
(14)、(王绩《野望》)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唐)陈凝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
(15)、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李白《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
(16)、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18)、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部分地区,古时此地出了很多侠客。
(19)、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20)、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2、与马有关的诗句或格言
(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3)、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4)、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5)、唐·刘禹锡 《始闻秋风》原文选段: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释义: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6)、(王昌龄《出塞》)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7)、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8)、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0)、《塞马》年代:唐作者:元稹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
(11)、——《临安春雨初霁》宋代陆游释义: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饮中八仙歌》唐代杜甫释义: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
(12)、7)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马的诗句篇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13)、寂寂夜猿啸,萧萧斑马嘶。——《送商丘伯侯若孩》明·释函是
(14)、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15)、(孟郊《登科后》)马家畜,头小,脸长,颈上有鬃,尾有长毛。供人骑或拉东西等。
(16)、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7)、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五代: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18)、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19)、(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思乡与马有关的诗句
(1)、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2)、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紫骝马(唐)李白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3)、《马》年代:唐作者:李峤天马本来东,嘶惊御史骢。苍龙遥逐日,紫燕迥追风。
(4)、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5)、赏析一篇词28字,五个画面合成一副凄凉悲惨的秋天,可以看得出作为元代四大戏曲家之一的马致远有相当强的故事情节处理能力,写出来的作品也像大片一样有画面感。
(6)、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病马》唐代:杜甫
(7)、《骢马》年代:唐作者: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8)、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跑得马。望山走倒马。(版主注:有说“望山跑死马”。)
(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
(10)、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11)、——《白马篇》年代:唐作者:李白城傍牧马驱未过,一马徘徊起还卧。——《瘦马行》年代:唐作者:李端马疑金马门前马,香认芸香阁上香。
(12)、第五首最为有名:其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13)、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李白《君马黄》
(14)、(李白:《送友人》)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
(15)、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16)、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马(唐)李峤天马本来东,嘶惊御史骢。
(17)、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上官仪《从驾闾山咏马》
(18)、马影鸡声,谙尽倦邮荒馆。张翥《陌上花有怀》
(19)、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20)、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4、与马有关的诗句高二上册
(1)、白马王络以珠勒,黑马王络以紫缨,紫骝马以桃花名。
(2)、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马诗》这首诗句的意思是什么《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
(6)、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万楚《骢马》
(7)、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唐剑斩隋公,□(3)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8)、(辛弃疾《破阵子》)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10)、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1)、译文: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积雪融化,飞驰的马蹄更像风追叶飘。
(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13)、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元稹《得乐天书》
(14)、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15)、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唐代高适
(16)、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17)、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18)、乱絮飞钱迎马首。——李好古《清平乐·瓜洲渡口》
(19)、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陌上赠美人》唐代:李白
(20)、遗台何处是黄金?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王鹏运《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5、与马有关的诗句范仲淹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关于马的诗句了白居易送客归京马入九衢尘。
(3)、上面是以“马”为主题的诗,每一首都精彩非凡、字字珠玑。而单句带有马的诗则可以说是海量的,下面小编精选出来一些,供大家欣赏。
(4)、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塞下曲六首》唐代李白
(5)、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维妙***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6)、这首诗借咏友人房兵曹胡马而言心中之志,充分体现了杜甫蓬勃向上、锐意进取之精神及遒劲豪迈的诗圣风格。这首诗非一般咏物诗生硬外加上的言志,而是于咏马之中表现出诗人的情与志。
(7)、《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8)、风翔三百里,兵马如黄巾。夜半军牒来,屯兵万五千。
(9)、诗句: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出自:唐代·姚合《老马》释义:老马一觉卧睡醒来,却发现自己无论怎样扶着身旁的围栏都站不起来,只有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
(10)、停宝马,捧瑶卮。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马的诗句篇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方干《送从兄郜》
(11)、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何承天《战城南》
(12)、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
(13)、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温庭筠《拂舞词》
(14)、《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 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 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15)、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