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 孔子的读书名言名句(1 11-27
孔子孟子的名言
1、孔子孟子的名言名句
(1)、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2)、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一生时间很短,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转眼的功夫就过去了。
(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8)、孔子之“仁”重在一个“礼”字,他相当强调上下尊卑等级观念。
(9)、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1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2)、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1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1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16)、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8)、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9)、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2、孔子,孟子的名言
(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9)、王知夫苗乎?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1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孟子是个思想家,是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大师,他的思想和行为,由弟子辑成《孟子》一书。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14)、《隐公元年》记载的“郑伯克段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此为退诸侯,讨大夫。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提出了他的标准,即作为一个男子,要以天下为己任,以仁、义、礼为终生言行准则,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而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1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8)、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9)、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老天想要将重要的任务交给某个人,就会通过种种磨难来锻炼他,只有通过这种种的考验,才能够增加自己的能力。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孟子的名言加翻译
(1)、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而之容;镜于人,则知凶与吉。
(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然而有人却打着“我做不到”的挡箭牌,放弃完善自己。孟子一针见血地辨明了“不去做”与“做不到”的本质不同,激励人们去做一个懂得爱人的良善之人。
(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7)、孔子之“仁”,其涵盖面相当之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人类美德。孟子之“仁”,却是有相当明确而清晰的边界的。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2)、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7)、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8)、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19)、(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2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孔子孟子的名言及其意思
(1)、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在不得志的时候,一定得好好修身养性,在得志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的福祉而努力。
(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0)、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11)、(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2)、巧言乱德。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3)、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5)、(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8)、(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孔子孟子名言写议论文
(1)、(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3)、(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5)、(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1)、(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4)、(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6)、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1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8)、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
(19)、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3)、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6)、230年后来到最初任职之地,一首唐诗感慨物是人非,更感慨王朝没落
(7)、“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
(8)、而孟子之“仁”,却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这种“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所以,孟子有“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说,问题只在于是否愿意去做。
(9)、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2)、(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4)、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