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代关于孝的名言
1、古代关于孝的名言五则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2)、当家的人才知柴米可贵,抚养孩子的人才会报答父母对自己的恩情。说明只有当了父母,才能体会当父母的艰辛。
(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4)、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7)、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8)、亲所好,力为具;亲所***,谨为去。作者:李毓秀出处:弟子规
(9)、释义:发愤图强用功读书努力的忘记了吃饭。对于读书的事快乐地忘记了忧愁,在读书中也浑然不知老年的时期来了。
(10)、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11)、曾读过许多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如:烈火救母,吸痰救母……最让我感动的是“***探母”的故事。
(12)、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3)、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14)、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15)、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6)、17)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萨福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9)、——高尔基一个老年人的***,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20)、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2、古代关于孝的名言和故事
(1)、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3)、——《礼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5)、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意大利)亚米契斯
(6)、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7)、——武则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内睦者,家道昌。
(8)、 这四种事,其实都是百姓寻常人家的居家之事,有子孙在读书,地里有菜,田里有粮,圈中有猪,塘里有鱼,看起来就是一派耕读传家的乡村乐居图。
(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0)、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1)、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2)、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3)、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14)、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15)、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苏格拉底
(16)、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7)、出处:唐代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19)、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20)、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先秦)《孟子离娄下》
3、关于孝顺的名言古训
(1)、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作者:孔子
(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4)、16)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5)、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格言联璧》
(6)、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7)、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8)、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10)、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11)、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12)、——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13)、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1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5)、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6)、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1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8)、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9)、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20)、世俗所谓不孝者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古代关于孝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孝子爱日: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2)、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知缘斋主人
(3)、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4)、勿以***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6)、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7)、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之。——《晏子春秋》
(8)、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齐家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
(9)、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所罗门
(1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1)、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2)、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元稹《估客乐》
(1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14)、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15)、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6)、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17)、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苏联)高尔基
(18)、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9)、〖汉〗刘安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20)、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5、十句孝亲名言
(1)、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2)、 《家范》的核心精神在于“礼”,卷一〈治家〉中即言:“夫治家莫如礼”。前有引述古人的话,来说明“礼”是什么:
(3)、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4)、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5)、彩衣娱亲:身穿彩衣逗父母开心,比喻孝顺父母。
(6)、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7)、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9)、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11)、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孝的名言警句孝的名言警句
(12)、班衣舞罢埙篪奏,子孝亲兮弟敬哥。孝的名言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13)、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译文:萱草生在老母亲的高堂前,颜色鲜艳而美好。
(14)、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5)、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16)、〖唐〗王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格言联璧》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17)、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8)、——庄子礼者,断长续短,***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19)、父母在世时,要以礼侍奉;死了,要以礼安葬,并且按礼仪祭祀。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0)、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1)、7)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2)、3)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3)、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4)、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5)、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7)、 “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即要远离看风水、算命、和尚、巫道、郎中等人。亲近和接纳这些人,只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烦恼。
(8)、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9)、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是: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0)、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1)、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12)、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13)、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4)、选自《论语》。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