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典语录>名言警句>孔子名言名句读书(74条)

孔子名言名句读书(74条)

时间:2024-01-25 20:24:31 名言警句 本文作者:admin

孔子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1、孔子名言名句100句及解释

(1)、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语录

(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4)、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6)、(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8)、(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9)、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1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2)、答: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3)、人能生存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不过是他侥幸免于祸害罢了。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6)、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7)、(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8)、本文撷取书中经典名言2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19)、孔子以一个守旧的面目来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孔子也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寻回这个民族的传统。

(2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孔子名言名句读书

(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解释: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忧患很快就会出现。

(6)、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2)、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13)、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5)、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7)、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

(18)、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19)、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0)、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名言名句书法作品

(1)、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里仁》。君子在言语上迟钝,但做事情却能十分敏捷。

(5)、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6)、(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8)、翻译: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9)、翻译: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10)、春秋 孔子《论语》: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2)、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4)、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18)、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9)、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0)、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4、孔子名言名句经典语录摘抄

(1)、答: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

(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3)、翻译: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4)、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7)、君子修养德行,不会因为贫穷困难而不恪守节操。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10)、解释:用公平正直来对待怨恨,以恩德来报答恩德。

(11)、出自《论语_卫灵公》。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这句话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人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

(12)、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3)、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4)、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