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文名言
1、古文名言
(1)、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2)、玉石不经过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学习,不会明白道理。
(3)、1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4)、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7)、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8)、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变信仰,是同样荒谬的。
(9)、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10)、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1)、——《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励志一生)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2)、见到友人的侍妾,苏轼惊叹不已,写下一首词,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13)、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14)、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15)、1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6)、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17)、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8)、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9)、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关于坚持的古文名言
(1)、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
(2)、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3)、(译文)孔子说:“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4)、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鹤冲天》
(5)、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菜根谭》
(7)、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9)、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0)、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2)、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13)、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14)、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7)、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18)、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0)、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3、关于读书的古文名言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2)、30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3)、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4)、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5)、1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9)、(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一切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处理问题,就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恨。”
(10)、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1)、——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1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3)、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14)、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15)、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1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8)、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黄庭坚
(19)、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助人为乐的古文名言
(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
(2)、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3)、(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仁时)说:“自己所不愿干的事(或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别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5)、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晋·葛洪
(6)、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7)、(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应该想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应该自己反省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10)、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2)、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3)、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14)、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15)、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16)、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罗贯中》
(17)、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0)、当情绪化的狂热平静下来,拥有推理习惯的人就会去为他自己的信仰寻找逻辑支持。
5、以人为本的古文名言
(1)、(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2)、1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3)、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吴承恩》
(4)、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
(6)、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7)、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8)、1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9)、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曾国藩》
(10)、(译文)孟子说:“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11)、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12)、(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13)、1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4)、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16)、有钱不置怨逆产,冤家宜解不宜结。《增广贤文》
(17)、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第斯多惠
(18)、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张岱》
(19)、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孔尚任》
(20)、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
(3)、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曹雪芹》
(4)、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5)、1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6)、(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时,孔子)回答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
(7)、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10)、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
(12)、——《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3)、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4)、——《荀子》(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1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1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18)、1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0)、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1)、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2)、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
(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4)、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5)、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7)、(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8)、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1)、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2)、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增广贤文》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5)、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7)、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18)、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9)、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20)、——《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4)、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