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名言警句>孔子教育的名言名句(118条)

孔子教育的名言名句(118条)

时间:2024-02-22 15:57:58 名言警句 本文作者:admin
  • 相关推荐

孔子教育名言名句经典摘抄与赏析

1、孔子教育的名句

(1)、《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译文: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6)、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7)、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楚辞九章涉江》

(8)、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10)、(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2)、(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13)、(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4)、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1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语录

(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小人反是。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8)、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只是想要速度,却往往达不到目的地。急功近利,往往会出差错,反而适得其反。

(1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语录

(2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孔子教育的名言名句

(1)、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3)、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4)、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9)、(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0)、(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11)、(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2)、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3)、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14)、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楚辞九章怀沙》

(15)、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16)、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17)、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18)、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孔子教育名言名句大全及翻译

(1)、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译文: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5)、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受教育懂得焚毁遗嘱,做一个体面的人,为人所爱,受人敬重,而不是去做一个屡犯的偷表贼,受到法律对五种情状的加重处罚,解赴格雷伏刑场处死,受人憎恨和名誉扫地。巴尔扎克

(7)、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8)、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黄炎培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译文: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个方面的政事。

(10)、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1)、(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2)、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译文: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13)、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14)、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见《论语述而》)。

(15)、德智并重。孔子是历来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的。因此,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立志于道,执守于礼,遵循于仁,而博览、涉猎、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他的教学内容也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在智育与德育之间,孔子既重视智育,更重视德育,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学生的人,在家便要孝顺父母,出外便要敬爱尊长,做事则要谨慎而又诚实可信,能与众人友好相处而又亲近有德的人,如此躬行实践,注意道德修养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德、智并重,但是将道德修养放在了学习的前面,而且孔子在其教育实践中也确实注重德育为先,他对弟子的教育,始终贯穿着道德的主线。我们只有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真正扭转以考试成绩定成败的指向,将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列入升学考试之中,尤其是后者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的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重智轻德现象。

(16)、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0)、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楚辞九章抽思》

4、孔子教育类的名言名句

(1)、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语录

(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4)、(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5)、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6)、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8)、(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9)、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1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3)、(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5)、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6)、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那什么样的名言才是经典的名言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孔子的教育名言10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孔子的教育名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1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8)、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名句

5、孔子教育名言及解析

(1)、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2)、(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3)、(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4)、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5)、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7)、我们认真学习贯彻10九大报告精神,努力创新和健全企事业单位培训体系,将10九大报告精神对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宣讲。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用正确的教育,指引企业的发展!让人才成为企业资本!

(8)、德育为先。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9)、(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的教育名言3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是人之所***也;

(11)、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14)、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8)、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19)、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20)、益者三友,***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矣。——孔子《论语》

(1)、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3)、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

(4)、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6)、(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7)、“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9)、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12)、(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13)、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5)、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7)、我十年前曾在阿里巴巴论坛写过对孔子教育的感悟,我在《我看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说“我们看《论语》你会发现,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是平等相处的!而孔子对学生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而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的教育!这我们从他对子路还有子贡的教育中可见一斑!也可以说,孔子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不但让他的学生学习了六艺,更主要的是教育了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

(18)、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